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暴力識別課程
2008/08/08 15:03:19瀏覽562|回應0|推薦4
遇暴力情人 馬上分手只2成
【聯合報╱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2008.08.08 02:50 am


昨天是七夕情人節,多少情人真的快樂一生?現代婦女基金會的網路民調顯示,超過四成民眾曾遇過情人使用暴力,方式廣含身體及情緒傷害,但高達兩成受害者會選擇逃避、冷處理,在阻止施暴無效後,還有超過三成受害者繼續活在痛苦中。

「初次暴力是最大的警訊!」現代婦女基金會指出,家庭暴力防治宣導多年下來,已有六成民眾了解愛情暴力不只限於身體傷害或恐嚇,還包括情緒傷害,但仍有百分之五的民眾認為若遭愛人動粗,才算暴力。

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指出,暴力行為的開始常常是情緒傷害,初次出現若未阻止,暴力形式就會越來越多元。調查也顯示,遇到情人暴力會冷靜處理的不到一成,有近兩成不敢面對。另外近四成民眾認為若遇暴力會立刻分手,但現實中僅兩成多民眾真的這麼做。

這項民調由現代婦女基金會和雅虎奇摩網路新聞合作,在七月底至八月初進行,共逾萬名網友投票,女性近七成,已婚者占八成五。
==============================================================
暴力,在現今社會裡,好似一個taboo...禁忌...可做,不可說.

看完以上的社會新聞報導,多少給人一種無奈的感覺.因為暴力發生之初,一定不是受暴人有預警的情況下發生的.而施暴之人,自己搞不好也有點吃驚.但是,由於受暴之人的狐疑,不確定,甚至羞愧的因素,他們很少會有遠見知道..."我的未來原是夢"的悲劇結局.

別的國家的人,我不知道.但是自小在台灣長大的我,倒是目睹過非常多的情緒和肢體的暴力.有的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到陌生人施暴,有的則是在教室裏看萬世師表施暴.

所以,多半的時候,我若不是個社會路人甲的旁觀者,就會是個命運共同體的'參與者'.但是,這些都只是我不幸參與,且浮出檯面的'暴力'抽樣而已.至於那些發生在大巷小弄裏,矮牆下無人察覺的暴力呢,可想何止千萬例呢?

對於暴力,想我們的老師父母們可能無法身教....他們自己都打紅了手,怎麼會告訴我們不可使用暴力呢? 當暴力變成解決怒氣當頭的利器時,誰還會想到理性層面的思考呢?

回過來談談男女之間存在的暴力問題.如果一方施暴而對方不能在第一時間裏做處理的話,那麼有了先例就不難有二或三等等後例了.

一個開了大門的猛獸籠應該如何請猛獸自動回籠呢? 恐怕很難.

以前在本地的報上曾經看過這麼個新聞.有位與先生結婚大約2年的太太一次與丈夫談話變成雙方堅持己見未能達成共識時,她的丈夫突然勃然大怒,提腳踢太太身旁的冰箱門數四十幾次.面對這樣的情景,這位太太當下決定不與如此情緒化的人共處一室,她選擇離開.之後,驚嚇不已的她,打了一通電話給婦女幼兒暴力防治中心詢問求助.

中心的人說,這位女士做了對的決定.很多家暴都是從'不動產'開始的.小花瓶,桌子,椅子,任何隨手可得,任意拋擲的'東西'都是他們開始下手的對象.

久而久之,暴力工具會升級.終究有一天,下一個'對象'就會是人了.

因為有暴怒的人通常不能處理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會對任何他們認為是挑戰的問題有極端和快速的反應.而有暴力傾向的人會導致他們發怒的導火線並不必大,只要星星之火,就能燎源.

如果被這種人找上的話,很多配偶或是孩子通常都會逆來順受.因為他們是施暴人最易下手的對象.前者很多是為了面子或是自欺欺人,後者則是無力反抗的受暴者. 兩者都會因為無力反抗而助長了施暴者的惡行. 可惜的是,這兩種人常常反而會以為是自己哪裡做不對,只要自己再忍一忍,那麼下次應該不會被暴風圈捲進去的....

有這些想法的婦女就是患了....battered women syndrome. 受虐(婦女)心態症

專家說,只有受害者自己能認清暴力,他們才能脫離暴力.可是如何叫一個可能毫無危機意識的人逃離危險現場呢?

只有透過各式管道傳播何謂暴力,何謂隱藏暴力,何謂受虐婦女症? 這樣,大眾才能透過案例了解原來自己不當回事的'小脾氣',可能會是日後高價償還的暴力參與者的話,很多人會收斂的.

除了顯而易見的肢體暴力外,希望台灣社會也能重視言語及情緒等暴力.用社會的力量來制裁暴力.這樣,台灣的下一代才有機會在零暴力容忍度的陶冶下,能夠保護更多應該保護的社會族群.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778wei&aid=21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