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2/06 02:59:32瀏覽327|回應0|推薦0 | |
周刊 2029期 02/05出刊
封面故事/7聆聽技巧 親朋關係更和諧
2023-02-05 02:29
掌握聆聽技巧,對於處理親人、朋友關係大有裨益。(Getty Images)
對許多華人來說,春節意味著是個闔家團圓的日子;不論是留在美國或返回故鄉,許久不見的親人都會在此時共聚一堂、閒話家常;然而,「家人」其實是一種很特殊的關係,相隔千里時無限牽掛,近在咫尺時卻可能屢生衝突;特別是對我們華人而言,本來就不善於把自己的情感對外表露,明明想說一句「良言入耳三冬暖」,卻不曾想竟成了「惡語傷人六月寒」。 紐約市心理臨床醫師朱迪.艾斯納(Jodie Eisner)指出,曾在聯邦調查局(FBI)服務過的談判專家諾斯納(Gary Noesner)曾總結過七項有用的「聆聽」技巧,用在處理包含親戚關係在內的人際關係再適合不過;雖然這是FBI幹員在訊問嫌疑人或關係人的技巧,有點「諜對諜」的感覺,但諾斯納表示「人性相通」,為了達到「和諧氣氛」的目的,耍點「諜報心機」也沒錯;特別要強調的是,這是「聆聽」技巧,看到這兩個字就知道,運用這七個技巧前請先記得「多聽少說」,其實這也是一種「諜報手段」,因為言多必失,讓對方暢所欲言比自己硬要插入講一句不合時宜的話來得安全。 時空難以切斷親情,家人相隔千里無限牽掛,團聚時欣喜萬分。(Getty Images)
1. 簡短鼓勵:不要認為只回答「嗯」、「對」、「是」很敷衍,事實上這會讓說話的人得到回應,讓他知道「你有在聽他說話」;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一直「嗯嗯嗯」不太可能讓人生氣。 2. 換句話說:把別人講的話消化一下,再用自己的話覆述一遍,可以營造出一種「我懂你」的談話氛圍;這當然代表你必須真的有在聽,否則講出來的「換句話說」如果牛頭不對馬嘴,會很像在敷衍。 3. 當對方明顯有情緒時,不管是開心或生氣,可以說「你看起來好像⋯⋯」這樣的句子開頭;比如說「我問你有沒有對象,你好像很不開心」,如果你的推測是對的,這樣就能跟對方更進一步,就算推測不對,對方也會認為你有在試著理解他,並講出真實想法。 4. 鏡像手法:重講一次對方說的最後一句話,也能夠製造出同理的談話氣氛;例如對方說出了「我很不爽」當結尾,就重複一次「你很不爽」,這能讓對方感到熟悉、安全,並拉近親密關係。 5. 問「WH問句」:如果英文不是你母語,在初學階段時一定都聽英文老師說過「wh問句沒有yes no」;問這種沒辦法回答是或否的問句能夠讓對方思考,如果對方正在氣頭上,也能迫使對方冷靜,並整理出自己的繁雜思緒;例如「我沒聽懂你剛剛說的,再解釋一次好嗎?」 6. 用「我」當主詞:用「你」開頭其實就是把責任都推到對方身上的一種暗示,與其說「你閉嘴」不如說「我對於你對我大吼大叫感到沮喪」;這樣既把責任攬到自己肩上,也讓說話的人意識到自己可能的問題。 7. 停一拍:當對方情緒已難以控制時,刻意慢一拍回應,這一拍必然會讓對方察覺,因此停下來觀察到底你有沒有在聽,這一個停頓就是讓雙方情緒降溫的絕佳時機點,並恢復有意義的談話。 諾斯納表示,不保證這七種方法必然能成功,但如果你想好好與自己的親朋好友相處、聊天,這七種方法當然會比貶低、攻擊,甚至忽視對方來得有效;而且就他自己觀察,每個被他用這種方法訊問的人都說「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招,但我喜歡你講話的方式」;把這招式用在許久不見的家人身上,或許家裡氣氛會好很多喔。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