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瞭望台】大屋頂下/期待發生張亞中鯰魚效應
2021/09/26 09:31:01瀏覽255|回應0|推薦0
台灣 台灣即時

大屋頂下/期待發生張亞中鯰魚效應

 2021-09-25 20:18

張亞中未當選國民黨主席,但在過去這段時日,他無疑是一尾刁鑽潑辣的大鯰魚,將死水一灘的兩岸論述攪動出翻江倒海的氣勢。

兩岸陷於僵局,原因在藍綠紅三方的兩岸政策皆告膠著、破碎、擱淺。國民黨抱著中華民國憲法,但不能建立起中華民國的自尊、自信及願景。民進黨搞半調子台獨,但連邱義仁都說除非瘋子才搞台獨。中共迄今仍抱著「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卻又眼看著台灣愈演愈烈的「去中華民國化」不知如何是好。

張亞中這尾鯰魚讓各方直面現實。他至少提出了七個問題,皆是紅綠藍三方都應當回答的問題:

一、什麼是台灣史觀?如今民進黨的台灣史觀是「去中國化/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化/二二八無限上綱化/借殼台獨」,張的台灣史觀則可說是「中國/辛亥革命/中華民國/三民主義/孫中山/蔣中正/蔣經國解嚴及引領兩岸交流/在中華民國憲法下實行民主憲政」。民進黨的史觀是視中華民國為外殼、負債、異類、風險、失敗;張亞中則以中華民國為靈魂,他常說,應當恢復中華民國的自尊。在他眼裡,中華民國失去自尊及願景是問題的根源。

二、「一個中國」是什麼?張的一個中國是指「完整的中國」(Whole China),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一個在二者之上並兼容二者的概念,可說是「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的中國。

三、一中各表或一中同表?張認為,一中各表,一方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另一方主張「一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第三概念或上位概念的「完整的中國」就不能建立。而所謂「一中同表」,應是指「兩岸同表整個中國」,並無「兩岸同表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意。

一中同表是張亞中最生爭議之處。但一中同表若指「兩岸依據各自憲政實體同表整個中國」,這其實也是一種「一中各表」,並以此界定兩岸的主體性。

四、兩岸的主體性何在?張主張:「兩岸同意並尊重對方為憲政秩序主體,在平等之基礎上發展正常關係。」

此說延承他「一中三憲」的主張,認為兩岸平等具有「憲政主體」的地位。也就是在「完整的中國」之下及之內,有「中華民國憲法實體」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實體」兩個政治實體(他未說出雙方國號)。這就是他說的「分治(互視為憲政主體)而不分裂(完整的中國)」。他過去還引用東西德模式,而主張「兩岸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如今已磨去這類稜角凸出的語言。

五、第三憲是什麼?張曾草擬《兩岸和平協議》,雙方簽署人是「台北中國領導人vs.北京中國領導人」,認為協議可具有「憲法」性質,亦即在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上,有了「第三憲」。

此次競選國民黨主席,他改為《兩岸和平備忘錄》,若未來經全民公投成為《和平協議》,即是兩岸關係的最高法。「三憲」有點像歐盟模式或邦聯,但張沒有這麼說。

六、是不是統一協議?張說,這不是統一協議,而是停止敵對狀態的和平協議。所以,將交付全民作「和平公投」,而非「統一公投」。

七、是否仍有統一議題?若主張台獨就不能有統一議題,但若要兩岸和平,或仍要維持「中華民國憲法主體」,或認為仍有「完整的上位中國」之存在,就不能不處理統一問題。張說:「中國共產黨主張『一國兩制』是統一後的政治安排,中國國民黨認為孫中山先生所主張的『天下為公』之精神是統一後應有的共同政治制度基礎。」

張既主張「中華民國憲法主體」,就不能不處理統一問題,因為這是一個憲法議題。他的相關論述,將「如何統一」先於「是否統一」,並主張必須經由「統一公投」,這其實是討論節制統一議題的方法,若說成是「紅統」或「投降」,恐怕有失準確。

以上是張亞中對這七個問題的看法,不論你同不同意,皆可用同樣的問題來問紅綠藍三方。

問國民黨。張的兩岸論述引起國民黨內的疑懼與撕裂,主要是從來沒有人把問題挖得這麼深。

例如,「一個中國」和「統一」是國民黨始終未能有效處理的難題。對於「一個中國」,張亞中質疑「一中各表」,而主張「兩岸同表(上位概念的)整個中國」,其實也可說成「兩岸各表整個中國」,藉以擱置「誰是中國的唯一代表」的爭議。

關於「統一」,他不認為可以停留在「不統」,而認為應處理統一議題以換取和平發展,並以「統一公投」、「天下為公vs.一國兩制」來節制統一,亦即以「如何統一」來節制「是否統一」。

問民進黨。張亞中與民進黨競比「愛台灣」。他說,民進黨是「仇中愛台灣」,他則主張「和平愛台灣」。他斷言,「民進黨不敢台獨」。民進黨如今已不談「台獨公投」,而張亞中主張用「統一公投」來節制統一,可謂反向操作。張亞中揭示了「借殼台獨」的困境,民進黨以「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的方法「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如何自圓其說?

民進黨自己若沒完沒了地「去中華民國化」,如何能教中共「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問中共。中共主張「一中原則」,但始終未敢對台灣明言「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張亞中主張將「一中原則」轉移為「上位概念的完整中國」,這對中共當然是一個難題。再者,張的和平方案主張「分治而不分裂」,在「完整的中國」下,「尊重對方為憲政秩序主體」,此處的潛台詞應是建議中共轉移「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迄至目前,大陸官方的發聲系統未對張亞中的言論有何反應,但已有網評指其為兩國論,妄想恢復中華民國。

張亞中落選,終究不能將他的兩岸方案從書桌搬到真實的政治舞台。但他提出的問題,卻是兩岸必須面對但迄今無人有膽識處理的問題。

張亞中如果有錯,只是錯在他把問題挖得太深了,深到大家不敢且沒有能力處理的深度。

所以,不必用唐吉訶德之類的名號來稱呼張亞中。因為,唐吉訶德面對的是風車的幻影,但兩岸面對的僵局卻是無比兇惡的現實,不能視若無睹。

希望張亞中這條鯰魚激起的不是旋生旋滅的水花,而是喚醒紅綠藍三方皆能認真地省思與面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68447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