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0/24 06:09:16瀏覽454|回應0|推薦4 | |
登山旺季也是山難旺季 只恐旺極生悲冤鬼哭
※ 既然喜好登山也逢登山好時節,一窩蜂加上一股腦地衝上山,也只是符應時下風潮而已?惟登山乙節非比尋常娛樂,其帶有相當之不確定性和危險性,若太過於隨興、隨心而疏於防備或準備,恐怕歡樂與災難將齊舞共飛? ※
人多話就多、事也跟著多?秋高氣爽是登山旺季,從事登山活動人口多很多,山上一些狗屁倒灶事自然就會增多起來,而山難事件「暴增」也只是剛好而已!何以致之?因為,一則一窩蜂式的招兵買馬,阿貓阿狗、準備好的沒準備好的都上山了,類此半吊子甚至是門外漢,自以為可以,就逕自上山,這不出事也難?二則心存僥倖,登山厄運不會出現在己身,細心點的跟著團體上山,粗枝大葉者就自己胡亂上山,功課沒作好,裝備沒帶齊,體能沒練就,如此登山靠的全是運氣,只是,幸運之神不會一直站在你這邊,只要整個登山環節一出現破口,那有得你受的?奉勸這些等人,登山要心存敬畏,行止有節有定,敬畏自己,敬畏自然,敬畏登山,先下一些功夫,經得起衝動或誘惑,守得住你驛動的心,待機緣成熟時再入山亦不遲,如此才是較好的面山態度? 日昨(2023.10.14.)報載,「秋高氣爽是登山旺季,惟南投10月起至12日已有7起山難通報,其中3件迷途、2件高山症,其餘為墜穀、摔傷,基層消防人員出勤到戲稱秋天是『山難旺季。』」另7月上旬也有報導指出,「台中市有不少山岳吸引山友前來挑戰,台中消防局統計,4年來台中發生271件山域事故,造成102人受傷,20人死亡,其中發生山域事故的地點竟有7成8發生在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山岳,知名谷關七雄就佔7成5。」因此,不管是郊山或高山,不論是淡季或旺季,登山大原則與潛規則是不變的,「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其實,冒失上山者也許並沒有想過自己要承擔多大的風險?唯一的風險就是過程中的三長兩短,萬一這些人惹出了禍,卻是搜救單位在埋單?你入山的莽撞或任性,雖有搜救單位在擦屁股,但萬一你把寶貴的命掛在山上,怎麼辦?同銷萬古愁嗎? 莫說我國這些小山,就連世界第一高峰的聖母峰在登山旺季時,仍是人滿為患,如2019年5月下旬,登聖母峰的雪徑上出現登頂前的「大塞車」(有的甚至塞了12小時),大家只能前胸貼後背,緊挨著對方,並且站立在結冰的石頭邊緣,旁邊就是幾千英呎的峭壁,當時一名成功登頂返回的醫師形容,山頂上擠得像是「動物園」,登山客們必須要「跨過一具又一具的屍體」,更須在嚴酷的寒風上排隊好幾個小時,引發失溫或缺氧的等不適症狀,最後死亡。儘管這一年春天共有381人登頂聖母峰,但「死亡隨行」這就是登山旺季所帶來的災難?難怪當嚮導20多年、登上聖母峰頂24次的53歲尼泊爾雪巴人瑞塔很感慨的說:「太多登山客把聖母峰登頂看得太簡單了!」 歷來,有登山就會有山難發生,而且登山人數越多其發生山難之機率就越高?不過,肇生山難的因素甚多,網路上與各登山社團無不一再提醒登山客,在登山時要注意這、留心那,要帶這、帶那,也呼籲山友要循序漸進,忌諱「越級打怪」,以及過程中遭遇困境時要如何排解、如何求救等等,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總以為自己可以、也準備好了,殊不知經不起山林「考驗」,三兩下就敗下陣來,卻苦了搜救弟兄! 多,就說旺;少,就說淡。這完全是某種現象的表徵,雖然登山有淡旺季之分,但不管什麼季,登山的基本功、基本原則、基本裝備可能都要盡可能地具備,畢竟有備才可能無患,何況無備乎?人生不能重來,也無法倒帶,一旦登山發生意外,也許就永遠難以回復當初的自己,這樣的登山是你需要的嗎?
附 記: 在台灣,一年四季都適合登山,只要你真的準備好了,隨時都可以去登山。消防局也一再提醒民眾登山前應做好準備,包括:A.平時就要把體力練好再去爬山,而不是以爬山來練體力;B.登山時應結伴同行,並攜帶足夠的照明設備、水、糧食、雨具、手機或無線電及哨子;C.不作「臨時起意或突發奇想」式的爬山;D.登山前應該詳細規劃登山路線、計畫與留守後援;E.攜帶登山地圖或使用手機導航,並評估自己的腳程寬鬆安排登山與下山時間。消防局真的是苦口婆心,這些基本要求是保命的底線,你要聽得進去並據以執行。本照片引自2023.09.12.鏡週刊(截圖自CNN影片),指出「富士山正痛苦尖叫!」赴日旅遊人潮暴漲,富士山更是熱門觀光景點。但近來人潮超乎預期,外媒形容擠到像「迪士尼」,聯合國官員更擔憂,富士山的環境狀況已達到臨界點。難怪當地的政府官員說:「富士山正痛苦地尖叫著,我們不能只是等待改變,現在就需要解決過度旅遊的問題。」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