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25 11:51:45瀏覽554|回應0|推薦5 | |
一、足跡遍满海、陸、空: 微生物(Microorganism)顧名思義,是微小的生物。例如需用可放大100倍的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Bacteria);真菌或黴菌(Fungus)(主要靠菌絲體吸收外界營養物質,常寄生在其他物體上。例如酵母菌、青黴菌,手癬、腳癬、蘑菇等);病毒(Virus),大小為20-200毫微米(1毫微米是100萬分子1毫米),是世上最小的生物,需用可放大20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觀察。 有人用火箭在74 公里高空中,採集到微生物;在10公里深海的沉積物,發現每克中有800多萬細菌;在4公里深、在400大氣壓下、60℃ – 105℃處發現有硫酸還原細菌;在南極冰川293米深的岩石中,發現有真菌。 有些細菌是嗜熱細菌,並且只有在高溫下,才能生長得良好。有人在深海、溫度高達400℃的海底噴發物中,發現了嗜熱細菌。 有些細菌是嗜鹽細菌。一般情況,倘若細胞外的溶液濃度大於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就會脫水致死。但嗜鹽細菌可產生大量溶質或從外面取得溶質來維持生活。例如有些 細菌的細胞質(一種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介於細胞核與細胞膜之間),可分別再濃縮高濃度的氯化鉀或氯化鈉的细菌,以供應其細胞質中蛋白質的需要。 細菌這些奇異特性,是一切其他生物無法比擬的。 二、細菌的變異性: 細菌親代通過分裂產生的子代,若具有與親代相同的結構、繁殖、代謝及致病的表現,稱為遺傳性(Inheritance);倘有不同表現,則稱為變異性(Variability)。 1.形態的變異:例如有些細菌有鞭毛(能迅速收縮、鬆弛,產生波浪運動,推進菌體)。在含1 %碳酸、用海產的石花菜所製成的瓊脂培養基中,失去鞭毛;在不含碳酸的培養基中,則鞭毛又可恢復。 2.毒力和抗原性的變異:例如將牛型結核桿菌在含有膽汁、甘油和馬鈴薯的培養基中,經200代長期培養,得到毒力大為減弱而抗原沒有改變、無毒、活菌的結核桿菌,即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卡介菌疫苗(BCG Vaccine)。(抗原(Antigen)進入人體或動物血液中,能使血清產生具有扺抗或殺死病菌(Germ)、病毒作用的蛋白質為抗體(Antibody)。它只能與相應的抗原起作用,例如傷寒患者體內所產生的抗體,只能對傷寒桿菌有效)。 3.菌落的變異:菌落是單個菌體或孢子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後所形成、肉眼可見的微生物群落。(群落:生存在一起、在一定生存條件相適應的動、植物的總 體。孢子:是低等動、植所產生的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細胞,在離開母體時,即能形成新的個體。休眠:某些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生命活動幾乎停止。例如蛇在 冬季不吃不動;植物的芽在冬季停止生長)。 4.耐葯性(抗葯性)的變異:有些病菌對某些葯物敏感而具有耐葯性。例如青霉素原先對治療細菌性感染,有非常好的療效,但病菌逐漸生成耐葯性的青霉菌株而耐葯。 5.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變異: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的病毒有A、B、C三型,而以A型的變異最為突出,一般是10-25年有一次大的變異,產生新的毒株。人們對新的毒株缺乏免疫力(具有抵抗力,不患某種傳染病),又對新的病菌研究探索,研製新的疫苗,措手不及,從而流感猖狂地流行傳播,造成全球大流行。1918-1919年第一次全球大流行,患者約5億,死亡約兩千萬人;1946-1947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分別再發生了三次全球大流行! 非典呼吸道傳染病(Sars)的病毒,在2003年年初在全球蔓延。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止2003年8月7日,它涉及32個國家,8,422人患病,919人死亡,死亡率約11%。 三、長壽的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在細胞內形成一個橢圓、耐旱、耐高溫、耐低溫、壁很厚的休眠體,叫作芽孢。微生物的休眠有利於微生物的保藏。例如有人用土壤保存1,234株桿菌,15年後,其存活率達95%。1983年埃及考古部門在開羅南部一個墓穴裏,發現含有活菌,2,200年前的發酵菌。 四、微生物的呼吸及吃食: 1.呼吸:微生物呼吸有好氧型,厭氧型、及好氧和厭氧兼有型。好氧型者缺氧即死亡。厭氧型者遇氧則在細胞內產生過氧化氫,破壞蛋白質和酶;它靠有機物分解而呼 吸。好氧和厭氧兼有型,例如酵母菌在有氧時,產生大量的酵母菌;在無氧時,就進行發酵,產生酒精、啤酒;而發酵實際上就是無氧呼吸。微生物獨特的呼吸方 法,使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獨闢蹊徑,獨樹一幟。 2.吃食:細菌既無嘴又無消化器官,但它們的細胞質膜有選擇性地只讓本身需要的營養進入細胞。對小分子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氧等。它們依靠細胞內外的濃度的差異,作為擴散的動力,使其經細胞膜進入細胞。至於其他物質,則用細胞膜外的透明性酶與物質結合,轉運到膜內。 微生物因具有不同的酶而口味各異,例如酵母菌喜歡吃麥芽糖、葡萄糖、石油,而對澱粉則不屑一顧。 生物界有生物體小而消耗比例多食物的規律。例如大腸桿菌每小時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的糖;相當于一個成人消耗500年的糧食! 五、共生體: 真菌和植物的根形成共生體,叫作菌根。(共生體:兩種不同生物生活在一起,互存互利,缺一不可。例如白蟻腸內的鞭毛蟲,幫助消化白蟻吃的木纖維;白蟻供給鞭毛蟲營養。因此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而相依為命!)。 菌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營養供給植物;植物分泌物質供給菌根作為營養。這共生合作關係,使植物更加茂盛。 六、微生物對人類的貢獻: 由病菌使人致病的有:例如肺炎、結核病、白喉、麻疹、天花、百日咳等。這些病菌在晴天比雨後的空氣中多;低空比高空多;夏季比冬季多;塵埃多的地方比清潔的地方多。 由病毒使人致病的有:例如麻疹、流感、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肝炎、乙腦、風疹、猩紅熱,傷寒、脊髓灰質炎、Sars 等。 病毒分佈極廣,可感染所有的生物,目前共發現約有1,000種,其危害性遠遠超過病菌所引起的疾病。例如肉毒梭菌是肉毒梭菌產生的外毒素(病菌分泌到病菌體外的毒素)。肉毒梭菌廣泛地分佈在人、畜、魚腸道和糞便中,可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例如家庭濫製的臭豆腐、豆醬等;和動物性食品中毒,例如動物的肉類。這種外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0.0005毫克可使人致命! 但是有些微生物可被利用,對人類有貢獻,例如: 1.防止礦井中的瓦斯爆炸;瓦斯(Gas)主要的成分為可燃的甲烷(Methane CH4 )。甲烷單毛桿菌以甲烷為食物,通過菌體的新陳代謝,成為簡單的有機物,有效地防止瓦斯爆炸;有成本低、效果好的優點。 2.淨化污水:工業廢水中的酚類,例如苯酚(Phenol C6H5OH),對人類毒害較大。一種芽孢桿菌可通過代謝作用使苯酚轉化為無害的醋酸,並以此為營養食物;淨化率可達99%。廢水中的汞是劇毒物質,會嚴重地損害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甚至使人死亡。魚吃了附著汞的水草或游生物,也會中毒。一種假單孢桿菌可吸收汞,再用特殊的酶系統將汞轉化,回收達90%的汞。 3.釀酒: (1)葡萄酒:葡萄用破碎機成漿,放入酵母菌,在25℃-30℃,旺盛地發酵幾天產生乙醇(Alcohol, C2H5OH)。去渣,壓榨,過濾,放入桶中將新酒在10℃-15℃進行後發酵後,再裝瓶。 (2)啤酒:將大麥浸在水2-3天,吐出的麥芽形成大量的澱粉酶。澱粉酶將麥粉裏的澱粉溶解(即糖化,因澱粉在酵素作用下變成糖),形成大量的麥芽糖。煮好,過濾,加入啤酒花(由樹脂、芽香油及苦味物質所組成)。加入啤酒酵母,其豐富的麥芽酶將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因有殘餘的糖,在0℃-2℃放置密閉罐中達1-4月,進行後發酵。 啤酒為低酒精度飲料(含有3%-4%乙醇),並含有人體需要的八種氨基酸,可增進食慾。全球啤酒種類,數以萬計。 4.乳酸菌飲料:有些人體內缺乏乳糖分解酶,無法消化乳糖(Milk Sugar 或Lactose,C12H22O11 .H2O)因而食用含有乳糖的食物(如牛奶)而腹瀉。若加入乳酸菌使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乳酸,則人喝牛奶不致腹瀉。乳酸菌在人體腸中可抑制不良的腸道細菌,對人的康健大有裨益。 糖分充足、蛋白質的質和量俱佳的牛奶,是非常好的乳酸菌發酵的培養基。乳酸菌將奶類中的乳糖分解為乳酸時,也產生一些其他酸性物質,從而導致pH值下降。當乳類蛋白質達到等電點(Isoelectric Point)時,(等電點:一種物質,在某一pH的溶液中,解離成陽離子和陰離子的程度相等,呈電中性,如牛奶蛋白質的等電點約在pH 4.5左右),蛋白質形成沈澱,類似果凍狀物,稱為“ 凝乳”, 即酸奶。可再加工,變成西方人和遊牧民族愛吃的奶酪(Cheese)。 乳酸菌是眾多有益的微生物中最有價值的一群,到目前為止,已有59種。製造泡菜、醬油、醬等都有乳酸菌的參與。製品中含有對人有益的活菌。 5.降低汽油凝固點:在寒冷地帶,汽油因其石臘凝結,使汽車機器不能發動,高空飛行的飛機發生事故。假絲酵母以石臘作為食物,消化、繁殖了大量菌體。分離,提取,可得凝固點為 -50℃、脫臘的石油,再提煉成汽油。 6.殺滅害蟲: (1) 糧食:蟲害使人類每年損失成千上萬噸的糧食。農葯殺死害蟲,但也殺死益蟲;且農葯成分穩定,不易分解;若長期使用,則使農產品粘有毒物。害蟲易受微生物侵 襲,患病,甚至導致死亡。例如松毛蟲可將松樹的針葉吃得精光。白僵菌的孢子成熟後,在空中飄浮。當空氣濕度較大時,易粘附在害蟲體壁上。在適當溫度、濕度 下,孢子吸水,萌發出菌絲,溶解害蟲的幾丁質(或叫殼質,是有機化合物、質地堅硬、構成昆蟲甲殼的主要物質),將害蟲毒死。白僵菌對大豆食心蟲、玉米螟、 蘋果食心蟲、蝗蟲,亦有防治作用,且對人畜無害。 (2)茶葉:茶葉有消化、醒酒作用,是我國傳統的大批出口商品。化學農葯可降低茶葉的品質,且殘留在茶葉上,造成危害。茶小卷葉蛾可使茶葉減產甚至80%。從茶小卷葉蛾中分離出一種病毒,用以除蟲,安全有效,方法簡單,對人無害。 7.指示菌: (1)勘探石油:石油的烴類物質,可由深處擴散到地壳表面。有些微生物專吃它們。從微生物繁殖的量,有助於勘探石油工作。 (2)防止二氧化硫毒氣: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硫的毒性很強,可引起人的疾病甚至死亡。地衣是真菌和藻類的共生體,它對二氧化硫特別敏感而影嚮它的生長,從而獲得二氧化硫的信息。 (3)飲水檢測:飲用水的病原菌多來自病人糞便的大腸桿菌,若它在飲水中超過一定數量。則可標明飲水污染程度。 現代技術用同位素喂養細菌,製成示踪菌體,可確定菌體的位置和密度。 8.產生沼氣:沼氣中有60-70%可燃的甲烷,燃燒後的產物為二氧化碳、水,不會污染空氣。將人畜糞尿、雜草、落葉、農作物的桿、莖、葉,在無氧中,用沼氣細菌,使之發酵。發酵剩餘的泥渣、含有氮、磷、鉀肥料。 9.奇特功能: (1)增高兒童身材:3,000名日本學齡兒童吃了加有0.5%賴氨酸(Lysine)的麵包,一年後身高平均增加5.7cm,體重平均增加4.4kg。1 噸的賴氨酸可節省125噸的飼料,相當於少種13公頃的飼料地。 (2)治病救人,防蟲除害:抗生素(Antibiotic)治療許多過去認為是絕症,並搶救病危者;已控制95%的細菌感染疾病。許多抗生素用於森林、果樹、家畜、家禽的防病除害。抗生素在微生物工業產品中,功效最好,總產值最多。 (3)酶製的洗衣粉:大多數的洗衣粉均有三聚磷酸鈉,污染水質,使水發臭。酶是由各種氨基酸所構成的一種特殊蛋白質,被稱為生物催化劑(Biocatalyst)。它能使動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產生酶。酶製劑洗衣粉主要有蛋白酶、脂肪酶、及纖維酶,可分別專吃蛋白質污垢,油脂污垢,纖維污垢;速度快,效力高,不污染環境,對人無害。 七、人體的防禦: 自然界有難以計數的病菌,使人致病,但人有很好的防禦系統,例如:人能分泌含有溶菌酶的眼淚,能使許多病菌喪生。人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高效溶菌酶。人的鼻道中有粘液可黏住病菌,人打噴嚏將大量病菌排出。人的血小板(Blood Platelet)可分泌有殺菌能力的血小板溶素。人的白血球可分泌白血球溶菌素。人的胃有大量可殺菌的胃酸。人的淋巴細胞與病菌搏鬥。人的肝臟可將病菌分泌的毒素轉化為無毒物質。人的腸道中的微生物可合成人不可缺少的維生素B1,B2,B6,B12,K及多種氨基酸。 八、結語: 可使人致病的細菌稱為病原菌,但許多種細菌却對人有益。例如一種病毒的噬菌體戰勝病菌的精彩過程,人們用可放大200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將這世上最小的生物、約一萬個排隊的總長度只有1毫米的病毒,一覽無餘,瞭如指掌。噬菌體有蛋白質外殼,被外殼包著的核酸(遺傳物質),以及尾部有幾根尾絲。噬菌體有選擇性的敵對。例如大腸桿菌體只對大腸桿菌挑戰,對其他病菌則相安無事。尾絲牢固地吸附病菌。噬菌體分泌一種溶菌酶,使病菌的細胞壁被溶解成小孔,將核酸注入病菌,最後衝破了奄奄一息的病菌細胞壁,使之斃命! 隨著科學不斷進步,儀器不斷更新,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例如可怕的病毒可被利用殺死害蟲,為人們節約大量財富;正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其契機在於如何興利除弊,化敵為友,造福人群。 微生物極微小,甚至小於塵埃,但結構小巧玲瓏,適應變化多端的環境,令人匪夷所思;能分辨病菌,令人驚嘆不已。科學愈昌明,愈能使人體會造物主創造的奇妙深邃,發人深省,令人心折首肯! Reference: http://www.springsf.org/big5_index.htm甘泉季刊第十三 期 2005年7.8.9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