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6 01:21:31瀏覽465|回應0|推薦2 | |
突破電影極限 李安超越李安
September 15, 2016
藝術貴在出乎意料,技術重在前衛創新。這兩股力量的相加,讓李安即將在11月11日全球上映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特別不同於以往。 李安喜歡說:「最好的電影,刺激觀眾心中的想像。」而這一次,他不只是要刺激觀眾的想像,更為整個電影產業的下一步找答案。 《比利.林恩》講述的是19歲的大兵比利無意中成為伊拉克戰爭英雄、回到美國本土展開虛偽榮耀之旅。最引人矚目的,是它突破電影史上的技術規格,採用3D技術、4K的清晰度、每秒120格的高格率拍攝手法。而現今電影普遍採用的是自1920年代以來的每秒24格製作與播放。 為了李安,電影院線更新設備 李安站在四年前橫掃票房與獎項的3D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基礎上,將電影製作推上了人們前所未見的高度,甚至高到了全球少有商業院線能有足夠先進的設備來放映(據了解,目前可能是紐約、洛杉磯、北京、上海、台北五個城市中的五家戲院,將投資新設備播放最高規格版本的《比利.林恩》)。 創新是創新,生意是生意,李安當然不可能去拍一部全球找不到放映廳的電影。此刻他正忙著重新創作不同的版本,無論是3D、2D,4K、2K,每秒60格或24格,他的各種不同版本將在全球各地戲院播放,且因為拍攝時是以最高規格捕捉畫面,調整規格後仍會有很好的影像表現。 特別的是,4K、每秒120格的速率可以讓觀眾獲得極為鮮明清晰的影像,也完全沒有過去看3D電影時對眼睛的壓力,甚至因為3D手法,讓觀影者像是直接進入了電影場景。在李安曼哈坦工作室的小放映廳裡,《天下》記者親身體驗了電影科技的神奇。 22分鐘的電影片段,可以明顯感受到李安用比利的視角,把觀眾拉進現場。觀眾就像比利一樣,走在綠草坪上,跟著流行天后碧昂絲進入中場秀舞台、看著飾演比利姐姐的女星克莉絲汀史都華盯著自己的眼睛講話;當然,還有面對戰場殘忍的廝殺,逼真程度就像砲彈正在身邊轟然降臨。 因為李安,創新電影技術規格 沒有親眼看過,很難想像真正優異的3D電影可以這樣表現。正如今年4月,美國媒體看了11分鐘的電影片段後,以「李安拓展了電影的極限」、「李安正在改變電影呈現的方式」、「李安新片開啟了一場影像技術冒險」…這樣描述。這部新片的拍攝與映演新規格,帶給人們無比震撼。 走得那麼前面、規格設定得那麼高,對李安來說,與其說是勇敢,不如說是好奇。 李安在拍攝《少年Pi》時,感受到3D數位電影的無限可能性。因此,他想尋找一種新的電影媒介、新的表現手法,讓觀眾直接進入主角的心理層面,感受那種第一次看電影時的興奮感。 「讓我最振奮的是,你不再只是在看一個別人的故事,因為3D、因為清晰度,讓故事跟你的距離改變了。」對李安而言,讓觀眾走進故事裡面,這是數位電影可以做到的事,「所以我願意重新探索、嘗試。」 1937年華德迪士尼製作了影史第一部全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從此動畫片成為電影的重要片型之一。 1977年喬治盧卡斯製作了《星際大戰》,從此開啟電影業的電腦特效時代。 影史上的每一個關鍵時刻,總會有一部電影橫空出世,不但捲起票房,也改寫產業命運。 《比利.林恩》的每秒120格高格率,雖然被視為領先業界15年,但李安根本不希望「維持」這個領先。只要電影播出後能吸引其他電影工作者,願意繼續使用同樣規格拍攝製作,終將能促使整個電影產業走向下一個新數位時代。 文青李安,引領觀眾重回戲院 自承連iPad都不太會用的李安,透過技術團隊支持他對電影藝術的想像。《比利.林恩》大中華區發行商喜電影總經理陳永雄觀察,「李安明明是個文青,但他卻追求這些科技上的東西,來配合他的藝術表現,為的就是要把觀眾再重新拉回戲院。他告訴我,他不想等世界慢慢改變,他有使命感,要趁著他還有影響力的時候多盡一點心力。」 YouTube上有取之不盡的免費影片,iTunes和Netflix有用之不竭的非院線片,家裡的電視已是4K規格,連iPhone都支援4K、每秒60格的錄影能力,電影實在需要好理由,讓人們再度走進那個大黑房間裡。 李安這次在影像技術上的開拓,讓他好像又回到了2000年,那個為了拚命向世界展現《臥虎藏龍》這樣獨特的華語武俠片型,而整整一年跑遍全球各地的認命導演。只不過,這一次出手,除了藝術、技術、資金、一流團隊,還有他「此片必中」的決心。 就是李安,帶領電影未來方向 還沒交出青冥劍之前,李慕白是退出不了江湖的。 船上那隻時時想吞掉Pi的老虎,鍛鍊了Pi的意志。 比利.林恩用19歲的青春,扛了不是19歲該扛的重擔。 而站在好萊塢頂端的李安,放下簡單從容,在使命感和宿命感的轉角,挑了艱難的路走,帶領人們去到電影從未去過的地方。
李安:電影要變了 我想做拋磚者 September 15, 2016
Q:你曾形容電影製作過程是terrifying and exciting(令人驚懼且興奮的),面對那麼多不確定,而且也不一定會成功,你怎麼還能帶著劇組走下去? A:就是堅持。拍電影都是這樣,像《Pi》,我說要拍3D,機器來了,啊怎麼那麼多不對?但只有繼續拍、想辦法,很多東西是你不逼自己,你不會想到。 Q:你在拍的時候,有考慮到電影放映的問題嗎?一般戲院沒辦法放這麼高規格的片。 A:我知道,但拍了再說。當初想那麼多就不會走到前面,很像笨人會做的事,聰明的話,你會知道外面有很多傷害,你會不敢做。 我是一個很相信電影的人,當我知道有一個東西的時候,我一定要去找答案。 Q:你走得那麼前面,面對劇組、面對出資方,要怎麼說服眾人? A:我就靠我的名字在扛啊! 但我們要先有個夢想,然後再想現實上該怎麼解決,如果你連夢想都看不到的話,每天窮忙,也挺沒有意思。 我是真的很好奇,電影最後會拍成什麼樣子,我在拍的時候還看不到,但現在我終於比較知道是什麼東西了。雖然是千辛萬苦,但我覺得,只要盡心盡力去做,應該會讓人們有些反應。 Q:你為何這麼有使命感?其實你可以打很多安全牌? A:我常常覺得,我的資質只算中上,為什麼是我來做這些事情?這的確必須要有點使命感。 我從《少年Pi》就開始感覺到,電影它要變了。 任何做出一點成績的人,都會有使命感,要為未來的年輕人鋪路。我最大的壓力不是我自己的片子會怎麼辦,而是在於如果這部片做不好,大家會說,這個媒體(新規格)不好。 所以我希望大家知道,不管你喜不喜歡這部電影,但這個新媒體你看到了,我希望拋磚引玉,大家一起來做。 Q:你常常說,拍電影就是把心拿出來跟觀眾心心相印一下,這次你想要跟觀眾溝通什麼? A:我想溝通我自己感覺的一種宿命感。 就像軍人參加一場戰爭,不管好壞,這都是他的命。我覺得我拍電影也是這麼一回事。 其實就是說一個故事,一個情感的起伏,跟大家分享心事。我們藉著戲劇的結構、或是人生裡的特殊狀況,體驗一下到底為什麼存在?為什麼活著?這樣的感覺是我的一點心意吧,想表達出來。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