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 劍潭站
█ 台北捷運紅線為台北捷運營運中的路線。依興建期間與階段營運所使用的路線名稱,分為淡水線和信義線,以中正紀念堂站為分界,以北為淡水線,以東為信義線;其中淡水線是臺灣首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前身為臺灣鐵路管理局已經停止營運的淡水線)。
紅線屬於高運量系統,圓山站以南(不含圓山站)皆為地下路線,以北至北投站(含北投站)為高架路線;北投站至紅樹林站為平面路線(淡水站為高架車站)。路線北起淡水站,沿台二乙線、台二線與淡水河岸間路廊過關渡隧道至關渡,接著大致沿中央北路南側至北投,之後大致沿東華街與西安街間路廊至士林,穿過基隆河後,沿玉門街轉入地下,沿線型公園下方至台北車站,再沿公園路至中正紀念堂站,接著沿羅斯福路、愛國東路南側、杭州南路、信義路、福德街向東延伸至廣慈博愛園區一帶,全長32.3公里。由於路線在中正紀念堂轉向象山,但因考慮初期僅淡水線通車,其路線只至中正紀念堂站為止,與信義線直通運轉還有一段時間,才改採與 █ 新店線及 █ 中和線直通運轉方式營運,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通車後 █ 新蘆線與中和線直通,取消「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改為「北投-台電大樓」。 2013年11月24日信義線通車後,「北投-台電大樓」營運模式改為「北投-象山」,「淡水-新店」繼續直通營運。 由於松山線尚未通車,目前淡水線的列車和新店線直通行駛,營運模式分為:
- 跨線營運的行駛區段為:「淡水-新店」
- 淡水信義線直通營運為:「北投-象山」
本路線有一條支線— █ 新北投支線,前身為臺灣鐵路管理局新北投線;屬於高運量系統,但僅以一組三節車廂運行,全線皆為高架路線。路線自淡水線北投站向東北分歧,全長僅1.2公里,設北投與新北投兩站。
本路線「淡水-中正紀念堂」段先於2013年7月23日於石牌站先行試辦列車入站廣播提示,同年7月31日正式採用,提示列車終點站。
列車運行方式
紅線目前營運模式:
- 「淡水-新店」列車:淡水線先於1997年通車,並於1998年與中和線直通,1999年因新店線通車調整為現有的營運模式。
- 「北投-象山」列車:信義線運轉模式,為不影響現時「淡水-新店」的運轉,先直通至淡水線北投站。
- 「台北車站-象山」列車:這是「北投-象山」列車於晚上11時後的變更模式。
廢止營運模式:
- 「北投-南勢角」列車:1999年因新店線通車而調整的營運模式。
- 「北投-台電大樓」列車:2012年9月30日,因應新蘆線與中和線貫通,為補足原「北投-南勢角」區間班距而加開的區間車。
- 「台北車站-台電大樓〈南勢角〉」列車:這是「北投-台電大樓〈南勢角〉」列車於晚上11時後的變更模式。
※待松山線通車後,「淡水-新店」列車將取消,「北投-象山」列車則改為「淡水-象山」列車。
紅線紀念章
旅客可以在服務台或諮詢服務台詢問站務員,站務員會拿出紀念印章供旅客使用蓋印
- 淡水線:捷運劍潭站屋頂。
- 信義線:別於其他線路,台北捷運公司試辦車站專屬紀念章,各站均有不同的圖案。
歷史
- 1988年7月:淡水線開工。
- 1997年3月28日:「淡水-中山」段正式通車啟用。
- 1997年12月25日:「中山-台北車站」段正式通車啟用。
- 1998年12月24日:「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站」段正式通車啟用(直通新店線「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段、中和線)。
- 2001年9月17日:納莉颱風帶來大量降雨導致洪水湧入台北車站月台,因此部分路段停駛達3個月。
- 2002年11月1日:世貿中心站主體工程開工。
- 2005年7月26日:信義線全面開工。
- 2010年10月27日:8點34分中正紀念堂站一列北投方向列車傳出煞車系統異常而停駛,「台電大樓-台北車站」段及「頂溪-台北車站」段改採單線雙向模式營運,全線延誤狀況至10點左右方告解決,淡水線全線約2萬多人次受到影響。
- 2012年9月29日:因應東門站完工啟用,「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於當晚23點在北投站開行往南勢角最後列車。
- 2012年9月30日:東門站隨新莊線月台通車開放使用,信義線月台不開放載客。另隨中和線與新蘆線貫通,取消「北投-南勢角」營運模式,新增「北投-台電大樓」區間車,以補足運能。
- 2013年11月23日:因應信義線完工通車,「北投-台電大樓」營運模式預計於當晚11時在北投站開行往台電大樓的最後列車。
- 2013年11月24日:「中正紀念堂站-象山站」段通車啟用,原「北投-台電大樓」列車取消,營運模式新增「北投-象山」,與原「淡水-新店」交叉發車,班距各6分鐘,共同區間班距為3分鐘
預定時程
- 2017年12月:信義線東延段(象山站-R03站)預定通車啟用。
台北捷運紅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