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運行陰森國度背後的黑暗機構:外交關係委員會、三邊委員會、必得堡集團
2018/08/24 18:27:07瀏覽3329|回應0|推薦0

全球主義者儘管經常標榜自己是學術界的一員,但他們是反人類的團體,偶爾會爆出自己的真正目的,這對我們不利。
近來,主流媒體經常把「陰森國度」掛在嘴邊,稱它為一股在幕後運作與攻擊特朗普的模糊勢力,但很少有人談及陰森國度背後的黑暗機構,或真正的影子政府,直到現在。
影子政府的一部份可包括外交關係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FR)、三邊委員會( The Trilateral Commission)和必得堡集團等。即使主流媒體很少強調其重要性,但偶爾會出現在公眾視線中。還有其他非常隱蔽的強大的社團如:骷髏會(Skull and Bones)和波希米亞叢林(Bohemian Grove)等秘密組織。
但綜合起來,很明顯,陰森國度背後的黑暗機構對美國和世界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妖獸世界控制一切
什麼是陰森國度妖獸?它由光明會組成,控制着巨大的財富。它包括中央銀行家、必得堡集團、CFR,以及非法追踪和記錄美國人的間諜機構。他們想通過集體主義獲得權力和控制權,是這些妖獸想要帶來新的世界秩序,這是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試圖警告人們的妖獸。就是這個妖獸在肯尼迪試圖阻止他們的時候被幹掉。打那以後,美國有很多的總統都是在陰森國度的默許下選出來的。
他們的議程也變得越來越清晰。如果任其發展,這個強大的妖獸將完全強加給人類一個嚴酷的系統,他們常常把這個系統吹捧為「新世界秩序」,但美國和全球人民有能力阻止它。
很多被稱為陰森國度的單位只是政府的一部份,如大批根深蒂固的大政府官僚,特別是中情局、國安局和其他秘密機構。其他分析人士也相當恰當地指出了在大型商界裏的一些因素。
前國會工作人員邁克•洛夫格倫(Mike Lofgren)是美國最高機密安全許可持有者,也是最早提出陰森國度概念的人之一。他是對的。但這比他似乎意識到的還要深刻。
當然,洛夫格倫並不是第一個注意到那些本應控制政府的民選官員實際上並不負責人。就連陰森國度背後的影子政府的親密朋友和同事,也評述了這個與政黨政治和選舉有關的問題。
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已故教授卡羅爾•奎格利(Carroll Quigley)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導師,多年來他一直接近這個陰森國度的核心。他甚至被允許在一段時間內查看它的記錄。在他1966年出版的巨著「悲劇與希望:當代的世界史」(Tragedy and Hope: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Our Time)中透露了一些爆炸性的發現。他在談到「陰森國度」時,稱其為「國際親英網絡。」他表示,自己「對這個國度的大多數目標都不反感」,並補充稱,在他的大部份人生中,他「一直與這個國度及其許多工具關係密切。」
在政黨和利用選舉來改變政府的路線上,奎格利表示嘲諷。他在書中寫道:「認為兩黨應該代表對立的理想和政策的觀點,一個可能是右翼的,另一個可能是左翼的,這種觀點是愚蠢的,只有教條主義者和學術思想家才會接受。」
「相反,兩黨應該是沒分別的,這樣美國人民就可以在任何選舉中『把流氓趕出去』,而不會導致政策的任何深刻或廣泛轉變。」
奎格利還提供了對真正陰森國度的議程和陰謀詭計的洞察。
他解釋說:「金融資本主義的力量還有另一個深遠的目標,那就是建立一個由私人控制的世界金融體系,能夠控制每個國家的政治體系和整個世界的經濟。」
「這個系統將被世界各國央行以封建主義的方式控制,各國央行協同行動,通過頻繁的私人會議達成秘密協議。」
其中一些會議,如20國集團,是眾所周知的。其他的,如羅馬俱樂部、世界政府首腦會議,必得堡集團等,雖然更重要,卻幾乎從未被提及,而且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仍然是不為人知的。
在陰森國度的背後存在着一個由黑暗機構控制的組織的影子網絡,這個網絡負責協調機器的操作和觸角。雖然隱秘,但許多組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秘密組織。
事實上,他們有網站而且正常運作,在很多情況下甚至公開自己的會員名單。這些組織在政府、媒體、學術界、軍事、銀行、情報,商業等領域擁有不可思議的權勢,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這一點上,他們的目標也是相對透明的。問題是,在為時未晚之前,是否有足夠的美國人和全球意識到這種危險,醒來吧。

外交關係委員會

奎格利教授在「悲劇與希望」中所揭示的是巨大的,他在書中寫道:「確實存在,而且已經存在了一代人的時間,一個國際親英網絡在某種程度上,以激進右翼人士認為是共產主義行為的方式運作。」
「事實上,這個我們可以稱其為圓桌會的組織,不排斥與共產黨或任何其他組織合作,而且經常這樣做。」
他確定的主要圓桌會議組織包括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及其在英國的姊妹組織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RIIA,有時被稱為《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交關係委員會成立於1921年,當時美國參議院拒絕加入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後,老牌銀行家和全球主義理論家急於讓美國陷入外交糾紛。
在美國,它是代表陰森國度背後黑暗機構的公眾形象的最強大的組織之一。2009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莉,在位於華盛頓的交關係委員會新辦公室發表演講,她的丈夫和女兒都是該機構的成員。
她說,「我很高興來到新總部。」「我想,我經常去紐約的總部,但是在國務院的街道對面有一個委員會的前哨站是件好事。我們從委員會那裏得到了很多建議,所以這意味着我們更新信息的時間將大為縮短,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考慮未來。」
換句話說,非選舉產生的交關係委員會機構制定政策,可見的政府執行政策。共和黨的建制派也是如此,共和黨的建制派也由交關係委員會特工控制。
然而,了解CFR標籤在保守派政治上的毒性有多大,儘管如此,一位重要的CFR「共和黨人」實際上吹噓自己不誠實,向公眾隱瞞自己的成員身份。
例如,小布什的副總統迪克·切尼就曾在視頻中吹噓:「我是(CFR)的一名成員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實際上我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董事。我在懷俄明競選連任的時候從沒提過這個。」他咯咯地笑着,觀眾們都笑了。但他並不孤單,因為成員幾乎包括整個機構。
其中包括: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大量建制派,無數現任和前任國會議員和高級官員、「記者」、專欄作家、編輯、主播、評論員和媒體高管、大銀行的首席執行官、董事長和總裁、歷屆政府的多位內閣部長、當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前任總統和副總統、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的老闆、名人、教堂牧師、軍事黃銅、國際組織的大使、外交官和官員、免稅基金會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全國重點大學的領導和教授、「情報界」的老闆們承擔着國家的大部份骯髒工作,和更多。
甚至一些偽保守的「領袖」,主要是新保守主義者,也參與了CFR。
成員還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大銀行、大石油公司、大製藥公司、裙帶資本家、軍工聯合體和出版社,以及許多主流媒體。
大型銀行和金融巨頭:高盛、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運通、花旗集團、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紐約梅隆銀行、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農業信貸銀行,羅斯柴爾德北美公司等等。
軍工聯合企業:DynCorp公司、博思艾倫漢密爾頓公司、雷神公司、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等。
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殼牌、雪佛龍、英國石油,赫斯等等。
媒體:新聞集團(福克斯新聞、華爾街日報、紐約郵報、國家地理等等)、時代華納(CNN、HBO)、經濟學人,彭博等等。
CFR在任何時候都有愈5000名成員,在其內部,有一個核心人物在指導組織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
已故的美國海軍上將切斯特·沃德(Chester Ward)就是一名CFR成員,他在20年前棄暗投明。他寫了一本書《沙發上的基辛格》(Kissin­ger on the Couch)大爆CFR是一個「更小但更強大......由華爾街國際銀行家和他們的打手」的內幕。
他接着說,這個小集團的成員「主要是想讓世界銀行業的壟斷權最終控制全球政府。」他補充說,CFR的領導層「由洛克菲勒兄弟領導。」
當然,不是每個參與CFR的人都支持全球主義者的陰森國度議程。但沃德說,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這名前海軍官員透露CFR的危險性、議程的性質以及大多數成員的意識形態等問題。他還揭露了他們在政策和方法上的權力。
他解釋道,「一旦執政的CFR成員決定美國政府應該採取特定的政策,CFR將大量的研究設施投入使用來展開論證以支持新政策,在思想上和政治上挫敗和詆毀任何反對派。」
「最善於表達的理論家和思想家在研究的幫助下,準備相關的文章,推銷新政策,使其顯得不可避免和不可抗拒。」
他說:「通過世界上最有聲望的學術期刊上追踪這種宣傳的演變--「外交事務」(CFR喉舌),任何人都可以提前數年決定美國未來的國防和外交政策。」
「如果某一主張在該雜誌上被重複得足夠頻繁,那麼美國當權的政府,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就會開始表現得好像這個主張或假設是一個既定事實。」
沃德警告說,CFR的最終目標是全球政府。外交關係委員會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美國的裁軍。他警告說:「主權和國家獨立,並淹沒在一個全能的單一世界政府之中。」「放棄美國主權和獨立的慾望在大多數成員國中普遍存在。」
沃德還分析了為什麼CFR的成員會對特朗普的競選承諾抱有如此強烈的敵意。他說:「在整個CFR詞彙中,沒有一個詞能像『美國優先』這樣含義深刻。」當然,特朗普的競選綱領是美國優先,目的是阻止全球主義。
背叛美國人民,顛覆他們的獨立、憲法和自治的顛覆性議程,甚至在外交事務等,CFR自己的宣傳機構中也得到了明確的表述。
例如,1974年4月,前副助理國務卿李察·加德納(Richard Gardner)解釋了世界政府的議程將如何執行。
他寫道:「簡而言之,『世界秩序之家』必須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來。」「圍繞國家主權跑完一圈,一點一點地侵蝕它,比傳統的正面攻擊要有效得多。」欺騙和緩慢的顛覆過程是CFR的工具。該雜誌還定期宣傳地方政府、非法戰爭和其他極端立場。

三邊委員會
另一個類似CFR的機構,更加「精英」,更國際化,是1973年由已故的全球主義者,自稱為「一個世界秩序」(One-World Order)的共謀者大衛•洛克菲勒創立的三邊委員會。
當然,已故的洛氏也在CFR中發揮了主導作用。1941年,他成為CFR的一員,從1970年到1985年擔任董事會主席,直到2017年去世,享年101歲。
和許多陰森國度觸角一樣,洛氏家族,尤其是大衛家族,在三邊委員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確,洛氏被任命為首任董事長。
除了洛氏,他在回憶錄中吹噓自己與一個「秘密陰謀集團」「勾結」,以違背美國的最大利益,建立「同一個世界」秩序,三邊委員會背後的另一位關鍵人物是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他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俄羅斯研究所工作。
最終,他成為洛氏的顧問,北美三邊委員會主任,以及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他也是武裝阿富汗「穆賈赫丁」(聖戰組織)的關鍵人物,美軍目前正在與他們的後代作戰。
幾十年前,布熱津斯基的作品給洛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洛氏決定將布熱津斯基收歸麾下。在引起洛氏注意的布熱津斯基的思想中,有一些是在他1970年出版的「兩個時代:美國在科技時代的角色」一書中概述的。
布熱津斯基在書中指出,美國在本質上是「過時的」,需要建立一個新世界秩序來取代以前的美國主導系統。洛氏顯然同意了。儘管布熱津斯基的書承認了蘇聯的一些問題,但也對馬克思主義大加讚揚。他寫道:「馬克思主義代表了人類普世願景成熟過程中一個更加重要和富有創造性的階段。」
「馬克思主義同時也是外在的,積極的人勝過內在的,被動的人和理性勝過信仰的勝利:它強調人塑造物質命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被定義為人的唯一現實,它假定了人的絕對能力。人們需理解他的現實是自己積極努力塑造出來的結果。」
「馬克思主義比以往任何一種政治思維方式,都更加重視對物質現實的系統,而嚴謹的考察,重視從這種考察中得出的行動指南。」
布熱津斯基在生之前,抨擊過時的美國和讚揚馬克思主義,繼續倡導建立「全球合作理事會」結合「美國、日本和西歐」。
他寫道,該機構將「關注政治戰略」,並「將各國政治領導人聚集在一起,共享某些共同願望和現代性問題。」
但在書的最後,布熱津斯基揭示了他提議的委員會的真正目的:在使共產主義國家和非共產主義國家之間,聯合成一個統一政權的全球政府的道路上的另一個關鍵步驟。
他寫道:「總而言之,儘管打造發達國家共同體的目標沒有世界政府的目標那麼遠大,但它更容易實現。」
「它比大西洋共同體的概念更雄心勃勃,但在歷史上更與新的空間革命相關。雖然它認識到共產主義國家和非共產主義國家之間目前的分裂,但它試圖為國際事務建立一個新的框架,不是利用這些分裂,而是努力維持和創造最終和解的機會。」
「最後,它認識到發達國家具有某種親和力,只有通過培養它們之間更強的公共性意識,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加劇的全球分裂威脅,這種威脅本身就加劇了全世界對人類不平等的日益不耐煩。」洛克菲勒顯然同意了,於是三邊委員會誕生了。
關於三邊委員會的文章要比CFR少得多,但它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即使是備受尊敬的保守派也早就意識到這個組織對自由和美國的威脅。
參議員巴里·戈德華特(Barry Goldwater)在1979年出版的回憶錄中,就公開了自己的議程。
他寫道:「在我看來,三邊委員會代表着一種巧妙的,協調的努力,旨在控制和鞏固四大權力中心,就是政治、貨幣、知識份子和教會。」
「三邊委員會真正的意願,是建立一個全球經濟實力,優於單一民族國家的政府....作為系統的管理者和創造者,他們將統治未來。」
大約在那個時候,斯坦福大學歷史學家安東尼·薩頓(Antony Sutton)和研究員帕特里克·伍德(Patrick Wood)撰寫了一篇關於三邊委員會的主要文章,題為「華盛頓的三邊委員會會談」。在最近對「新美國人」的一份聲明中,伍德強調了該組織的重要性。
新聞和全國知名的演說家兼雜誌編輯伍德解釋說,「三邊委員會是國際性的,它的建立是為了建立一個『新國際經濟秩序』。」
「它們的成員是所有現代全球化的建築師和推動者,包括通過聯合國作為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出現的全球化。儘管三邊委員會的範圍是國際性的,但在美國,他們不僅僅是所謂的陰森國度的一部份,他們本身就是!」
除了通過將來自歐洲、日本和北美的重要有影響力的人物,聚集在一起來追求全球主義,三邊委員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在過去是,現在亦然。正如伍德所描述的「新國際經濟秩序」。
起初,這個想法讓觀察人士感到困惑,然而,伍德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新國際經濟秩序,一種由聯合國定期推廣的理念,甚至使用了相同的術語,是對舊運動「技術統治」的重塑。
事實上,布熱津斯基在1970年代的書中明確指出了這一點。從本質上說,一個全球性的技術官僚政治需要的不是民選代表的統治,而是技術官僚的統治。自由將成為過去,它似乎正在進入人們的視野。
例如,1995年,由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召集,在洛克菲勒家族和西方其他權勢集團支持的《世界論壇》上發表講話時,這個三邊委員會支持的人物,曾自豪地宣揚過一個單一世界政權的願景。
他說:「我們不提倡新世界秩序....我們不可能一步就進入世界政府,」「簡而言之,最終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的先決條件是逐步的區域化,因為這樣我們就向更大、更穩定、更合作的單位邁進。」
事實上,至關重要的是,陰森國度在通過歐盟加速歐洲的這一進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北美使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太平洋地區使用各種跨國制度。

必得堡會議
除了外交關係委員會和三邊委員會之外,還有另一個以洛克菲勒和其他全球主義者為核心的影子機構:必得堡集團(Bilderberg Group)。
1954年,前納粹黨衛軍成員伯恩哈德親王(Prince Bernhard)在荷蘭的必得堡酒店(Hotel de Bilderberg)舉辦了年會,並建立了年會背後的網絡。
與會者一般在120至150人之間,其中大多數來自歐洲和北美,代表着權勢集團的所有觸角。
不少分析人士將必得堡集團稱為「影子」全球政府。這一指控有一定道理。但實際上,真正的「陰森國度背後的黑暗機構」比這更複雜。
最近,必得堡集團今年夏天在弗吉尼亞州尚蒂利(Chantilly)會面。直到最近幾年,這個由一個指導委員會組織的年會主辦的網絡,對美國公眾來說幾乎是陌生的,儘管世界上許多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和他們聽話的白痴,包括所謂的頂級「記者」經常出席。
與會者包括來自大政府、大環保、大媒體、大石油、大間諜、大銀行、大戰爭、大互聯網、大基金會、大共產主義、大數據以及其他大多數重要「大人物」的強大人物。不過,幾乎所有與會者都至少有一個共同點:對全球主義和保密的狂熱追求。
在公開場合,必得堡集團峰會組織者,致力的淡化會議只是一個非正式的討論論壇。例如,必得堡集團在今年峰會前發佈的一份新聞稿稱,峰會的目的只是為了刺激「歐洲和北美」之間的「對話。」
「沒有預期的結果,沒有記錄,也沒有報告。此外,他們沒有提出任何決議,沒有進行投票,也沒有發表任何政策。」該聲明發表在必得堡的官方網站上。
不過,多年來,許多與會者都在公開聲明中暗示,甚至公開承認,在這場有爭議的峰會上,不僅僅是一場「私人談話」。
事實上,許多與會者在公開評論中承認,在必得堡集團關閉的大門和以稅收為主要資金來源的大量證券背後,確實有人在討論甚至設定政策。
例如,2010年,前北約領導人,兩次出席北約峰會的必得堡集團與會者威利•克拉斯(Willy Willy Claes)在一次電台採訪中解釋說,有關峰會演講的報導實際上是彙編而成的。
克拉斯補充說:「很明顯,參與者會考慮使用這份報告,在他們影響的環境中制定他們的政策。」分析人士表示,這番話實質上是承認,必得堡集團的與會者正在暗中謀劃你的未來,他們就是這樣。
克拉斯並不是唯一洩露秘密的人,他曾驚人的公開承認,當時的必得堡主席大衛尼翁(Etienne Davignon),前歐盟委員,現比利時國務大臣告訴在線出版物EUobserver說,該網絡和年度會議「幫助創造」有爭議的歐元貨幣強加於17(或更多)以前主權的歐洲國家。
許多證據還表明,這些峰會在違背歐洲人民意願,將歐盟超級大國強加給歐洲人民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表面上沒有公眾的支持,但這一進程仍在繼續。
2005年,大衛尼翁在接受BBC採訪時也承認,在峰會上,「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國際主義者,國際主義者只是全球主義者的另一個術語。」
2014年,記者有機會前往丹麥哥本哈根,為「新美國」雜誌報導在那裏舉行的必得堡集團峰會。
與往常一樣,此次會議在一家豪華酒店舉行。在會場外,必得堡與會者,國際社會團結一致的荷蘭工黨領袖迪德里克•薩姆松(Diederik Samsom)在鏡頭前承認,他以議會領袖的身份出席了此次峰會。
當被問及是否像必得堡集團所說的那樣以非正式身份在那裏時,薩姆森回答說:「嗯,我很正式,因為作為一名政治家,你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所以沒有辦法退出我的角色。」相比之下,必得堡集團網站上說:「參與者以個人的名義參加會議。」然而,這位荷蘭議員和「可持續發展」狂熱者的評論卻表明了不同的觀點。這並不是必得堡集團的聽眾第一次公開反駁官方的說法。
事實上,15多年前,激進的左翼與會者威爾·赫頓(Will Hutton),一名前英國報紙編輯、親歐盟極端主義者,以及美國保守主義的強烈反對者,也暗示了這次會議的影響及其在全球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他在1998年寫道:「必得堡集團是今年的關鍵會議之一。」「建立的共識是全球政策制定的背景。他的坦白再清楚不過了。」
不過,至少在官方層面上,必得堡集團網絡繼續宣稱,這些會議只是討論的論壇。就像果實不夠清晰一樣,與會者也公開表達了必得堡集團老闆們的政策願景。
從根本上說,將這些看似完全不同的全球主義者聯繫在一起的,似乎主要是他們對全球主義的狂熱奉獻,將政治權力和自治,從單一民族國家轉移到由必得堡集團與會者,和其他陰森國度妖魔控制的不負責任的超國家政權。雖然,偶爾會有「保守派」,甚至是奇怪的「自由主義者」參加,但他們都是全球主義者。
事實上,至少從他們的公開聲明來看,在過去60多年裏,必得堡集團的幾乎所有與會者都是民族獨立的敵人,是全球主義的支持者,是正在進行的破壞國家主權的全球努力的支持者。
事實上,許多人已經公開承認了這一議程。例如,2001年,英國前財政大臣和必得堡集團大佬丹尼斯·希利(Denis Healey)告訴左翼英國衛報說,為數不多的論文提供了廣泛的必得堡報導,這是一個小「誇大了,但不是完全不公平的,」說該組織的總體目標是全球政府強加於人類。
「我們這些身在必得堡集團的人覺得,我們不可能永遠無緣無故地自相殘殺,殺害人民,讓數百萬人無家可歸,」他說,彷彿全球主義者只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而摧毀國家。「所以我們覺得,在全世界建立一個單一的社區是件好事。」
所謂的「共同體」,全球主義者實際上指的是政府。畢竟,在這個成熟的超級大國被公開宣佈之前,歐盟是一個「共同體」。
除了指導政策之外,大量軼事證據表明,必得堡集團在選擇負責將計劃強加給毫無戒心的公眾的政策制定者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例如,在1991年,一位幾乎不知名的阿肯色州州長參加了這次會議。此後不久,他成為了克林頓總統。奧巴馬在成為總統之前也出席了必得堡會議。
幾代人以來,幾乎每個美國行政部門的內閣都有多位成員出席,其中包括特朗普的幾位高級官員,如國防部長占士·馬蒂斯(James Mattis)、商務部長威爾伯 ·羅斯(Wilbur Ross)和能源部長里克·佩里(Rick Perry)。
不僅是美國的政治家和官僚們,他們的職業生涯似乎也因為參加峰會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例如,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必得堡集團學院就讀時,實際上是一位不為人知的反對黨議員。不久之後,他成為了首相。包括卡梅倫在內的許多其他英國首相也出席了此次峰會。
歐洲其他國家也面臨着類似的情況,比如必得堡•比格威格(Bilderberg bigwig)和高盛的特工馬里奧•蒙蒂(Mario Monti)在參加完必得堡集團的會議後不久,於2011年被任命為意大利未經選舉產生的總理。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必得堡集團的領導人是在「審查」政客,以確定他們是否合適成為傀儡。
在歐盟也有同樣的現象出現,歐洲選民和人民在管理方面幾乎沒有發言權。2005年,就連國家資助的BBC也強調了這一點。
BBC報導說:「最近所有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在被任命之前,都參加了必得堡會議。」這個當然,因為歐盟的霸主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
與此同時,在2009年,比利時前首相赫爾曼•範龍佩(Herman Van Rompuy),實際上是整個歐盟都不認識的傢伙,在出席會議幾天後就神秘地被任命為歐盟「主席」。在一場引起全世界批評、嘲笑和恐慌的怪誕演講中,他迅速宣佈「全球治理」在推進中。

普遍化
陰森國度背後的黑暗機構在成員和領導方面有很多重疊。在必得堡集團、交關係委員會、三邊等建立其他秘密和半秘密組織,如世界事務理事會、阿斯彭研究所Le Cercle布魯金斯學會、羅馬俱樂部、大西洋理事會、世界經濟論壇,甚至相對較新的「世界政府峰會」,就在去年,他們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建造了巴力崇拜(Arch of Baal)。
每一個都在陰森國度的架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陰森國度背後的陰森國度還包括一系列秘密社會,包括骷髏會,波希米亞格羅夫,和其他。在陰森國度的背後,還有一些重要的個人領袖,包括洛克菲勒家族,索羅斯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
除了他們控制的組織,以及他們通過政府權力行使的影響力之外,這些數字還嚴重依賴免稅基金會。他們在為推進自己的議程提供資金的同時,也在避稅。
毫無疑問,在所有已知的東西之外,還有一些甚至不為公眾所知。不幸的是,特朗普的最高管理層內有很多陰森國度的細作。例如,他的幾位內閣部長都是CFR,三邊委員會等的現任或前任成員。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些人也是必得堡集團的與會者,特朗普的幾名高級官員也參加了今年在弗州舉行的必得堡會議。
但是,同樣明顯的是,陰森國度背後的黑暗機構並不信任特朗普,往好了說,就是不信任他,往壞了說,就是積極地鄙視他。但這是一個好跡象,儘管不能保證任何事情都會改變。
對於基督徒、猶太人和一般的虔誠的人來說,這整個陰森國度議程肯定有一個精神組成部份。
但美國人不需要成為這些陰暗力量的無助受害者。現在,有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把陰森國度的全球主義議程倒退幾十年甚至幾代人。暴露陰森國度將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人民通過國會採取行動阻止這一趨勢,這將是關鍵。但是,要抓住這個機會,美國人必須接受教育,活躍起來,組織起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7ab68df&aid=11442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