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9/24 20:50:34瀏覽894|回應0|推薦0 | |
一之四 在造中的台灣 台灣在西元一九七零年代非常動盪,當時的政府面臨國際危機,西元一九七一年台灣的「中華民國」,因為在「中國入會」重要議題案重挫,因為這樣我們退出「聯合國」,而「美國」總統尼克森暗中幫助中國入會,當年「美國」與「蘇聯」是兩大勢力,「美國」為拉龍中國,暗中相助,後來台灣被排除於國際活動。 「中美斷交」於西元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由「美國」總統卡特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對台灣科技、建設有卓越貢獻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引咎請辭,次年一月一日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全面的正式外交關係,與台灣的中華民國斷交,並同時制定有關台灣安全的「台灣關係法」,在這之前西元一九七一年在「北京」,「美國國務卿」季新吉秘密周旋,由「美國」總統尼克森正式訪問中國,在上海簽署「建交聯合公報」,其中一條「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並承諾支持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從此之後台灣變成真正的「國際孤兒」。 當時的駐台大使安克志,眼中喊著淚,代表團在機場的路上被台灣民眾蛋洗坐車,台灣人高呼「中華民國萬歲」並高唱愛國歌曲,安克志並說:「天佑台灣」,表達他的不捨與憐惜,孫立人擔負重任重建在台灣的國軍部隊,令「中共」不敢進犯台海,是「中共」最懼怕的「國民黨」將軍,中國東北曾經流傳"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軍"來形容孫立人指揮下的天兵天將,孫立人將軍也是「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後來美方流言孫立人為保衛台灣,要推翻政府,蔣介石聽聞後便先下手為強,以冤案將之軟禁於台灣台中到死。 台灣在面臨國際壓力之下,台灣內部卻自立自強,台灣經濟開始發展,代理加工出口,在那之前,政府在西元一九六零年代開始實行「十大建設」,包括1.中山高速公路2.蹤貫鐵路電氣化3.北迴鐵路4.中正機場5.台中港6.蘇澳港7.大煉鋼廠8.大造船9.石油化學工業10.核能發電場等建設大幅改善台灣的環境,在當時的台灣國民所得也大幅提昇,從二百美金提升到五百美金,在西元一九七九年更提升到八百美金,當時的台灣人生活品質大幅提昇,民風也開放,政府有感國際失利,反攻大陸的希望破滅,行政院長蔣經國等官員,如李國鼎、孫運璿、謝東閔、尹仲容,都對台灣有具體的貢獻,當時的台灣島內,新的政治勢力漸漸凝聚,在西元一九七七年政府也大幅開放部分選舉。 在同年十一月舉行第八藉縣長選舉,在桃園發生第二次「中壢事件」,當時許信良先生以無黨身份參選,當時「國民黨」提名歐憲瑜,當時還是「國民黨」籍的許信良也爭取提名,但「國民黨」以「考核不佳」不予提名,當時許信良執意參選,當天桃園縣中壢市第一二三號投開票所監選主任范姜新林被證人邱奕彬等人指稱涉嫌舞弊作票而警察未積極處理,民眾憤而包圍警局,還放火燒警局,民眾向軍隊叫囂,軍隊有鑑之前的歷史事件,所以當晚退出中歷,警局為自保對民眾開槍示威,擊斃國立中央大學學生江文國及青年張治平,之後許信良以二十三萬票當選,當時提拔他的「黨組工會」主任李煥因此辭職。 在第二次中壢事件之前,在西元一九五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當時在桃園中歷,當時大部分客家人都居住在此,當年因為有人密報,指出有一群人組織讀書會宣共,特務就將義民中學的師生、中壢中學教師、內壢國小教師、宋屋國小教師、中壢鎮公所職員、台北師範學校的學生逮捕,客家人也開始意識到「白色恐怖」的迫害,這就是台灣史上的「客家中壢事件」。 許信良當選縣長後,開始發揮他在英國留學時的左派思想,所謂的左派就是追求改革,右派就是至立於保守,當時高雄的縣長余登發父子,余登發與其子余瑞言因為「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被政府控告為「知匪不報」被捕,余登發由於一直支持黨外事物,被政府誣告,余登發當過第一屆國大代表、橋頭鄉長,高雄縣反「國民黨」地方派系「黑派」的領袖,在地方上有很高的聲望,他在西元一九七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被捕,隔天張俊宏、林義雄、黃順興、邱連輝等大批黨外人士走上街頭,引發「橋頭堡事件」,當時的許信良在事件後,被當局指出,無故曠職,遭到「監察院」彈劾,縣長一職遭到剝奪,當時黨外人士害怕許信良被迫害,建議他們全家流亡「美國」,立法委員康寧祥等人也表示對余登發父子的起訴與判決不當,但是余登發仍於四月因「知匪不報」與「為匪宣傳」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褫奪公權5年,西元一九八零年余登發獲准保外就醫,好不容易的民主暑光,一度熄滅。 余登發在西元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三日過世於家中,很多他過世的傳聞,當時法醫楊日松與魏契認為是他殺,但其他法醫認為是意外,當時余登發頭上有明顯的傷痕,是遭到利刃所傷,爭議至今還是懸案。在西元一九七七年黨外人士要求開放黨禁,然後造成「美麗島事件」在西元一九七九年爆發。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