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9/21 01:30:20瀏覽441|回應0|推薦0 | |
一之一 民主的啟蒙 清朝的台灣「在馬關條約」中,割讓給「日本」政府,「日本」政府開始經營、利用台灣,在五十年的統治中,台灣人民對「清朝政府」還抱有希望,但是看不到中國的腐敗,台灣人開始反抗「日本」,在民間中開始放棄反抗後,於是台灣人成了「日本」的殖民,台灣人學習日文,學習「日本」文化,我的祖母、祖父都是接受「日本」教育的。 我的成長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祖母常有意無意的說「日本」話,因為我從小就是由祖母帶大的,所以我看到祖母對「日本」的敬愛,看到當時的台灣已經比中國進步,也看到祖母對中國來的軍隊害怕與厭惡,祖母說:『那時候,在基隆來了一大堆軍隊,殘破的軍人,來到台灣,住在學校,在學校亂大小便,實在是沒衛生,以為只要有水龍頭就可以有水,實在是沒水準,在日據時代我嫁給你祖父,當時你們張家是望族,「日本」人對我們很敬重,給我們很多土地,外省人來就重新規劃,一時家中就開始過著貧困的生活,當時根本沒人敢吭聲』,在祖母的印象中「日本」軍穿著都非常的整齊,跟當時接收台灣的「國民黨」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祖母對「日本」印象都是正面的,因為台灣多數人都感受到進步,但「國民黨」的教育卻是磨滅「日本」人在台灣的建設,對於「日本」的侵略中國仇恨大勢宣傳,忘了是中國先放棄台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發起「民族自覺」、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台灣當時的富豪與知識份子也意識到世界的潮流,於是台灣第一次的民主運動開始了。 西元一九一四年,霧峰當地的富豪林獻堂先生籌組了「台灣同化會」,一九二零年林獻堂與許多的台灣學子成立的「新民會」,創辦「台灣青年」,這是第一份表達台灣人對政治有所期待的定期刊物,西元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三四年間,政治運動以「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為主,在林獻堂的領導下對「日本」國會進行多達十五次請願,為日治時期台灣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 西元一九二一年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人,由台灣本土文化為啟蒙,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發行報章,讓台灣人意識到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向台灣人灌輸新思想,其中文學家賴和先生,他所寫的文章深得台灣人的心,在西元一九二七年協會分歧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人,另組「台灣民眾黨」,西元一九三零年蔣渭水跟其他人理想有點出入,分為共產跟民主,蔣渭水先生因傾向民主另組「台灣地方自治聯盟」。 西元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開始對台灣實行高壓,民主在台灣漸趨沉寂,後來的蔣渭水先生,在三十九歲過世,被台灣人封為「民主先驅」、「台灣孫中山」。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