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長城會戰
2017/11/19 16:35:57瀏覽320|回應0|推薦0

長城大會戰長城抗戰,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1933年日滿勢力向關內擴張,圍繞長城一線發生的數場戰役,與熱河戰役相連接。由於當時南京國民政府的政策重點仍落在「安內」與戰爭準備階段,故採取了退讓態度,結局以雙方簽訂了塘沽協定暫息爭端。當時中國國內抗日救亡運動湧起,緊接長城抗戰還發生了「察哈爾民眾抗日民眾同盟軍」的事件,以及在當年發生「閩變」,造成南京政府的忙亂,不過蔣中正最終在「圍剿」中還是成功地將紅軍趕往了中國西部。在中方的隱忍退讓之下,直到1935年12月,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日本勢力逐漸進入了華北。

1933年,日本以熱河省地方官員表示歸附滿洲國為由,與滿洲國軍隊進軍熱河,省長湯玉麟不戰而逃;之後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各隘口與熱河,國民政府派遣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關麟徵、黃杰與劉戡在義院口、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羅文峪、界嶺口憑險固守並抵禦日軍,但最終由於軍備不良、戰力消耗殆盡、戰略位置喪失而撤退。王以哲部東北軍屬於參戰部隊。

 

之後中華民國成立國民政府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由黃郛與何應欽與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郎簽訂塘沽停戰協定,劃定冀東二十二縣為非武裝區,軍隊不得進入,而日軍退回長城以北,但實際上日軍以「監察中國軍隊」的名義留下了駐軍,為盧溝橋事變準備了條件。以長城為界,滿洲國更於長城各地樹立「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界碑。

 

1 戰鬥序列

    • 1.1 日軍
    • 1.2 國軍
  • 2 熱河戰役
  • 3 戰鬥
    • 3.1 山海關
    • 3.2 喜峰口
    • 3.3 羅文峪
    • 3.4 古北口
    • 3.5 南天門戰鬥
  • 4 塘沽協定
  • 5 相關作品
  • 6 戰功
  • 7 參考資料
參戰方
 中華民國 大日本帝國
 滿洲國
指揮官和領導者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張學良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何應欽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徐庭瑤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svg 宋哲元
War flag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svg 武藤信義
兵力
第29軍
第17軍
東北軍67軍第107師
日軍:50,000人
滿洲國軍:42,000人
傷亡與損失
??

戰鬥序列

日軍

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指揮關東軍第6、第8師團、混成第14、第33旅團、騎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軍各一部4萬餘人及偽軍3萬多人,企圖攻占熱河、古北口以東的長城一線,伺機進占冀東。

國軍

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理委員長張學良指揮,先後調集14個軍20餘萬人,企圖保衛熱河和依託長城阻止日軍進關。張學良任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一方面軍總指揮,下轄第一、二、三軍團(第三軍團司令萬福麟),共5個軍1個師兵力,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作相,轄四、五、六、七、八軍團共9個軍1個師,分布在長城各口,固守禦敵。

1933年2月,以劉戡第八三師、黃杰第二師、關麟徵第二十五師和騎兵第一旅、砲兵第四團合編重建為第十七軍(中央軍)參加長城會戰,軍長徐庭瑤。;長城戰功,援助宋哲元部,劉戡晉升為第九三軍軍長兼第八三師師長,率部駐守密雲。3月11日,第二十五師師長關麟徵負傷,杜聿明代理師長。長城抗戰結束後駐北平。3月12日起由何應欽接替張學良指揮。

熱河戰役

日軍第8師團進攻熱河,湯玉麟徵集二百多輛汽車,裝上金銀財寶和鴉片等,運往天津租界,他的手下的幾個將領尚未交鋒就投降或逃跑,湯玉麟於是一槍不發,全面敗退,率部逃到河北承德地區的灤平,日軍僅128名騎兵占領承德。

戰鬥

山海關

1933年1月1日,武藤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熱河、長城,令山海關守備隊和滿洲國國境警察隊製造榆關事件,鳴槍挑釁,反稱為中國軍隊射擊,並通牒中國守軍撤出山海關,被拒絕後,日軍第8師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軍各一部支援下,於1月2日以優勢兵力及火砲向山海關中國駐軍第9旅第626團進攻。該團奮勇抵抗至3日下午,何柱國所部安德馨營長與所屬官兵300餘人經兩晝夜激戰,全部陣亡。該團奉命撤退。日軍攻破榆關。1月4日和1月6日,日軍再進攻榆關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九旅陣地,守軍堅守。1月10日,日軍攻占九門口,守軍第十五旅退守石門寨。

喜峰口

1933年3月1日,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扣留軍用汽車偷運鴉片至天津,3月3日夜竟率所部滿載私物潛逃,不戰棄守承德。3月4日,日軍以120名騎兵先頭部隊佔領承德。熱河各地隨之陷落。隨後日軍進攻北京東北方向的長城各口。3月8日,政府通緝湯玉麟,命軍政部長何應欽駐節北平,馳調國軍北上增援。

3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第三十七師(師長馮治安)第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奉命防守東起冷口,西至馬蘭峪一線。由於裝備不如日軍,守軍以奇襲夜襲對付日軍。3月9日,日軍搶佔喜峰口。傍晚,奉軍長宋哲元令,第三十七師第一〇九旅旅長趙登禹率兵跑步馳援抵達戰場;考慮到日軍日間火力優勢,宋哲元派趙登禹帶隊夜襲,並將第三十八師董升堂團也交趙登禹指揮。3月10日,第二十九軍趙登禹旅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趙登禹接命後,從董升堂團及本旅王長海團挑出500名士兵組成「大刀隊」,由他親自帶隊,只帶大刀和手榴彈,於3月11日深夜分兩路踏雪夜行直插日軍軍營。3月11日,當地獵戶關仁景、於連貴等自願擔當嚮導,趙登禹率左翼大刀隊襲日軍步騎兵營地,第一一三旅旅長佟澤光率右翼大刀隊襲日軍炮兵陣地。3月12日凌晨,董升堂團首先到長城外小喜峰口之三家子村和前仗子村附近埋伏,當夜一支日軍騎兵部隊正在酣睡,大刀隊迅速消滅日軍哨兵,衝入營房扔手榴彈,用大刀劈殺日軍。王海長團也趕到狼洞子及白台子日軍炮兵陣地,大刀隊奪取日軍陣地;此次夜襲共砍死砍傷日軍逾千人,繳獲坦克11輛、裝甲車6輛、大炮18門、機槍36挺、飛機1架,500名大刀隊員僅23人生還。日軍騎兵與炮兵部隊一夜之間被全殲,打破其不可戰勝之神話,以致當時《朝日新聞》稱:「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口峰外,而遭受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國軍夜擊日軍,奪回喜峰口,東出鐵門關,西過潘家口,由山間小路迂迴至敵後包抄日軍,宣稱殲敵數千,中國方面戰後稱之為喜峰口大捷。

羅文峪

日軍於喜峰口失利後從承德方向調集早川、瀨谷義的第31、第8兩個聯隊,並附騎兵2個團,裝甲車10餘輛,飛機20架,聯合蒙古、朝鮮人附庸部隊2個旅,總計兵力超過萬餘人,向長城羅文峪口進攻。3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九軍所轄暫編第二師及第三十七師1個團、第三十八師1個團防守遵化羅文峪一帶各口,由暫編第二師劉汝明師長指揮,總兵力約6000人,在羅文峪一帶的長城線上迎戰。血戰三日,第二十九軍官兵殺敵3000多人,傷亡1700餘人,成功擊退日軍和附庸軍隊,守住羅文峪。日軍向灤東打開缺口。4月7日起再攻喜峰口,頭2天進攻均被宋部擊退。4月11日喜峰口腹背受戰,4月13日,第二十九軍奉何應欽之命撤出喜峰口,在興城以北灤河西岸布防。

古北口戰役

 

南天門戰鬥

1933年3月13日,黃杰率中央精銳第十七軍第二師於密雲縣石匣鎮抗日,接替第二十五師南天門防務,守備黃土梁、南天門,八道樓子一帶陣地。3月14日第十七軍德軍裝備第八十三師(師長劉戡)投入戰鬥,4月16日後,日軍飛機10餘架即更番至南天門、石匣、密雲一帶陣地,猛烈轟炸,至21日,日軍更全面向黃土梁、南天門、八道樓子陣地攻擊,五晝夜末稍停歇,尤以左翼八道樓子一地,著彈3000餘發,工事盡被摧毀,營長聶新、團副吳超徵陣亡,屍骨不存,化為灰燼。

4月23日,日軍3000人在飛機的掩護下向南天門再次發起進攻,先後4次攻擊被擊退,日軍後從421.2高地迂迴到大小興開嶺進攻也未得逞。4月24日,日軍向421.2高地發起集團進攻,戰至10點左右,421.2高地失守。從4月21日到4月25日,第二師已傷亡6000多人,不能再堅持下去,徐庭瑤調劉戡的第八十三師接防南天門,第二師撤回補整。日軍攻佔八道子樓後,將山炮運了上去,進行炮擊。日軍並在坦克的掩護下進攻,日軍攻下南天門。

從4月28日到5月上旬,第八十三師繼續在372高地、425高地、車頭峪、大小興開嶺、上堡子、筆架山、香水峪等地和日軍作戰,傷亡慘重,陣地不斷被日軍攻佔,劉戡準備自殺,被參謀長符昭騫等人攔阻。戰至5月11日,何應欽下令撤退,5月19日第十七軍撤至順義北苑,長城古北口戰役結束。

塘沽協定

1933年5月31日,中國政府被迫與關東軍簽定塘沽協定。

戰功

由於以上的戰功,第二十九軍高級軍官共11人,包括宋哲元、馮治安、張自忠、劉汝明及第十七軍關麟征、黃杰、劉戡,在1935年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910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