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光明會內部人:全球精英的誕生和歐洲淵源
2018/11/03 11:49:26瀏覽1211|回應0|推薦0

斯瓦利(Svali)2009年9月30日
直到最近,我撰寫了一些關於編程和方法的文章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當我在從事治療的工作時並意識到,雖然中斷編程很重要(拯救生命),但處理核心的問題更重要。核心問題在背後不僅驅動着編程,還破壞倖存者治愈的過程。
這些問題對每個倖存者來說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我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倖存者的郵件,發現:光明會肯定不是世界上唯一的神秘團體;還有許多其他良好的團體,他們有條理地,重複濫用神秘的本性。
但在這些群體中,核心問題往往與光明會不同,即使在光明會內部,每個人都需要了解自己的根源,因為血系和編程方法會有所不同,小孩子在群體中的最終角色也會不同。本文並不是要討論組中的所有方法或所有倖存者的歷史記錄。
我不能代表組織中每個受害者的說話;我只能說我以個人的歷史,希望能幫助其他倖存者通過驗證,或者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記憶和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光明會總部設在歐洲,這是他們固有的權力基地。我記得還小的時候,有人告訴我,美國基本上是他們的「任務場」或「機會之地」,這些人的血緣可以回溯數百年甚至更久,直到歐洲古代王朝。
這就是他們的權力等級遍佈世界各地的原因,無論在美國、亞洲、澳洲、加拿大或其他地方的領導人,總是會把源頭指向歐洲,歐洲的13位統治者(也稱為「貴族」)就駐紮在歐洲。每一位統治者都代表着他統治下的歐洲地區;每一個都代表着古老的王朝血統。
例如,哈布斯堡(Hapsburg)的血系在歐洲仍然很活躍,儘管不為人知,還有羅斯柴爾德和巴頓堡(Battenberg)家族。在許多現代歐洲國家,這些血系的繼承人都非常富有,即使不是真正的統治者,他們也是「王座背後的權力」。
這就是高光明會在美國有崇高地位的原因之一。例如,他們總是可以追溯到自己在歐洲統治集團的淵源;各州領導委員會的成員都是直系後裔,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
無論在最底層還是最高層,這個組織的運作方式都是一樣的:灌輸強烈的恐懼來控制成員,通常是通過面對死亡來實現。在核心層面上,受他們訓練的成員會對死亡產生巨大的恐懼,因為他們經歷過「死而後生」的經歷,或者接近死亡的經歷。
在這些經歷中,小孩子甚至嬰兒核心將面臨無法忍受的選擇:要麼被消滅,要麼接受血系中的惡魔信仰。
我相信這是最深層的分離,因為對求生是人天生最深層的本能之一,它會凌駕於成年人的智力、認知,甚至是深思熟慮的信念之上,更不用說單純的小孩了。
當面臨死亡或恐懼時,儘管付出高昂代價,嬰兒或兒童幾乎總是選擇生存(我從未聽說過有找死的,儘管我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有限)。
把小孩置身於超乎想像的最邪惡的場景之中。然後,把他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這樣,那個人就成了他們的「救世主」。在小孩的心靈中,他是再造恩人,因為他「拯救」了自己。
在很多情況下,參與者是小孩的親生父母,也可能不是,孩子在童年時有意識地記得撫養他們的人;再一次,這鼓勵了深層的分離:有意識地記住的「爸爸」,但可能不是倖存者的生父。
身份混淆也有一定的影響。孩子的名字可能並非「真實」姓名,甚至出生證明上的名字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出身貴族的孩子可能會發現他們不是在美國出生的,而是在歐洲,如果他們與歐洲血系的聯繫足夠緊密的話;那麼他們的美國出生證明就是偽造的,以掩蓋他們在歐洲出生的事實。
每一種情況都是不同的,不同的血系採用不同的撫養方式來指導和訓練他們的後代。例如,有德國血統的人可能會被帶到德國,在回到祖國以不同的身份生活之前,他們會花時間和這些血系的人一起學習祖國的生活方式,以培養「真正家園」的忠誠。因為最重要的是,小孩被頻繁地呼回自己的根源地,以培養對族氏的忠誠。他們經歷恐懼和持續合作的儀式,是旨在灌輸對父母形象的深愛親密體驗。
小孩可能住在日本,但他們永遠知道自己真正的家在歐洲;加拿大的小孩可能知道他們真正的家是英國,無論「家」是德國、巴伐利亞州、法國、莫斯科、英國、西班牙,無論是13國之一,身在異域的小孩都渴望帶着灌輸的忠誠回到歐洲的「家」。
這種恐懼的訓練,以及通過親生父母所經歷的不僅是忠誠,而且是關懷和養育的紐帶,往往是最難以和最隱蔽的破壞。深深的恐懼加上愛的拯救和培養,通過創傷結合,創造出深深的忠誠,而在核心層面打破這些聯繫是許多倖存者面臨的最困難的任務。
我希望通過透露一些內幕,可以幫助其他人了解事實的真相,這是第一步,發現和運作。我相信,只有祈願和來自他人的支持,才能發現和打破這種聯繫。
我仍在研究這些問題,並歡迎其他人分享他們的經驗,在這個核心層面上,解除對受害人的忠誠,並打破與他們的精神和情感聯繫。
我將非常樂意以匿名發表任何關於此類的話題,以此鼓勵有心與歐洲權力中心斷交的人士。因為,他們注定會在權力的鬥爭中失敗。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7ab68df&aid=11922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