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30 07:19:17瀏覽633|回應0|推薦3 | ||
五 谷歌事件当然还有经济之外的战略上的意义,这个可以从希拉里的“网权大于主权”的新美国主义宣言里看得出来。 其实希拉里关心的并不是其他国家的网民们到底有多少网权,而是如何利用美国在文化上的强势,对世界主要对手国家进行洗心运动。 为啥要进行洗心运动?因为根据美国的战略学家们的看法,比如说布热津斯基等人,一直都认为如何在文化上树立霸权,就是所谓可口可乐迪斯尼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是统治地球的最好武器。 今天的美国,基本上走的是英国的霸权道路,就是美国战略学家马汉在其著名的“海权论”里提出来的,就是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世界上所有的关节要点。 美国在日本的驻军,基本上同时压制日本和中国,而在德国的驻军,则是压制俄罗斯和德国。其他的主要关键点,东北亚的韩国,地中海的南欧诸国,能源要地的中东,都是美国的主要棋子布点。 这样的做法,使美国在海外驻军超过30多万,基本上和古代的罗马帝国相似。 这样的靠硬实力的驻军,虽然对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很有好处,但是其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学习英国人的手段。当年英国人,以文化意识为主导,在各个殖民地大力培育XX英国人,让大家觉得英国的那一套,就是天上唯一,地上无双。 英国人的法子,导致了区区的几千人,在1914年,就搞定了4亿的殖民地人民。当然因为印度那一块的人民天生特别逆来顺受,但是去掉了印度人民,你也不得不佩服英国人的手段。因为在这些殖民地的人民心目中,尤其是所谓的精英人士中,建立了英国文化的先进性这个强势地位,就让英国人不需要依赖太多的军事力量,而让帝国运作的成本降低。 其实看一看今天的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张口就以自己为英国人而自豪的殖民地精英身份自居的人,还不少呢。美国可以在1953年的伊朗,顺利地搞一个政变,和伊朗英国人,尤其是控制各类英文报刊的人士,大力造势支持分不开的。这些伊朗英国人,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散布当年民主选举出来的伊朗总理穆萨德为同性恋的谣言,挑动宗教意识浓厚的伊朗各部族起来闹事。而且各类政府的政策,都被这些“自由”媒体丑化,到处惹起民愤来挑战伊朗政权。看一看今天中国的各路媒体的作为,其实和1953年的伊朗颇有相似之处。 要知道,当年美国中情局可以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发动一系列的政变,光靠手下支持的几个军阀是成不了气候的。真正可以造成影响的,还需要那些国家的知识界精英的强力配合。但是要达到这个效果,就必须有一大帮精英接受人家的洗心运动。 洗心和洗脑是不同的。洗脑,是人家用一种意识形态在你的脑子里,进行基础建构(英文词叫做framing),令你只会按照人家设定的思维方式思考,和以人家的价值准则为行事依据。 但是这些都还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就是说接受洗脑的人,比如说俺们不少美国的华人,本意上还是希望中国强大和人民过上好日子。不过因为被洗脑的缘故,在他们的思维里,大概只有美国这个唯一的阳光大道可以仿效。 而洗心则不同,而是让被洗之人开始对美国,和美国的任何事情,充满了感性的热爱。因此看到美国出现任何问题,比如说卡崔娜台风袭击新奥尔良,就会自动出来为美国政府的援救不力进行辩护,大谈新奥尔良的黑人们,如何如何差劲,要自食其果。 被洗脑的人,虽然认为美国确实是为了民主而出兵伊拉克,但也会为伊拉克人民的苦难而生恻隐之心。可是被洗心的人,则会大喊“俺是今夜美国人”,要死也死在美国的精确导弹之下,才不枉此生。 如果看一下香港,就可以知道这种洗心的方法,可以到了人们完全无意识的地步。比如说香港的非基督徒们,平时又是拜车公,又是拜黄大仙,结果到了圣诞节这个宗教节日,可是真心实意地从内心欢庆。还有就是不管是谁,个个从小都起一个英文名,还每次奇怪为啥俺们这些在美国生活的华人,怎么不取英文名呢。 这种有意识和无意识宣扬美国文化,在今天的中国大陆,也风头颇劲。比如说在香港人想靠鼓吹美国文化的迪斯尼乐园,来圈人家珠江三角洲人民的银子碰了壁之后,上海仍然兴起的迪斯尼乐园,就想着在鼓吹美国文化的时候,圈长江三角洲人民的银子。这种做法,和韩国人要搞的环球影城,鼓吹美国文化来圈环渤海圈人民的银子一样,都是在为美国增加影响力而努力。 刚刚出现的张家界的改名风波,因为电影《阿凡达》的原因,把中国文化意味浓重,充满道家风韵的乾坤一柱,改名为基督教韵味的哈里路亚山,基本上和云南中甸改名香格里拉一个样。这种努力在中国推广美国文化的做法,将来一定会让中国社会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 在这种文化殖民的氛围下,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不少受其影响的中国人(不是那些今夜美国人之中国人),会自觉不自觉接受西方的美国文化是一种比中国文化更高级和更先进的文明,然后自己不由自主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以满足来自美国的各种利益要求。 而且每当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美国公司和中国公司、美国人和中国人,因为各种不同的利益冲突而造成纠纷,这些人就会自然而然的选定方向而站,然后拿出一些所谓的“我爱祖国,但更爱真理”,“我爱中华,更爱世界”等等说法出来。 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314的时候,俺看到了。在75的时候,俺也看到了。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也不少见。而刚刚发生的谷歌事件,也没有令俺吃惊。 当年俺曾有一个机会,走遍了不少欧洲的国家。在很多国家,比如说西班牙,俺看到了不少未成年的少年穿的不是皇家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球衫,而是芝加哥公牛、达拉斯牛仔、纽约扬基的球衫。街上遍布的是好莱坞大片的广告,和传出来的美国流行Hip Hop音乐。 唯一的例外是法国。那里倒是看不到多少美国文化殖民的现象,在城市的大型广告牌上,也看不到好莱坞的大片宣传,反而看到法国自己的大片《矿工》。如果说法国人有什么值得中国人好好学习, 他们那种对自己的文化的爱戴和自豪,对作为法国人的自尊和自信,对外来强势的文化帝国主义的抗拒,都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文化自信,那么让中国人趋之若鹜的LV手袋了,香奈儿香水了,大概都不会产生了。 文化上的中美博弈,现在看不出中国有醒觉的现象。而另外一台博弈大戏出台,就是中国刚刚成立了由温家宝总理挂帅的国家能源委员会。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