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15 21:30:46瀏覽565|回應0|推薦0 | |
長沙會戰戰績最優師-陸軍第140師 該師前身原為黔軍王家烈25軍侯之擔部教導師。1935年3月26日在貴州赤水接受中央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十五師。秋調離貴州,先後調駐川北、甘肅、陝西等地。1935年10月改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四0師,下轄第718、719、720團,師長沈久成。 1936年10月,沈久成辭職,王文彥接任師長。1937年七七事變後,該師擴編為3旅6團(418、419、420旅),在貴州、四川、陝西招募新兵6000餘人(時貴州尚未建立徵兵機構,所募新兵均為志願兵,其中包括部分在鄉軍官、在任鎮長、小學校長、教師、公務人員、高、初中學生、商人等等,這些人員的加入對提高第一四0師素質及戰鬥力均起了重要作用),原三團依次改番號為836、837、839團,新成立835、838、840團。1938年1月底,奉命抽調419旅旅長方日英率第838、第840兩團補充在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中損失慘重的俞濟時第74軍,編為第58師174旅(方日英任旅長),140師旋即撤銷旅建制,保留835(由原836團改稱)、837、839團番號,原835團改為師補充團,不久撤銷。 --------- 保衛黃河,游擊晉南
1937年12月下旬,第一四0師奉令開赴徐州參戰,限兩週內整裝待命出發,待命期間,全師更換了武器,步槍一律換發為中正式步槍,各班排都增發了輕機槍,部隊配發了一批重機槍、迫擊砲和戰防砲等重武器。1938年元月8日,第一四0師從駐地臨潼正式出發,軍至靈寶接到命令:“暫駐靈寶待命”。2月,因晉南形勢緊張,第一四0師奉命開赴潼關編入黃杰國民革命軍 第八軍序列(該軍還轄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的第40師和另一支貴州部隊柏輝章第102師),並派一部到河南閿鄉、靈寶、陝州一帶沿黃河南岸布防,準備迎擊敵人。為使我河防部隊得以從容佈署,加強防禦工事,並掩護搶運聚集在潼關對岸風陵渡車站一帶的軍事物資,第一四0師奉軍部命令,派出一支機動部隊由潼關渡河北進,阻擊南犯之敵和掃蕩滲透到永濟、芮城一帶之敵先遣部隊。師部令836團團附王俊臣(遵義板橋人,陸軍第四軍軍官隊畢業)率本團1、2營及837團兩個連北渡黃河,赴晉南之運城、永濟、夏縣、芮城、平陸一帶阻擊日寇,滯敵前進。北渡部隊依託中條山脈複雜、險峻地形,發揮貴州部隊吃苦耐勞,長於夜襲和山地戰、運動戰的優勢,採用游擊戰術靈活機動地打擊日軍,當地民眾也在提供情報、嚮導引路、供給糧秣、協助守崗望哨、運送補充彈藥、搶救負傷官兵、掩埋忠骨等等,都對國軍以極大助力。所以第一四0師雖以不足一團之兵力,且分散活動至幾個縣之地區,但有當地民眾和地方武裝的大力配合和支援,是以能與數倍於我之敵相抗衡,並給敵以沉重打擊,共斃傷日軍500餘人,其中擊斃敵少佐大隊長1名,並俘獲20餘名,渡河部隊也傷亡副營長1人,連長三人、排長四人,士兵百餘人。幸有當地民眾協助,我方犧牲之官兵,均得以就地掩埋,受傷者均及時搶運過河,轉送後方救治。在此期間,遵照最高統帥部關於晉南國軍“以堅守中條山掩護黃河之安全為任務,在任何情況下不得渡過黃河右岸”的命令,第一四0師對部份欲渡河南撤的部隊進行了堅決拒止,僅允許傷病官兵渡河。因此,撤退到河邊之部隊只好向北岸兩側轉進,繼續與敵作戰。
馳援徐州,血戰禹王山
1938年3月,徐州會戰爆發,山東戰事吃緊,軍事委員會急調60軍及140師等部開赴徐州參戰。4月中旬,第一四0師由潼關、靈寶一帶乘火車運赴魯南增援。4月23日,就在60軍到達台兒莊後二日,全師到達車幅山站和台兒莊站下車,24日奉令歸預備兵團李延年第2軍指揮,置於邳縣、台兒莊後方,與第2軍擔任戰區預備隊,根據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示:“非不得已絕不使用”,後因戰事緊張,第一四0師奉命在台兒莊東南端之禹王山左翼及望母山(亦名王母山)一帶佔領陣地(與60軍銜接),並防守該地段運河一線,劃歸孫連仲魯南兵團節制。禹王山位於運河東北岸,是台兒莊的製高點,日軍佔據禹王山,便可控制大運河,向東可由縱深切斷隴海路,直取徐州;向西則可以居高臨下沿東側一路摧毀我台兒莊防線。
4月18日,日軍第10師團兵分三路開始攻擊,以步兵第33旅團為基幹的瀨谷支隊為右路,沿棗(莊)台(兒莊)鐵路向台兒莊進攻,以步兵第8旅團為基幹的長瀨支隊為中路,向蘭陵鎮、甘露溝、禹王山進攻,以由第5師團轉隸的以步兵第21旅團為基幹的板本支隊為左路,向向城、四戶鎮進攻。日軍3個支隊並列推進,但遭到了中國軍隊極為頑強的阻擊,直到4月底,只前進到蘭城店、禹王山、泥溝一線,尤其是在禹王山一帶,日軍遭到60軍的猛烈抵抗,雙方傷亡慘重。4月30日,禹王山守軍60軍184師陣地第一道防線被日軍突破,禹王山頂失守。李宗仁立即電令盧漢,不惜犧牲,奪回禹王山。因184師傷亡太大,孫連仲命令第一四0師抽一個團增援。第一四0師師長王文彥接令後,即派837團團長羅振武(該團幹部亦多為雲南人)率部增援,會同184師一舉收復禹王山,穩定了戰線。同日,蔣介石致電李宗仁:限三小時到。徐州李長官:仿密。訓令: (一)魯南方面:(1)敵之攻勢己頓挫。(2)決全線轉攻勢,加敵以更大之打擊。(3)石友三軍不攻郯城、不顧任何敵人之牽制,向敵後方挺進,並以一旅以上兵力向青島攻擊前進。(4)樊崧甫軍避開馬頭鎮據點之攻擊向敵主力後方挺進襲擊。(5)其餘守勢正面各軍可增加第五十、第一四O兩師全線轉移攻勢……此後,837團暫歸184師指揮,會同184師堅守禹王山主陣地。第一四0師主力則堅守禹王山左翼及王母山一線(5月9日,第一四0師奉李宗仁命令配屬60軍)。敵我雙方在此展開了激烈的拉鋸戰,在日軍優勢的砲火轟擊下,國軍死戰不退,日軍無法從禹王山、王母山嚮台兒莊突破。戰至5月14日, 60軍因傷亡嚴重,奉令將禹王山等防地交由第一四0師接防。18日,第一四0師全面接替第60軍防務。在掩護第60軍撤退後,第一四0師與日軍形成孤軍作戰,直到5月20日奉令撤退前夕,日軍始終未能越雷池一步。而在16日,由於日軍南北對進,已經形成了四麵包圍徐州的戰役態勢,徐州地區的中國軍隊主力陷入了極度危急之中,李宗仁已命令放棄徐州,全軍進行戰略轉移。18日,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和徐州最後一批守軍也已經撤出徐州。19日,已成為空城的徐州被日軍攻占!為掩護主力轉移,第一四0師成為了整個徐州會戰最後撤離的部隊。其835團劉植齋(湖南芷江人)第1營在完成阻擊任務後,5月22日才開始撤離前線,該營在撤退過程中被日軍包圍,經反复衝殺,傷亡官兵近百人才突出包圍。第一四0師退到徐州時,戰區前線指揮部已逃無踪影,與友鄰部隊也失去聯繫,只得在日軍重圍中邊打邊撤,途中在敵機不斷的轟炸掃射和敵騎兵、坦克、機械化部隊追擊下被攔腰沖散,各部傷亡、失散不斷加大,聯絡中斷,建制紊亂,最後被日軍分割成兩部。一部千餘人由師長王文彥、參謀長溫靖率領,退到皖北的靈壁,泗縣,經收容共得官兵兩千餘,奉孫連仲命令組成第2集團軍游擊總隊,在泗縣、馬公店、雙溝、五河、新集一帶阻擊日軍並掩護友軍收容轉進,師長王文彥、參謀長溫靖等人則隨孫連仲化裝由淮陰方向通過上海、香港撤往武漢。6月19日,該部在當地群眾和地方組織的掩護下利用明光車站日軍防守薄弱處突圍抵達六安,後改編為835團抵達武漢回歸第一四0師建制。一部由839團團長羅振武帶領,收容一千餘人,經亳縣、項城、汝南,過駐馬店到信陽,後也開往武漢歸還建制。
徐州會戰中, 第一四0師血戰禹王山、王母山,予敵以沉重打擊,但835團中校副團長王俊臣、少校團附李宗三及師教導隊隊長張我威、營長陳英華、李昌榮陣亡,全師犧牲營、連、排長3、40人,共傷亡官兵3000餘人。
武漢會戰,忍辱負重
徐州會戰後,第一四0師在武漢稍事休整後即轉赴湖南平江整補,在補充貴州新兵三千餘人後恢復3個團的建制。1938年8月,第一四0師移駐湖北荊州及沙市整訓待命,此時,師長王文彥與駐畢節第八補充兵訓練處處長宋思一(貴州貴定人,黃埔一期及陸大特二期畢業,曾任何應欽副官、張貞獨立第4師政治部主任、楊勝治第10師副師長、蔣伏生第83師副師長、蔣介石隨從參謀、中央軍校管理處長、武漢分校政訓處長、衛立煌總部駐太原辦事處長兼交通處長等職)對調,宋思一到任後,一邊整軍備戰,一邊通過何應欽關係從軍政部領取到一批新武器裝備部隊。
武器剛領到手,第一四0師就接到第九戰區命令:立即開到鄂南金牛南端的太平塘,以掩護武漢側翼的安全,歸李延年第11軍團第37軍建制。此時在金牛一帶負責防禦的是李延年的第11軍團和關麟徵的第32軍團,這些部隊的番號不少,但是完整而有戰鬥力的部隊不多。第一四0師雖然新兵較多,但算得上生力軍,不想部隊剛進入陣地,剛好陳誠一個電話打到了李延年那裡去檢查防務,因武漢形勢危急,而太平塘防線就只有剛整補好的第一四0師駐防,陳誠心裡一急便說:“第一四0師幾個'寡'團有何用,將它分給其他各師作補充行了。”李延年回答:“宋思一是我的同學,第一四0師是軍隊的番號,我不能任意撤銷,長官有命令,我照辦。”大敵當前,陳誠也沒再堅持。但宋思一是貴州人,是何應欽親信,由於陳何素有矛盾,因而心生敏感,感到受到莫大屈辱,這也為其後來辭職埋下伏筆。23日開始,日軍第9、第27師團向金牛一線猛攻,雖然中國軍隊打得很頑強,但還是被日軍撕破了防線。24日,仙女橋、太平塘方面第11軍團第9、第一四0師陷入混戰狀態,第2兵團派75軍前往增援。次日日軍攻入金牛。26日,第32軍團撤到金牛以北地區,第11軍團則奉命向蒲沂轉移。第一四0師當面,各團多次打退日軍進攻,與敵鏖戰到中午,李延年打電話給宋思一,武漢已經失守,命令第一四0師馬上撤出戰場。宋思一以現在兩軍交火甚熾,馬上撤退會引起混亂,造成不必要的傷亡,建議等天黑以後再撤,李延年不置可否,丟下一句“你好自為之”,就放下電話率部走了。第一四0師只得繼續戰鬥至入暮,戰事稍息才撤出 地,該師又成了武漢失守後最後一支撤退的部隊。
1938年9月,轄屬第二軍。
第一四0師撤出太平塘后,轉戰於陽新、通山之間,10月20-25日曾與第9師在陽新新街、白馬山、魯家山一帶激戰5天阻擊日軍,後接李延年命令撤至蒲圻縣迄西一帶高地,以遲滯敵人的前進。
835團在轉移途中,發現有日軍一部正準備集結,企圖側襲友軍,立即令1營向該股日軍突擊,日軍倉促應戰,大受打擊,交戰不到半小時即向後潰退,斃敵三百餘。由於835團系奉命兼程到新陣地佈防,責任重大,不敢戀戰,便沒有繼續追擊,使殘敵僥倖逃走。
第一四0師出其不意襲擊敵人,打了一個勝仗,而且繳獲頗豐,大大提高了我軍士氣。軍團長兼第2軍軍長李延年獲悉後也興奮不已,馬上致電第一四0師,通令嘉獎。
金牛一線失守後,第2兵團司令張發奎將手頭部隊劃分成三個集團,守備西起長江江岸嘉魚縣東至通山縣慈口一線陣地。左地區為第11軍團,中央地區為第1集團軍,右地區為第75、92軍。
11月初,日軍再次向國軍陣地發起進攻,由於國軍各部歷經惡戰損失很大,此時已殘破不全,防線很快被敵突破,第一四0師朱皋839團關王廟陣地也曾一度失守,致使位於該團後方的37軍軍部遭受日軍襲擊,軍團長李延年勃然大怒,聲言一定要送交第九戰區軍法查辦,軍長黃國粱也準備殺朱皋以正軍紀,但經查實責任不全在朱皋一人,且該團在團附牟龍光帶領下又很快恢復了陣地,朱皋才得以免死,被就地免職,團長一職由牟龍光(1939年初,升任840團團長)代理。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