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29 06:35:43瀏覽781|回應0|推薦0 | |
登山 你穿什麼鞋?他們又穿什麼鞋?
※ 登山,對工具性的裝備不但要挑剔而且還要呵護備至,這可看出一個登山者對保命裝備的「用心」!登山,想「善其事」,必先利這些「器」,而把觀念與技能多充實些是至關重要的!登山人對裝備的愛(呵)護,除了可提升攀登能量與安全性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子,就是登山客對裝備的正確態度,亦即對裝備要「在乎」,越是對它們滿心歡喜與熟練,就越能體現它的意義與價值。登山人,你對裝備應該存有這點「匠心」,而且要能臻「匠心獨妙」之功。 ※
爬山涉水趨近大自然景物,因觀賞者之角度、心性、慧根各有不同,即使同一風光、景緻,在不同登山客或詩人的筆下就出現不同之面貌與境界。儘管對景緻之見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差異。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則一也!足下何也?曰此時此地,曰自我腳跟起行。惟行,赤足可行,穿鞋可行!登高必自卑,由下而上,從上而下,上上下下,轉過來繞過去,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官員不轉山客自轉(鑽),想轉想鑽,非得腳下要有「兩把刷子」或說「一雙好鞋」不為功?穿起來舒適又有保護作用的鞋子讓你上高山就像上天堂般的快樂,否則會嘗到比下地獄還慘的苦?你登山,看看你穿的是什麼鞋子?登山鞋、雨鞋、涼鞋、球鞋也都有人穿,早期有旅行社在經營登玉山的生意時,還有人穿皮鞋上玉山的,這就扯到爆了? 日本人鹿野忠雄在他所著的那本《山、雲與蕃人》書中(楊南郡譯),就提到,1926年4月(19歲那年),他在台灣就讀台北高等學校(台師大前身)高等科(相當於大學預科)二年級時,第一次攀登玉山就是穿著草鞋應戰的。也許你很難想像穿草鞋登玉山是個什麼樣的情景?其實這一點也奇怪,在台灣早期的農業社會,草鞋(大多是稻草編成的)也是一種鞋,於日常生活中扮演極重要「腳」色,後來球鞋普遍化之後,草鞋就式微了,大概只剩鄉下出殯時抬棺材者這些被稱為「阿兄」者是穿草鞋的(早期孝男披麻帶孝其腳上也是穿草鞋的)。百岳老查小時候還看過這種場景而且是很普遍的地方習俗!因為墳頭也叫山頭,穿草鞋上山頭,天經地義! 也許你會問,那古時候的人登山是穿什麼鞋?話說1600年前有一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詩人---謝靈運,這老兄集「官二代」及「富二代」於一身,他是穿著一種他自己改良、發明的登山鞋叫「謝公屐」的木屐,你不要小看這個發明,他這種登山屐的屐底裝有兩個木齒,他「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這個設計旨在「便於走山路」,且較能保持攀登時身體之平衡。他很瀟灑地穿著這種登山屐,到處遊山玩水,「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備盡。」無路開路,遇樹阻擋則「伐木開徑」,從這山開到那山,砍草掘石,推土開道,連貫綿延,起山區多日「縱走」風氣之先。據悉,家財萬貫的他「僮僕門生」甚眾,這些人也兼作登山時的挑夫及「開路」先鋒,聞訊而跟從的山友就「從者數百人」,甚至被管山的官員(臨海太守)誤以為是「山老鼠」(山賊)?他告訴官員說,你們管山的以為山域很危險,但我們爬山的人卻認為是很容易攀登的(邦君難地嶮,旅客易山行),後來名氣更大了,每到一個地方爬山,就有很多山友一起跟著爬,還驚動了管山官員以為這一票爬山的人在幹什麼? 話說有一次謝靈運領隊在會稽(今浙江一帶)這個地方爬山,因為太多人跟隨他,引起縣長的不愉快,這個會稽太守(地方行政首長)叫孟顗(唸「凱」音),是虔誠佛教徒,雖然當官很誠懇也認真,但謝靈運卻很看不起他,很不屑地對他說:「成仙得道是有靈氣的文人,你升天一定在我靈運之前,成佛一定在我靈運之後。」嗚呼,如此說,登山人成佛還比文人快一些?也許山就是一尊佛吧!正因為這位謝領隊這麼囂張,沒把官員放在眼裡,以致這位孟太守對謝領隊非常「感冒」,但也拿他沒辦法,因為他「後台」很硬。一代名將、淝水之戰的總指揮官謝玄,便是他阿公;東晉時期的大政治家兼著名宰相謝安,是他阿祖;名震當時文壇的傑出文學家謝混,是他阿叔。由於阿公謝玄功高蓋世,謝靈運18歲就被封為康樂公,食邑二千戶(可吃二千戶的供奉),其人生還會不瀟灑嗎? 比謝靈運晚生300年的大詩人李白,深受謝靈運遊山玩水的影響,一生也徜徉在山水之間,熱愛山林可說到了夢寐以求的境地,李大詩人在爬山時充分享受山水之樂趣,這是最快意的,他們這些文人雅士不但白天爬山,甚至連晚上也來個山區夜遊,如謝靈運描寫山區獨自夜行的詩句說:「暝還雲際宿,弄此石上月。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如李白的「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嘆!「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李大詩人穿上謝靈運當年特製的登山木屐,循著謝領隊當年攀登的路徑,被那秀麗的景致所迷,不禁嘆說:「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這讓他更覺得「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不為五斗米折腰,也不屑像隻哈巴狗一樣的盼望長官「關愛的眼神」,著實有幾分登山人的骨氣! 謝靈運說登山人成佛快,李白說登山人穿著登山鞋能夠平步青雲(所謂青雲梯,一語雙關,1.是指高聳入雲的山路,2.是指仕途高位或謀取官位途徑),從歷史上這些大師(詩)人登山的心性及其「悟山」的心得看來,登山真的好處多多!古代這些登山大師為了登山而去發明這種木頭做的登山鞋,確實是愛山成痴的天才,你能不佩服嗎? ~ 百岳老查 2018.03.29.
附 記: 1.穿適合你的鞋子上山,這是重點!就看你如何界定這個「適合」問題。登山鞋和雨鞋是現今台灣登山時的主流鞋種(如照片1),套句俗話說「沒有不好的鞋子,只有不適合的鞋子」。想登山的你,「足下功夫」要下得夠,走起山路如登「青雲梯」一般的逍遙自在! 2.古今以來,木屐有三個組成部分,A.是用以承載腳ㄚ的底(稱為木扁);B.在底上鑿有孔洞(3洞或5洞不等)用來固定腳的繩子;C.是木匾底部接觸地面的齒。至於謝公屐究竟是個什麼樣貌,並無圖資可查,但可確定的是它的底部和齒可以拆卸的。照片2(引自QPEEK.網站)是後人畫蘇東坡在爬山時,頭戴斗笠,腳穿木屐的英姿,雖「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又何懼之有?好個木製登山鞋! 3.因為喜愛爬山,文學底子又好,有錢又有閒,集各種優勢於一身,謝靈運爬山時當然不免吟哦一番,因此把詩的創作面相加廣加深,詩的境界也推高許多,這充滿山林氣息與意境的詩篇,使山水詩更加鮮明突顯出來,從而扭轉歷來的玄言難懂的詩風,奠定了山水詩的地位,更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流派。唐朝大詩人李白對謝靈運的山水詩風就頗為推崇。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