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28 12:40:22瀏覽3419|回應9|推薦165 | |
http://pansci.asia/archives/60013台灣的流浪動物問題之嚴重,多年來早就讓談論的你我不禁搖頭嘆息。收容所的環境之糟糕,也讓九把刀和導演Raye不得不拍了【十二夜】這部電影來披露殘酷真相。這幾年來,雖然說「領養代替購買、結紮代替撲殺」這個觀念漸漸的深入人心,但是每年卻還是有六到八萬隻左右的流浪動物被抓進收容所終結。彷彿台灣的流浪動物問題已經沈痾難治,就算十多年來抹去了百萬隻的流浪動物性命,流浪動物族群依然是不動如山。 就在上個週末,流浪動物保護團體為了推動動保法修法上了街頭。如同這次遊行的口號「反濫捕:衝破惡法,要求精準捕捉;要結紮:贏回生命,支持TNR法制化」,流浪動物保護團體希望能藉著訂立人道捕捉辦法和嚴謹的捕捉門檻,讓流浪動物不要被一網打盡通通被抓進去環境糟糕的收容所等死或橫死。他們更提出了TNR法制化的訴求,希望藉此讓越來越多的流浪動物絕育,進而使得流浪動物的數量不再上升甚至開始減少。(詳細的修法訴求請見這裡) 不過,以現在台灣每年可以殺掉將近十萬隻流浪動物的狀況看來,台灣的流浪動物族群恐怕也有個十萬以上之譜,才可能每年增加那麼多的個體被人抓去撲殺,而街頭的數量卻還不見明顯的下降。那,面對這麼龐大的流浪動物數量,TNR的效果真的有這麼威嗎? 是說,TNR呼籲了這麼幾年,大家老是說TNR的效果如何如何,但是講來講去好像也沒個嚴謹的證據。 提倡TNR的人會以自己的經驗為例:自從在社區或是校園中執行了TNR之後,流浪動物數量的確就穩定甚至漸漸下降了,而且還因為結紮之後的固定照護讓這些動物容易管理、環境問題也減少了。單純的由小見大,他們因此對於TNR的成效非常樂觀,覺得這麼一做下去總有一天會讓整體流浪動物的數量不再增加。要比喻的話,就好像是愚公移山精衛填海一樣。日復一日的結紮,總有一天會把大半的流浪動物都結紮掉,既然族群當中不會生出後代的個體佔了多數,那麼只要假以時日,流浪動物族群就會慢慢減少,直到消失。 但也有人悲觀的覺得TNR恐怕一點用都沒有,減少了幾百幾千隻流浪動物生小孩的機會,還是有千千萬萬的其他流浪動物個體會生出千千萬萬的小孩。要拿同樣的譬喻來說的話,大概就是愚公移的山跟精衛填的海有自我修復能力,你挖他一擔土他就長回一擔土,填他一根樹枝他就湧水一公升,這樣下去根本就是沒完,成了搬石頭上山的薛西佛斯,只是徒勞無功而已。 還好,這個世界上聰明又有行動力的人很多。 早在2004年,Andersen和他的 這個流浪動物模型的基本設定是這樣的:
你一定注意到了,這裡面的數據採用的都是流浪貓的數據。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流浪貓的問題遠比流浪狗更普遍,所以研究多得多。但總之,不要管他是貓是狗,拿來當成一個流浪動物的族群變化總是很有參考價值。 總之,這樣下來,模型裡面就設定了各自有『高』『低』兩狀況的兩個因子:生育率和生存率。因為幼體的生育率是從成體生育率換算出來的,所以生育率可以看成是一個變因就好,但是幼體跟成體的生存率基本上是分開考慮。所以,模型最後出現三個變因:生育率、幼體生存率、成體生存率,而每個變因都有高低兩種可能,所以組合起來總共是八種狀況。 好,在沒有捕捉移除、也沒有TNR介入的狀況下,電腦跑出來的結果,不意外的族群成長率通通都是>1,意思就是『這個族群會變大,動物數量會變多』。生育率跟存活率都是『高』的「組合1」狀況下,每年族群變成將近2.5倍;生育率跟存活率都是『低』的「組合8」狀況下,每年族群變成1.34倍。八種可能底下的族群成長率平均起來大概是1.84,總之就是指數成長。白話的說就是今年你有十萬隻,明年就變成十八萬隻這樣。 那如果有捕捉移除或是TNR呢? 這一次,模型拿前面的平均族群成長率1.84來當作基準,另外新增了兩個變數:一個是「生育率下降」以模擬TNR,「生育率下降」有四個等級:-10%、-25%、-50%、-75%,大概可以想成每年族群裡有多少比例的個體被結紮了(還有假定其他沒結紮的個體不會因此生更多)。另一個則是「存活率下降」以模擬捕捉移除,同樣有四個等級:-10%、-25%、-50%、-75%,意思也就是每年族群裡有多少比例的個體被抓走不再回來。 結 果 有 點 悽 慘 。 前面有說,在什麼都不做的狀況下,族群成長率平均為1.84。若是只用TNR,即使每年把族群中能生的50%都結紮了,族群成長率還是有1.35。甚至,就算每年把能生的75%都結紮了,族群成長率還是有1.08,依然會成長。 所以,因為不想讓動物死掉而孤注一擲TNR,即使做到了現實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做到的75%結紮率,流浪動物的整體數量還是不會下降,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至於如果只用捕捉移除的方法,狀況也有點糟糕,不過相比之下效果比較明顯。同樣是每年處理(這裡是捕捉移除)50%的個體,族群成長率就會降到0.91,也就是族群會漸漸萎縮。如果狠心的做到每年75%的捕捉移除,族群成長率就只剩下0.47,也就是每年縮小一半,很快就會不見掉。 另外,綜合比較來看,針對幼體的捕捉移除效果最好,最能讓族群成長率下降;其次則是針對成體的捕捉移除,對族群成長率影響最低的,則是TNR。 所以,根據模型的結果,若是兩者只能選一個,那麼捕捉移除的方法比起TNR對於減少流浪動物數量比較有效。 這就是電腦模型去模擬TNR和捕捉移除兩種手段擇一之下,流浪動物整體數量的結果。也就是說,這樣的模擬可以拿來當作大規模TNR或大規模捕捉移除底下,台灣整體流浪動物數量變化的參考。 然後老實說,「捕捉移除」是我自己採用的詞彙,研究裡面說的不是「捕捉移除」而是「捕捉安樂死」,最傳統的流浪動物處理方法。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