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第一四0師-2(1940-)
2017/10/16 20:43:23瀏覽185|回應0|推薦0


二戰長沙,栗山巷阻敵主力軍



第一四0師經第一次長沙會戰和冬季攻勢兩大戰役後,傷亡重大,於1940年6月奉軍委會命令歸還第三十七軍建制,7月開赴平江以南甕江-金井地區整訓,並改編為調整師。師長李棠利用整訓機會,大力加強部隊訓練。1941年1月及9月該師兩度接受中央校閱委員會校閱,戰技、體能、內務、武器保管等均受好評,被認為是全國難得的勁旅,旋奉蔣委員長來電嘉獎!經過一年多的整訓,第二次長沙會戰前,該師齊裝滿員,士氣高昂,全師官兵12452人,裝備步騎槍2433支、擲彈筒178門、輕重機槍249挺、迫擊砲30門(見第九戰區第二次長沙會戰我軍參戰實力統計表),除了沒有戰車防禦炮和山野炮外,兵員、裝備在國軍中均躋身上乘水平。整訓期間,下屬835、837、840團依次改稱418、419、420團,師並成立野戰補充團。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第11軍受到第9戰區頑強阻擊和側擊,未達目的而撤回,心有不甘。此後,第9戰區仍與日軍第11軍隔新牆河對峙於湘北地區,是日軍第11軍的心腹大患和強勁宿敵。1 941年夏,日軍第11軍決定對第9戰區再次發動進攻,以“摧毀敵抗戰企圖,予第九戰區敵軍一次沉重打擊”。



自8月中下旬起,日軍在湘北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第13師團早淵支隊、第33師團荒木支隊、獨正混成第1 4旅團之江藤、平野支隊及坦克、砲兵、工兵等大量配屬部隊約10萬多人。此外,參加此次作戰的還有其第1、第3飛行團和海軍一部。



鑑於第一次長沙會戰時兵力分散的教訓,日軍第11軍司令官阿南惟畿將進攻部隊並列部署於狹窄的正面,以期進行縱深突破。44個大隊及322門火砲和迫擊砲展開於新牆河以北楊林街到沙港河下游一線僅20公里寬的正面上。僅派獨立混成第14旅團第63大隊(平野支隊)乘船溯湘江南下,進攻青山、營田,掩護其右側翼,並策應正面主力作戰。9月18日凌晨,日軍發起全線攻擊,在砲兵、航空兵火力支援和戰車協同下強渡新牆河,第4軍各師憑藉既設陣地抗擊日軍。其中,尤以第102師最為頑強,一個師正面抗擊日軍第3、第4、第6師團的集中攻擊,連續打退了日軍數次強渡,並集中該師所有追擊砲封鎖河橋通道,使日軍攻勢稍減。前線3個團在日軍進攻下奮戰抵抗,師長柏輝章則日夜坐守電話機旁,嚴令各團不得後退一步。打到天明,隨著日軍的攻勢加劇,第4軍各部漸漸支持不住。儘管各部奮勇抵 抗,但由於兵力懸殊,仍然未能阻止日軍的前進。18日上午,新牆河陣地已全被突破,第4軍各部轉入第二線陣地繼續抵抗。至下午16時,第4軍第二線陣地又被日軍突破,軍長歐震不得不命令所部向關王橋以東山地轉移,佔領有利陣地,以便於爾後機動或側擊日軍。突破第4軍的陣地之後,日軍主力不與守軍糾纏,仍繼續向以南約35公里的汨羅江一線猛烈推進。中路的第6師團36旅團的第45聯隊第1大隊,在9月19日晨,與撤退的守軍一部幾乎是同時到達了汨羅江北岸的長樂街一帶。至19日傍晚,日軍第3、第4、第6師團相繼到達汨羅江北岸,並有一部進至汨羅江南岸新市、顏家鋪、浯口各附近。



9月18日下午,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命令第一四0師以一個團自金井推進到長樂街附近任汨羅江南岸守備,以主力於麻峰嘴附近佔領陣地。師長李棠隨即組織進行火線宣誓,全師官兵鬥志昂揚,決心誓死殲滅日寇,為死難同胞報仇雪恨。然後李棠令陳肅(貴州鎮遠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後任牟廷芳第94軍副官處長,內政部交警第六總隊總隊長,1966年獲釋後曾任成都地區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為邱行湘妻兄)第418團向汨羅江南岸急進,限於19日拂曉前到達浯口-顏家舖一線,佔領扼要陣地,阻擊渡江南進之敵。命令程奎朗補充團附419團3營為右地區隊在顏家鋪、橫坡嶺、東山寺、栗山巷、大頭嶺東西地帶佔領陣地構築工事;牟龍光420團為左地區隊,在栗山巷、鴨婆山、興隆山、桃花山之線佔領陣地,拒止敵人前進;徐定遠419團(欠3營)暫控制於鯉魚鋪以北偏右為師預備隊。



418團急行軍一夜於19日拂曉到達長樂街南岸之太子河、周公塘一帶,適敵步騎炮千餘向95師蔡挺起團三面進犯,敵眾我寡,蔡團一連僅餘排長一人,連長李愛臣以下均戰死,418團先頭曹曉亭連趕到當即向敵猛烈進襲,團主力佔領磨刀尖、顏家鋪、黑石廟一帶前進陣地。日軍第6師團23聯隊與45聯隊1大隊先後渡過汨羅江加入戰鬥,418團死守不退,守顏家舖的排長高爾松戰死,三個班長還是指揮弟兄們繼續抵抗,後三個班長亦皆戰死,弟兄們仍自行抵抗,絕不動搖,結果全排只剩三人。敵雖猛攻一天仍阻止於我臨時佔領的一線陣地上。是日全師遂得佔領栗山巷前橫坡嶺、蔣家洞至文昌閣一帶主陣地,以興隆山、珠樹墩、豬婆洞等地為前進據點。



20日,418團經過竟日戰鬥,敵我均有重大傷亡,但該團滯延敵人目的已達,奉令後撤至栗山巷後方整理。凌晨1時,師長李棠接薛岳電報:特派獨立工兵第5團王團長民寧率該團2營及博福斯山砲營赴鯉魚鋪歸140師指揮。李棠隨即令山砲營到達後推進到鯉魚鋪以北地區進入陣地,工5團2營協助並掩護其投入戰鬥。



日軍後續部隊愈來愈多,佔領我前進陣地後,繼續向第一四0師主陣地大舉進攻,堅守曾家坡的排長胡旭守率全排死守,終寡不敵眾,全排壯烈犧牲。敵以空軍、砲兵協力向我守軍陣地轟擊,敵幾次沖鋒皆被我以白刃戰擊退,後因傷亡過大,興隆山等陣地失陷。傍晚,140師又施行反攻,奪回興隆山、鴨婆山、馬頭嶺及東山寺前小高地。



當日,日軍截獲第九戰區準備由東方側擊日軍,並在汨羅江一線與日軍進行決戰的會戰指導方案。阿南惟畿接到這份情報後,立即派出飛機進行偵察,將第9戰區軍隊調動的情況與電文相對照。在證明所得情報確實無誤之後,阿南惟畿立即改變了“將主力用於湘江方面”的原作戰指導方案,決心從東面對第9戰區的部隊進行包圍,在撈刀河以北地區捕捉殲滅第九戰區主力。隨即,阿南惟畿令第6師團由甕江、三角塘方面向金井方向挺進,包圍第26軍;第40師團由平江經社港向洞陽市迂迴,爾後與第6師團一起圍殲第26軍;第3、第4師團分別向麻峰嘴、栗橋挺進,包圍第37軍。各路日軍開始沿汨羅江作橫向運動,140師當面日軍第6師團向東移動到甕江方向,第3師團調往第一四0師正面接替第6師團,第4師團移向新市附近地域接替第3師團,企圖以第4師團主力從第99軍第99師與37軍第95師的結合部穿插而過,自左往右向第95師神鼎山陣地迂迴,以第3師團主力向140師正面進攻,於21日突破栗山巷一線,打通栗山巷到金井通道,分割37、26軍,以第3師團第29旅團從浯口南下,沿東方山路插到第一四0師右側背,進入37軍後方,切斷37軍向金井方面的退路,一舉將第37軍包圍消滅。同時以第6、第40師團向左迂迴,包圍、殲滅其左側翼威脅最大的東部山區金井一帶第26軍3個師,然後再繼續南進。



第3師團與第6師團並稱“姊妹強勁師團”,是侵華日軍中數一數二的主力師團(有論者認為是侵華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一個師團),也是二戰中從開戰到投降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的唯一一個常設師團。雖然自1940年以來,日軍將許多以前兩旅團四個步兵聯隊的師團如第6師團縮編為三個步兵聯隊,取消旅團,但第3師團此時仍保持兩旅四個步兵聯隊的編制。這個師團原來駐在豫鄂邊境信陽、黃陂、黃安、隨縣、庭山一帶,這次調來進犯長沙,除留騎兵聯隊及約兩個大隊外,第11軍又給其配屬了獨立山砲兵第3聯隊、山砲兵第36聯隊第3大隊、山砲兵52聯隊一個中隊等部隊,並以之擔任進攻的中路主力部隊。



該師團自8.13淞滬會戰以來,先後參加佔領南京、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栆會戰等戰役,一直未曾受到中國軍隊有力打擊,是以不可一世、驕狂萬分,其師團長豐島房太郎戰前曾對其部屬訓示:



“本師團參加某方面進攻,予敵以重大打擊,實為解決事變之一大因素。



當此皇國國勢危急之秋,正為我國指揮最大戰鬥之時,其意確定大,本師團是保持主宰戰,以達成作戰的傳統……”



不過,這回第3師團要成為戰場的主宰,還得要通過第一四0師這一關。



21日上午,第一四0師發現當面日軍炮聲沉寂,槍聲稀少,似有撤退模樣,遂命420團派兩連,由當面出擊,419團符營及補充團第2連亦同時協力前進,師騎兵連則向浯口方面搜索,同時我山炮亦發揮威力,猛轟鴨婆尖(山)敵陣地,敵不支潰竄,我跟踪追擊,奪回鴨婆山等地,直迫汨羅江南岸。午後約1時日軍第3師團到達,向第一四0師猛烈攻擊,興隆山又失,第一四0師隨即以419團、420團各一連,會同419團一營,在砲兵支援下兩路夾擊反攻,興隆山再次奪回。



鑑於日軍炮火強大,師長李棠於是令各團前進陣地守軍除部分陣地尚能固守以外,其餘則逐次撤退;如敵兵過於接近,則堅決實施逆襲,再行撤退。黃昏後,戰事停息。第一四0師趁機調整部署:419團以主力扼守栗山巷東西地區,其一部仍留置該團後方;420團、補充團各向左右讓出500公尺,以便419團佔領。



22日晨,日軍以炮、空聯合協同大量步兵猛烈攻擊蔣家洞、朱樹墩、興隆山各陣地,戰鬥越演越烈,上午前140師各團前進陣地幾乎全被敵炮火摧毀,我砲兵雖然努力制壓,但數量太少,並未收到顯著效果,部分前進陣地被敵攻陷。雙方又在興隆山展開第三度爭奪,據守朱樹墩之楊炳春排被敵包圍,從正午戰到下午六時,敵軍幾次沖到陣地都用白刃戰將敵擊退,後楊排長身中三刀,腳上中二彈,還支撐著扔出一枚手榴彈,再中一彈,遂壯烈殉國,全排士兵只剩下三人負傷生還。蔣家洞陣地補充團1營死傷殆盡,經李棠師長派419團一部增援,陣地始轉危為安。



22日中午,突破甕江南下的第6師團主力攻陷甕江西的南陽廟、班君廟諸陣地。第一四0師右側受敵威脅,复迅以419團佔領大頭嶺,對包圍之敵實行堵擊。下午3時,補充團以敵攻擊猛烈,屢次告急,師長李棠一邊嚴令該團不顧一切、竭力固守、以盡軍人之責,一邊調418團開赴補充團右翼,利用山地林木隱蔽,迅作反擊準備。下午4時, 418團出敵不意向敵左翼發動猛烈攻擊,配屬的山炮和第一四0師迫擊砲也向進攻日軍集中轟擊,補充團守軍也躍出陣地奮起出擊,一時殺聲喧騰,炮火轟鳴,日軍措手不及,遭受重大打擊,攻勢為之頓挫。



薄暮,敵又三度向補充團陣地猛攻,蔣家洞在反覆爭奪後,被敵突破。



同日,阿南惟幾得知被日軍視為最大勁敵的中國軍隊最精銳的第74軍已向瀏陽附近集結,而第九戰區的另一支主力第10軍也由衡山嚮金井開進,立刻緊張起來。如果再讓這兩個軍順利投入汨羅江戰場,後果將不堪設想。出於這種考慮,阿南惟幾決心趕在第74軍和第10軍到達戰場以前擊破當面之第37軍和第26軍。於是他於11時命令各師團將原定是日傍晚開始攻擊的時間提前到日落前開始。當晚,為最大限度地集中兵力,第11軍司令部又命令第6師團放棄佔領平江的計劃:“在第40師團進入金井北側地區後,應及時將主力向撈刀河上流河谷轉進,切斷金井方面敵軍向瀏陽方面的退路,並阻止敵第74軍從瀏陽方面前進”。阿南惟幾的命令下達後,第3師團立即開始行動。徹夜向140師陣地進攻。但很快遭到140師的頑強阻擊,140師利用複雜的地形和茂密的松林為掩護,節節抵抗,寸土必爭。日軍一連向蔣家洞陣地攻擊六次,陣地兩次被敵人突入,都被守軍隨即反撲奪回。兵力佔絕對優勢的日軍猛攻了一天一夜,也沒有突破140師。同日,日軍第6師團從浯口向甕江北側轉進,先頭友成聯隊在甕江附近與剛剛到達戰場的中國第26軍44師遭遇。第26軍第32師向浯口日軍後方攻擊,在三江口一帶與第6師團平岡聯隊遭遇,雙方發生激戰。



師長李棠鑑於第一次長沙會戰時,日軍33師團猛攻第一四0師雞籠山、322高地及王芽尖陣地三日未能得逞,即轉攻右鄰苦竹嶺陣地,得以竄至桃樹港。預料明晨敵必以優勢兵力繼續由正面猛攻,另以有力一部包圍深入140師側背,如果這樣,以第一四0師現有兵力將無法抵禦。遂急電薛岳及37軍軍長陳沛求援。



23日凌晨,先後接薛岳及陳沛電,已令第190師朱岳部及95師284團黃紅團長(黃紅,湖南寶慶人,1906年生,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第三次長沙會戰率部攻擊桂峰尖,時被敵機掃射陣亡,1942年5月被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軍銜)星夜馳援,歸李棠指揮(注: 22日,薛岳已命第10軍第190師務於本夜推進至麻峰咀、檢市廠間東側地區,策應第一四0師作戰,並以一部肅清浯口東南經南陽廟向彭家坳流竄之敵)。



23日拂曉,日軍傾全力猛犯,空軍低飛掃射,各部與敵完全肉搏混戰,慘烈已極,興隆山又陷,日軍集中主力向栗山巷突擊,適95師增援的284團適時趕到,將敵遏制,隨後李棠令該團會同420團向興隆山猛烈反擊,軍部亦以特務營搜索隊牽制,我以山炮、步炮密集向興隆山轟擊協同步兵反攻,興隆山第四度奪回!但守東山寺之野戰補充團新兵較多,裝備亦差,官兵戰鬥經驗亦少,雖有殺敵決心,與建制團相比畢竟較弱,與敵軍經過數小時戰鬥,已有傷亡。越夜到天明,敵猛烈攻擊該團右翼陣地,官兵傷亡較重;團指揮所落下砲彈數發,機槍連連長宋治湘陣亡。敵軍在陣地前傷亡累累,仍不斷組織進攻。激戰至次日黃昏暫時沉寂下來。入暮後,野戰補充團調整部署,將團指揮所轉移到大頭嶺,繼續進行戰鬥。



但李棠擔心的事情終於還是發生了,右鄰第26軍經過苦戰,未能擊退當面之敵,反而有陷入日軍四面合圍的險境,被迫撤退至蒲塘。32師放棄雙江口大道,向東轉移。正午以後,由浯口南下之29旅團沿東邊山地一路南下,竄到第一四0師右側發動猛攻,突入側後的日軍小股部隊,趁亂摸入第一四0師後方的傷員收容所,200餘名傷員在日軍輕重機槍密集的彈雨下倒在了血泊之中。禍不單行,下午五時左右左翼之95師神鼎山陣地也被敵佔領,第一四0師全線陣地已孤立在大頭嶺、鴨婆山,興隆山、桃花山之線,全師官兵於混亂之中只能各自為戰,雖傷亡慘重,但仍在堅守陣地,並不斷尋求敵之弱點,施以逆襲。至十時,栗山巷棄守,敵砲兵由東、南、北三面集中轟擊第一四0師指揮所所在地大頭嶺,在補充團第2營猛烈火力壓制下,敵仰攻困難,傷亡累累。一股日軍乘隙從東南方面,一度衝到離指揮所只四五百公尺,師長李棠一邊令418團進入雙江口西方山坡地帶進入陣地,支援補充團阻止該方面日軍繼續向大頭嶺師指揮所進犯,一邊令師部僅餘的軍士隊(其時師特務連已先用在前線)會同工兵營拼命將敵擊退。惟此時得派往接應朱岳190師的何副官報告,朱師何團約於上午八時行抵脫甲橋,及獲敵人即將抵達的消息後,該團立刻向東邊山地開去。似此,朱師增援已無望(注:9月20日,第10軍從株洲開赴戰場,於22日到達金井一帶。9月23日,第190師前衛團與日軍遭遇,剛要展開戰鬥,師長朱岳接到軍長李玉堂電令,速趕往神鼎山解37軍第一四0師之圍,部隊扔下輜重、輕裝跑步趕到神鼎山附近剛剛擺開隊形,忽又接薛岳命令,立即返回福臨舖一帶形成防禦線阻敵南進。何副官遇到的可能即是190師的這個先頭團。於是190師又是一場急行軍,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朱岳將師部設在福臨鋪附近的梁家。幾番勞而無功的折騰,部隊疲憊不堪,連夜構築工事乾了一個通宵。黎明時分剛設好陣地,日軍就向190師發動猛攻。一仗下來,第190師損失慘重,師長朱岳重傷,副師長賴傳湘犧牲,於是只好退回了出發陣地,結果又遭到另一股日軍的攻擊,雖暫時打退了日軍的攻勢,但已無力繼續支撐,於是乘夜色向西撤退,增援第一四0師失敗)。正午稍過,博福斯山砲營王營長又電話報告:“砲彈用盡,但彈藥儲存株洲以南,無法運補。”李棠只得忍痛令該營迅速撤離戰場,歸還建制,同時也命工五團王團長率該團2營隨砲兵營一同向長沙撤退。



此時戰場情勢緊張已達嚴重關頭,第一四0師彈盡援絕,全天未進飲食,身陷重圍,仍苦戰支撐。師長李棠向薛岳陳沛報告:“現已彈盡糧絕,全部兵力也使用殆盡”,李棠的電報被日軍截獲,日軍第3師團師團長豐島房太郎認為“此正殲敵良機”,立即親赴第一線督勵攻擊,日軍攻勢更為積極兇猛,但日軍沒有想到,第一四0師在彈糧俱缺且三面受圍的情況下仍奮勇作戰,與敵寸土必爭。戰鬥進入白熱化。95師黃團官兵亦沉著勇敢,屢次殺退衝入陣地內的敵軍。黃昏前,日軍雖不顧傷亡,瘋狂攻擊,但在第一四0師的英勇抗擊下,各部皆傷亡重大、疲憊不堪,雖然豐島房太郎下達了“入夜仍須繼續攻擊,務期全部捕捉敵軍”的命令,但僅有包圍圈北側的野部隊(第5旅團第68聯隊,聯隊長野憲三郎大佐)17時進入茅草坪東西一線,準備夜襲大頭嶺,其餘各部均行動消極。入夜後,戰場漸趨寧靜。



李棠師長鑑於第一四0師在日軍三麵包圍下激戰終日,陣地雖然堅守依舊,但由於補給路線被截斷,增援亦也無望,被迫命令各部於晚7時開始突圍。24日晨,師長李棠率直屬隊撤到明月大山。第420團撤到李家煅附近,遭敵先遣便衣隊襲擊,旋又遭敵機轟炸,經數小時收容,全團於24日夜撤至明月大山南端,與師部取得聯繫,25日於苦竹坳與第10軍第3師取得聯絡,並與長官部直通電話。薛岳電令第140師撤到長沙南郊黃土嶺集中。26日,師部及第419團,直屬隊、420團,除留副營長黃立勳率兵兩連在梓木洞、明月山東、影珠山一帶游擊和派第419團郭光程營在靖港以東活動以牽制敵人外,其餘都撤至長沙。



李棠師長及第419團、第420團、直屬隊撤到黃土嶺後(95師284團已令撤出陣地後經鯉魚鋪西行,歸還建制),與薛岳通了電話,奉命撤到衡山集中。李棠雖擬整頓隊伍,伺機再行作戰。可惜電台在突圍中走失,與418團和補充團失去聯繫,李棠師長只得恨恨作罷。



陳肅418團在突圍途中電台損壞,在跳出包圍圈後,與師部失去聯繫,25日傍晚進至蒲塘附近,正遇蕭之楚第26軍軍部和第32師被日軍團團圍住,在日軍優勢兵力的猛攻下,26軍岌岌可危。該團見情勢危急,已無暇考慮,立即吹起了衝鋒號,從北面日軍薄弱處殺入。第26軍見有部隊接應,頓時精神大振,和第418團裡應外合,終於撕開了一個缺口,於晚上沖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第418團接應第26軍突圍後,輾轉經瀏陽大山西麓之焦溪嶺、上華山之線,逐步撤到株洲。



程奎朗野戰補充團奉令在大頭嶺掩護師主力轉移。途中,與師派出聯絡軍官失去聯繫,並不斷與敵發生遭遇戰。翌日拂曉,隨同行動的部隊只有六個連,其餘部隊皆失去聯繫,因而未能突破防線。程奎朗率部輾轉到長沙東北上杉市附近,見敵機投下傳單,上印“大頭嶺第一四0師被殲滅,師長、團長全部被俘。”程明白為日軍的心理戰,但也不禁為師部安全擔心。第三日,補充團經上杉寺撤至黃花市,遇第一四0師老師長、第九戰區長官部前進指揮所沈久成,沈見程大喜: “薛長官與你們師失去了聯繫,敵軍謠傳你們師、團長被俘,很不放心。”沈要程即時向薛岳通話,薛聽到140師安全轉移的報告非常高興,要程在黃花市待命,薛接著說:“你們師長已來電報,他們現在明月大山。”



次日,沈久成轉達薛岳命令,要程率現有兵力,開赴撈刀河佔領陣地,守備渡口。此時程身邊尚有四個連的兵力,下午三時許到撈刀河南岸,構築工事。接著敵騎兵數百人,紛紛向北岸奔馳而來,補充團隨即進入戰鬥準備,待敵騎先頭逼近南岸,我輕重機槍同時掃射,敵猝不及防,掉轉馬頭飛奔而逃。入夜,37軍軍長陳沛率軍部人員來到撈刀河,令程擔任軍部掩護。午夜敵軍後續部隊乘夜向河北岸運動,與我隔河對峙,互相射擊。凌晨,補充團至東南渡附近,遭到敵便衣隊襲擊,同時有三架敵機向我軍掃射,於是補充團派出一部兵力將敵擊退,其餘部隊則佔領河岸附近陣地,掩護軍部安全渡河,向株州方向轉移。待陳沛軍部渡河後,程團部隊隨即渡河,當晚遂營於易家灣,午夜,李棠師長令野補團開衡山石灣與師主力匯合集結整頓。



在重創26軍、逼退37軍後,日軍分別在3天內擊敗第10軍和第74軍,27日日軍進入長沙,28日沖入株洲。



日軍大部隊殺向湘北腹地後,留在日軍側後方的楊森第27集團軍(第4、第20、第58軍)開始活躍,不時乘敵不備從後方襲擊日軍小股部隊、輜重部隊及後方要點,破壞日軍後方通信,打擊日軍後方交通運輸線,“像一群討厭的牛蠅”一樣跟在日軍屁股後面一直跟到長沙附近,嚴重威脅日軍後方。與此同時,防守洞庭湖東岸的第99軍也趁當面日軍兵力減少之機,以湘陰、大娘橋為支點,由西向東發動攻勢,以策應各方面作戰。這樣,中國軍隊開始逐步奪回汨羅江兩岸戰場的主動權。



28日,第4、第20軍由甕江、蒲塘及魯家橋、喻公橋向麻峰嘴、白沙橋及脫甲橋、金井,第72軍協同重整旗鼓的第26軍向沙市街,第99軍(欠第197師)及第140師向石子舖發動攻擊,嚴重威脅日軍後方,給日軍的補給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由於補給線被切斷,日軍主力舉步維艱。30日薛岳命令長沙周圍各部向敵發起反擊。第74軍一部由瀏陽西南山地及普跡市方面由東向西、第37軍由渡頭市方面自南而北、第10軍由楓樹河方面自西南向東北,對瀏陽河北岸之敵發起反擊。同時,第79軍(欠第82師)與第99軍(欠第197師)分別向長沙城東郊、東北郊之敵及楓林港、石子舖之敵猛擊。長沙及其外圍日軍因糧彈不濟,戰到下午16時紛紛後撤。當日,中國軍隊收復長沙。



10月1日,日軍第11軍下達“返轉”命令,中國軍隊轉入追擊,對撤退中的日軍展開追擊、截擊和側擊,至10月9日(日軍戰史記載為10月6日) ,日軍全部退回新牆河以北,恢復戰役前態勢。第二次長沙會戰至此結束。不過這一階段戰鬥中,37軍(除戰前劃歸第4軍指揮的60師)再未參加了,該軍已於10月1日奉薛岳命令向朱亭、衡山間集結整理。



第二次長沙會戰,第140師先後大戰侵華日軍兩大主力師團,在同日軍第6師團一部苦戰兩天之後又阻滯第3師團三天之久。惜因右翼友軍失利、增援部隊未及時趕到而陷入三面被圍、彈盡糧絕的境地,不得不放棄陣地突圍,但更為可惜的是,由於中國軍隊指揮失誤、通信失密、兵力分散、逐次投入等因素,白白浪費了140師將士血戰5天、力阻強敵換來的寶貴時間和戰機,以致後來投入的第10、第74軍等主力部隊遭到日軍各個擊破、損失慘重。



140師則因部署得當、指揮沉著,加以充分利用地形之利發揚火力,突圍堅定及時(如遲至24日突圍則日軍擊退190師後將對140師形成四麵包圍),雖在突圍中部分部隊一度失去聯繫外,按照李棠師長的回憶錄,全師傷亡3160人(按照《第九戰區第二次長沙會戰戰鬥詳報》,140師傷亡僅1119人,但該戰鬥詳報水分太多,下面再講),僅佔全師參戰實力的約25%。而日軍則遭到了會戰中最為堅強的抵抗,損失應不少於據險固守的140師。日軍戰史記載:“主力在栗山巷附近遭到敵140師的頑強抵抗”、“抵抗極為頑強。兩聯隊雖經力攻,戰鬥進展仍不如意”,“重信部隊方面,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等語。第3師團為日軍第11軍此次進攻之主力,以1個精銳主力師團對陣中國軍隊1個師,而結果竟然被140師遲滯了3天,損兵折將,遭受到了侵華以來最大的挫折,對該師團士氣也是一次嚴重的打擊。



會戰中,鄒洪暫編第2軍撿到敵人一份地圖,上面註明:“大頭嶺之第一四O師及大頭嶺以西之興隆山敵牟龍光部隊十分頑強。”圖上劃一箭頭,指示次日以飛機八架協助進攻大頭嶺及興隆山、桃花山陣地。當這份地圖呈報蔣介石後,蔣介石當場表揚:“第一四O師栗山巷、大頭嶺之役能抵制敵人的主力進攻,這不是第一四O師強了,而是敵人弱了,今後各部要學第一四O師奮力抵抗的精神。



戰後,第九戰區在戰鬥詳報中這樣評價140師:“第九五師、第一四。師於長樂街、伍公市、新市線,麻峰咀、李家塅線及撈刀河南北兩岸逐次猛烈反擊、側擊南犯之敵,予敵以重大打擊,戰績次優,擬請獎給該兩師各一萬伍千元,並頒給師長羅奇、李棠寶鼎勳章各一座”,雖然這份詳報充滿誇大、掩飾和責任推卸,對各部隊戰績和功過的評價更是有失公允,最後沒有被軍事委員會認可,其中的絕大部分獎懲措施都被軍事委員會推翻,但對140師戰績的評價還是符合實際的,只是列為次優卻顯失公正。



餘聲:10月17日,蔣介石親自主持召開南嶽軍事會議。對第二次長沙會戰進行總結檢討。



10月21日,會議宣布了對第二次長沙會戰的賞罰令:



一、第79軍渡河進攻長沙之先頭兩團,每團各賞洋5萬元。



二、第74軍57師指揮李翰卿陣亡,其家屬應先撫卹5萬元。



三、營田、湘陰、蘆林潭覆沒之部隊官兵姓名與戰績,應先行特報。第197師590團2營少校營長劉虞卿,與該營機槍2連1排中尉排長黃治國殉職,應予獎勵,照例撫卹。又第99師295團1營少校營長曹克人率部守備湘陰城,殉職官兵,應予特獎,由薛長官查報,再行核辦。



四、第10軍190師賴副師長傳湘陣亡,撫卹5萬元,並立傳。



五、第190師師長朱岳受輕傷,由司令長官擬定辦法呈核。



六、第58師師長廖齡奇臨陣脫逃,應即槍決。



七、第102師退後之各團長與政工人員,究竟是否臨陣脫逃,有無被俘情事,限半月內徹底查報。



會後,各部隊進行了對日作戰重要戰役之後最為深入、效果也最好的“全軍大檢討”。



第九戰區檢討:



一、對阿南惟几上任後敵11軍作戰方案的變化判斷失誤。



二、戰區作戰方案基本沿用上一次會戰舊案,無因敵情而相應變化,至會戰初期連續失利。



三、兵力分散使用,其結果是分別為敵之強大兵力集團擊破,損失重大。



四、選擇決戰地帶主觀隨意。以保守長沙為目的,將決戰地帶一再北推,卻非但不能形成決戰條件,後來連長沙也被敵佔領。



五、通信失密。初期因此失去戰場主動,後期查覺破密卻無備用密碼,只有如明語般續用數日,敵截取戰區追截退逃之部署,戰果大減。



六、作戰初期大雲山之役為敵所乘,致湘北正面兵力虛空,開戰數小時便被敵突破一線。



七、軍紀敗壞。師長臨陣脫逃者有之,敷衍命令不力戰者有之,貪功虛報、畏縮不前、不主動協同、遺棄傷員烈士、被俘變節甚至搶劫百姓、強奸民婦者均有發生……



楊森第27集團軍的檢討則細到各作戰階段:



甲、新牆河北岸序戰時期



一、敵情判斷似嫌主觀。



二、友軍彼此不相信,致乏協同。



乙、新牆河南岸至瀏陽河北岸作戰時期



三、部隊一般運動遲緩。



四、各級指揮員統率能力薄弱。



五、各部隊官兵紀律太壞。



六、奉行命令不徹底,甚至對所受任務取巧規避。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879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