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分鐘看懂純網銀 – 純網銀為傳統銀行新威脅嗎?
2019/03/21 00:00:00瀏覽430|回應0|推薦1

鯰魚來了,金管會開放純網銀觸發金融創新

純網銀要來了,管會主委顧立雄期許純網銀產生「鯰魚效應」,觸發金融創新,但強調「負責任創新」,因此純網銀跟所有銀行一樣會受到嚴格的監理,包括資安、風控與洗錢防制等每一道防線都必須落實。

純網銀要來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期許純網銀產生「鯰魚效應」,激活金融創新,但也強調「負責任創新」,未來純網銀比照傳統銀行,會受到嚴格監理。圖為純網銀設立條件。

什麼是純網銀?純網銀與一般銀行或網路銀行有什麼不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1.台灣中央銀行的純網銀定義:指沒有實體分行,且所有金融服務均透過網路或行動管道進行的銀行。

純網銀雖沒有實體分行,但實務上部分純網銀設有體驗分行或實體客服中心,提供諮詢或客訴服務。

2.各國對純網銀定義:

韓國:沒有實體分行,而是在線上或行動環境提供存款、貸款、支付及結算等金融服務的銀行。

香港:主要透過網際網路或其他電子傳送管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

日本:未明確定義純網路銀行,但將其歸類為新型態銀行,指的是主要透過網路及自動櫃員機(ATM)提供服務的銀行。

3.純網銀發展現況:純網路銀行起源於美國,英國後來居上,成為主要領導市場。在亞洲方面,則以日本起步最早,但中國大陸及南韓後來居上。

日本首家純網路銀行,為2000年成立的Japan NetBank,發展至今已有 8 家。就開戶數而言,前3大依序為樂天銀行、Japan Net Bank及住信SBI Net銀行。

中國大陸首波純網路銀行,是2015年成立的微眾銀行(騰訊集團)及網商銀行(阿里巴巴集團),其後在2016年及2017年,分別有新網銀行及百信銀行陸續成立;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快速壯大,2017年已分居全球50大純網路銀行第1名及第2名。

4.純網銀的營運模式:

純網銀的經營模式,大致可分為強調科技創新及客戶體驗模式(以歐美國家為代表),以及強調完整營運生態圈模式(以亞洲國家為代表)。

歐美國家因金融普及率較高,因此純網銀著重提供價格優惠的金融服務、以及提升客戶體驗。

亞洲國家的純網銀多由電子商務、電信、通訊軟體、零售業或金融控股公司投資設立,運用主要股東綿密業務網路及龐大客戶群,並結合物流、金流及資訊流,建立營運生態圈,以此快速拓展業務並獲利。

其中,中國大陸因金融普及性不足,使純網銀在提供微型企業或個人小額存款、貸款服務等方面更具競爭利基。

5.純網銀的風險:純網銀雖高度運用各項新金融科技,但本質仍是銀行,業務內容與傳統銀行也大致相同,因此傳統銀行所面臨如策略、信用、市場、作業、流動性、聲譽等風險,純網銀亦同樣面臨。

6.純網銀的金融監理:主要國家對純網銀的監理,與傳統銀行無重大差異,多未訂定特別監理法規,但若純網銀業務包括吸收存款,即須申請銀行執照,且參加存款保險,適用與傳統銀行相同的金融監理規範。

7.台灣發展純網銀現況:

金管會考量國內銀行家數仍多,預計開放純網銀以2家為上限,並須符合最低資本額、業務範圍、申請資格、監理原則及營業據點等五項要求;今年10月底完成純網銀相關法規修正,11月起受理申請,明年5月底放榜。


純網銀開放! 資本額百億、2執照!不是三家進來就准二家,二家來申請,也不一定會二家都發,最後還是要秉持是否「能有健全經營的高度可能性」這個前提。

在金管會「鯰魚效應」與「負責任創新」兩大原則下,純網銀長這樣:一是資本額門檻 100 億元;二是發起人須有一家為銀行或金控,且持股達 25%,金融業合計持股 50% 以上;三是儘可能在線上作業,可設自動櫃員機,但不宜與實體分行結合;四是全執照開放,傳統銀行可以做的業務,純網銀都可以做。

其中,百億股本與金融業持股過半這兩項條件,外界質疑聲浪最大。「這 100 億元只是進入的門檻,但不一定是足夠的」顧立雄說,從其他國家經驗看起來,業務範圍開這麼大就需要足夠資本支撐,因此須有金控或既有的金融業者支撐。

就監理觀點上,為保障金融市場穩定,資本額的要求也是必須的「純網銀不好做,百億資本額恐怕還不夠」顧立雄說,根據他國經驗,純網銀若要成功,一定要形成生態圈。

也有人認為,銀行或金控持股逾 50%,將限縮創新科技決策空間, 希望能降低金融業的持股,顧立雄表示,純網銀「是拿別人的錢在玩」,如果經營不好,將付出高社會成本。

顧立雄說,非金融業者想要主導,就要提出相關的配套,例如洗錢防制、資安與風險控管等要怎麼做,但是「目前為止還沒有配套能說服我」,他重申,金融創新必須穩持金融穩定,否則恐構成「不負責任創新」。

那麼「負責創新」的純網銀能否產生「鯰魚效應」?國發會「106 年數位機會調查」顯示,近 6 年來,網路銀行使用率大致維持在 31% 至 34%,而且這 6 年來,網路銀行的使用情況未明顯增加。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發布的「2017 年台灣頻寬網路使用調查」也得到類似結果,國人使用網路銀行的比例為 36.7%,主要用做「轉帳」與「帳戶查詢」;兩項調查都顯見網路銀行仍有開發空間,這也是打造純網銀的基本環境。

另一方面,純網銀不需要實體分行,省下租金、水電與人事等成本,讓它有更多與大鯨魚(傳統銀行)競爭的本錢,更重要的是,純網銀透過創新科技與社群、電商或電信業者結盟,能做到傳統銀行做不到的生意。

電子商務專家梅驊說,實體銀行網路化(即網路銀行)不等於純網銀,純網銀創造的是零摩擦的客戶體驗,要讓客戶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好的決定,交易流程愈短愈好,就像得來速一樣「快點買、快點走」,顛覆現有金融業希望客戶多停留在平台上的時間。

梅驊認為,如果金融業只是單純的投資者,它們持股多少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經營者有沒有創新的思維「先擺脫傳統銀框架,純網銀才可能成真。」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98d3f19&aid=12518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