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04 06:11:33瀏覽643|回應0|推薦6 | |
吃吃喝喝之宴飲風 豈能成為登山之勁吹?~登山文化系列之二
※ 登山前的夜市吃宵夜,或是下山後的餐館慶功宴飲,似乎都是屬於登山範疇的一部分?也許這樣的宴飲餐聚,吃下的除了食物之外,更伴有些許的習慣、回憶、欣慰、默契、期許與激勵?回到山下來,如果沒有慶功宴吃喝這儀式,似乎少了些什麼?如果大吃一頓,又似乎多了些什麼?這股莫名風就任其東西南北勁吹著? ※
登山界有一些小文化,或稱為風氣,似乎也可叫做一種習慣(慣例)?一代傳一代,師傅傳徒弟,經過實際操作而逐漸為一般領隊或嚮導所接受,久而久之遂演變成一種入山下山「儀式化的行為模式」?這入山下山的「儀式」,並不完全是一種附加的「額外活動」,恐怕已內化成登山活動一部份?如入山前,到途經的夜市做最後的五臟廟祭典或食用品補給;登完山下山,必定會找一家餐飲店來個「慶功宴」?而這一套文化、風氣或慣例,在各家登山社團裡都有特定的模式或店家,各登山遊覽車或接駁車駕駛每人都「知之甚詳」?每都能包君滿意! 就因為這些文化使然,百岳老查不太喜歡跟登山社團去爬山;一旦跟著這些團體,似乎就得走完這一套「儀式」,整個登山行程才叫「完整」,否則好像少了什麼似的?這當中也許沒有什麼好與壞、對或錯?完全看個人的風格而定,有的領隊下山是沒有慶功宴的,有此「癖好」者跟團得要好好打聽一下領隊的調性?也許,爬山不需要那麼勵志或堅守自己的「清規」,而放鬆的吃喝玩樂也許又是另一種行山的樣態? 一、入山前在夜市打牙祭,有點「風險」? 入山前的一夜,以車行者居多,從團體集合處車行往登山口進發,途中也許會經某個縣市的夜市,一般的隊伍大多會在此處停歇個把鐘頭不等,隊員逛逛夜市打打牙祭,有的甚至把隔天的早餐也在此「傳」好,一舉數得,大多均能滿足登山客的需求,就算是入山前的最後「堆積」,似乎「皆大歡喜」,登車繼續上路,一覺到登山口?雖然百岳老查無此習慣,但也不反對此「流風」,畢竟有些山友是需要的、是喜好的,只是要注意飲食衛生,最不要吃出問題如拉肚子等,那可不太好玩了?輕者個人此次山行會較痛苦一些,重則可能影響到團隊行程的順暢度?曾看到有位山友登山前一晚住在民宿,又到夜市去吃些消夜,那知半夜卻嚴重拉肚子,連拉兩次在床上,不但影響隔天行程,還得賠償民宿額外的清潔費!如果這頓夜市消夜後的「屎事」是在行車時發生的,那尷尬、那麻煩、那痛苦可能都要加倍?所以百岳老查只要有登山行程,打從當天午餐開始到晚餐都非常注意且都會在自家裡用餐,除了持續顧好身心之外,最重要是不想給團隊帶來麻煩!這是登山之外的「細節」問題,小不慎則亂大謀,是也!
二、下山後必在餐館來個慶功宴,把幾天所累積的饑渴度,一次滿足? 登山的每一次行程,尤其是長天數的高山縱走行程之後的「慶功宴」,讓辛苦的疲累之餘,獲得一點補償、一點樂趣、一點欣慰、一點交融,就是慶賀這一場山行活動的圓滿完成,這也許是登山的另一項附加的味道與意義?有一些登山客在多天數長程縱走行程中,「食之無味、夜不成眠」,加上「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的慘況,幾天搞下來真的是「疲憊不堪」,有點何苦來哉之嘆?在山上「忍飢受凍加餐風露宿」的挺過來,等到平安下山且坐上接駁車賦歸途中,所有的苦痛都一一回甘在心頭!其實,這種登山煎熬就是人生中的另類幸福,它會使人更成熟、更自信、更穩健。此時,若逢用餐時間,大夥來個「慶功宴」亦無可厚非?幾天的苦行下來,在這餐桌上盡情地「加餐飯」,若配點啤酒來助興一下,這才叫「經典」,此時的小確幸回甘正是醞釀下一趟行程的起點?有山友甚至對山行的慶功宴「吃的非常滿足,念念不忘!」果真如此,這「慶功宴」誰曰不宜?盡管百岳老查不喜歡下山之後來個大魚大肉「澎派」式的宴飲,但屬正常範圍內的便餐或還可接受!(多數團費內已含慶功宴費用) 當登山活動裡夾帶著一股吃吃喝喝的「宴飲文化」時,登山客必須要自省其傷身害體之礪,絕無法用登山這一活動來抵銷掉?而岳界尤其要疾呼「此風不可長」!「登大山則大宴飲,無次無之;走小山則小應酬,每走必有?」百岳老查轉編的一首山歌為證,歌曰:「能喝一杯喝半瓶,這樣的山友一大票;能喝半瓶喝一杯,這樣的山友不上道;能喝烈酒喝啤酒,這樣的山友要調教;能喝啤酒喝飲料,這樣的山友不開竅。」當登山文化裡滋長著吃吃喝喝的苗頭時,宴飲之風日盛且越來越被庸俗化、常態化的今天,有些山友下山慶功宴尤其是「完百」那一攤才叫「經典」,這種吃喝的堅勁「文化」似乎跟登山行程緊密掛在一起?遊山而宴飲,登山人之大欲存焉;若戒之則誠難,節之則為易?是登山之餘興,是登山之要項?昇華乎?墮落乎?而竟已乎! ~ 百岳老查 2020.05.04.
附 記: 1.寫的是登山,說的是慶功宴飲!跟團登山,最好是跟著團體一起行動包括下山的餐飲慶功?否則,只有選擇獨攀,一切行動完全由自己操控!有山友認為我們去登山不盡然要完全被一些登山「文化」所決定,而應該是依自己面山的心境來行事!登山界那些潛規則的入山下山「儀式」,實在是見仁見智,可參可不參,重要是處在那時空氛圍下的「感覺」,感覺對了就參也無妨;感覺不對或氣氛不佳,硬著頭皮參與又有何必? 2.照片引自岳界知名的山行者兼作家「城市山人」的網頁。是2018年7月那趟「死亡稜線」的D6–大場的登山慶功宴。城市山人說,這是他目前人生中參加過最大場的登山慶功宴,整間餐廳都被『北岳(新北市山岳協會)』包下來了(北岳剛好有兩個高山團同時在此下山且倂同「慶功」。下了山才凸顯出這麼堅強的「食」力,似乎團團皆如此?蝗蟲過境盤盤見底、秋風掃落葉樣樣掃光、出筷快狠準速戰速決!在山上的10天8天竟然就搞到這副德行,下山的一餐就補足而且還超過?難道這就是登山者的「本色」嗎?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