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正勤
2024/04/07 17:59:02瀏覽115|回應0|推薦4

四正勤

清明掃墓後走訪中台禪寺(距上次造訪已經八年前了),導覽人員熱誠的邀約,帶著一行人參訪了一樓四天王殿、二樓的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五樓的大莊嚴殿(供奉圓滿報身盧舍那佛)九樓大光明殿(供奉清淨法身盧遮那佛)、十六樓的萬佛殿(塔中供奉七尊藥師如來)。禮畢,導覽人員奉上中台山一份刊物(289期),文中一篇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四正勤」文章,摘要如下:

四正勤,是精進。如果只知道勤卻不知道正,在邪精進上去努力,那就糊塗了。

已生善念令增長,對於已經生起的善念,要繼續保持。

未生善念令速生,還沒有發起的善念,就要趕快提起趕快發願。

已生惡念令滅除,要時時檢討自己心當中有沒有起惡念。

未生惡念令不生,未生的惡念,不要讓它生起,時時刻刻要從這念心上去觀照去努力。

 

論語季氏篇(16-6)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ㄑㄧㄢ)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ㄍㄨˇ)。」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沒輪到你講話時,你搶著說,這就犯了「躁」的毛病,這種情況在談話時最常見。

敏於行而慎於言,要思慮清楚,再慢條斯理地說出來。

「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

須說話時,就正確的把事情說清楚,說真話、講清楚。

藏著心眼不肯說即便是虛偽。

「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通達之人,必然具備揣摩他人言語,察言觀色。

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往往很少因為說錯話而吃虧。

 

佛曰四正勤和儒說「三愆」,異曲同工。

斷惡修善,從四正勤」開始,當心中不起惡念時,我們才能立足於善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契悟人人本具的妙明真心。說話謹記「三愆」之道,既不能早,也不能晚,既不能多講,也不能不講。即要拿捏好分寸,做到既不躁又不隱也不瞽。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8048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