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共的變異生武研究
2024/05/14 17:38:25瀏覽303|回應0|推薦0

【匿名】2024年5月8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伊波拉的新花樣 邪惡共產又搞新病毒》
顯然,新冠大流行的教訓尚未被吸取。危險的生物實驗仍在繼續;無論人類命運如何。
中共人類共敵國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利用伊波拉病毒成份製造了一種病毒,並殺死了一群倉鼠。
河北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了家畜的一種傳染病,並添加了伊波拉病毒中的一種蛋白質,這使得該病毒能夠感染細胞並在人體內擴散。
接受致命注射的倉鼠群體「出現了類似人類伊波拉患者觀察到的嚴重全身性疾病,包括多器官衰竭」。
這項研究的結果可預見地恐怖,其中一個特別恐怖的症狀是感染的倉鼠眼睛產生分泌物,影響了它的視力並在眼球表面形成痂。
10年前,此病毒肆虐了非洲部份地區。伊波拉平均的死亡率高達50%。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60579/
伊波拉病毒疾病,曾稱為伊波拉出血熱,以其標誌性的出血熱為特徵,但更常見的症狀是非特異性的,如發燒、倦怠、頭痛、腹瀉或嘔吐等。
該疾病可迅速發展為多器官系統衰竭,導致休克,隨之而來的是死亡。病例的致死率範圍為25%至90%;平均致死率約為50%。
這些危險的生物實驗所帶來的明顯擔憂是實驗室洩漏的威脅。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3377471/Hamsters-infected-virus-Ebola.html
實驗室洩漏是時有發生的,這些事件可能導致病毒擴散至實驗室之外的人群。
專家已確認,透過咳嗽和打噴嚏傳播的呼吸道病毒更有可能在人群中廣泛擴散。
今年3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實驗室洩漏事件每年都在發生,其中包括釋放控制的病原體,如結核病和炭疽病菌。
每年紀錄到的洩漏事件範圍從70到100起不等。
儘管這個實驗可能會引起人們對另一次實驗室洩漏的恐懼,但研究員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找到合適的動物模型,在實驗室環境中安全地模仿伊波拉症狀。
據悉,感染的倉鼠可能是未來研究伊波拉傳播和治療的適當模型。
伊波拉需要在生物安全等級4(BSL-4)設施中處理,這些是特殊的高安全實驗室,而許多僅達到等級2。
為了在較低安全性的環境中進行工作,科學家使用了一種名為溫疫性口瘡病毒(VSV)的不同病毒,將伊波拉病毒的一部份(糖蛋白【GP】)工程化,該糖蛋白在幫助病毒進入並感染其宿主細胞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該團隊研究了5隻雌性和5隻雄性三週大的倉鼠。
所有雌性敘利亞倉鼠均顯示出直腸溫度下降和高達18%的體重損失,在兩到三天之間全部掛掉。
5隻雄性倉鼠失去了15%的體重,最遲在3天半內死於疾病。
然而,有兩隻雄性倉鼠存活下來,並且體重比感染前增加了20%。
團隊從死亡動物中收穫器官,發現病毒在心、肝、脾、肺、腎、胃、腸道和腦組織中積聚。在肝臟中發現了最高水平,而在腦中發現了最低水平。
團隊在發表於中共期刊《病毒學報》的研究中道:「這表明,感染了 VSV-EBOV/GP的3週大敘利亞倉鼠可能在研究由EVD引起的視神經疾病中發揮作用。」
該團隊得出結論,受感染的倉鼠顯示出症狀的迅速發作、休克性肝臟、全身性感染,並發展出與人類EBOV患者觀察到的類似的嚴重全身性疾病。
他們還指出,這些實驗在等級2條件下提供了對伊波拉的醫療對策進行快速的臨床前評估,並得出結論認為該研究是成功的。
根據世衛組織的報告,最後一次重大的病毒爆發發生在2014至2016年期間,波及了幾個西非國家,是致命的。
在那兩年期間,報導稱有超過28600人感染,約有11300人死亡。
該病毒從西非傳播到了歐洲,甚至擴散到了美國。
研究員在研究中寫道:「代理病毒和匹配的倉鼠EVD(伊波拉病毒疾病)模型將提高EBOV領域研究的安全性和經濟效益。」
測試具感染性的病毒對於治療和預防的突破是必要的。
但實驗室洩漏時有發生,這些事件可能導致病毒在實驗室外的人群中傳播。
專家已確認,透過咳嗽和打噴嚏傳播的呼吸道病毒更有可能在人群中廣泛傳播。
今年3月公佈的數據顯示,實驗室洩漏事件每年都在發生,其中包括釋放像結核病和炭疽病這樣的受控病原體。
每年都有70到100起釋放事件被記錄下來。
然而,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化學生物學家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告訴《每日郵報》說,實驗室洩漏涉及VSV的情況不太可能導致公眾中的大規模感染。
他說:「在進行生物安全等級2的研究之前,必須驗證這種新型嵌合病毒是否會感染和在人體細胞中複製,並且不會對人類產生感染性、傳播性和致病性的風險。」

圖01:中共在實驗室中合成一種含有伊波拉成份的病毒,在短短3天內殺死了一群倉鼠
圖02:感染的倉鼠眼睛產生分泌物,影響了它的視力並覆蓋眼球表面
圖03:雌性倉鼠群體也出現了多器官衰竭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7ab68df&aid=18061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