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感恩的海豚
2014/05/20 11:12:14瀏覽39|回應0|推薦0

根據報載,嘉義縣布袋港的高姓等兩名漁民,在布袋外海捕撈鯧魚時,意外的捕獲一頭三百餘公斤重的海豚,於是將牠運回布袋漁市場拍賣。當時,有人表示,這麼大的海豚應該把牠劈成兩半,才好運載。奇怪的是,這隻海豚竟流下眼淚,口中並發出哀怨的聲音。



在場的三名魚販目睹這個情景,同情心油然而生,在徵得漁民的同意後,各掏腰包,以三千兩百元買下海豚,並立即將牠放回布袋港中。但這頭海豚卻在布袋港內游了兩天,並常常伸出海面,向陸上的漁民「點頭」。
 
漁民們擔心牠滯留布袋港內,會被港中行駛的漁船撞傷,於是撒網將牠再度撈起,並請布袋海防部隊戰士,以快艇將牠載到布袋外海放生。
 
海豚之所以流淚,並哀怨的聲音,顯然牠已知悉其將面臨死亡的威脅;而三名魚販目睹此一情景,感動之餘,特發慈心集資將之買下放生,海豚重獲自由身後,依依不捨的徘徊港內,不時的向岸上的漁民「點頭」致感恩之意,可見得豈只是人類,連動物亦具有靈性之說是正確無誤的。
 
孟子曰:「君子之異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俗語云:「上天有好生之德。」故天地之大德曰「生」,生者生命、生機也,生命是天地間最寶貴的東西,因此,一個修道君子首重是否具有慈悲惻隱之心,而這「不忍」之心,即是仁心、慈悲的呈現。所以,仁心展現的範圍,當不侷現於人類,而是推及於萬物的;而這種「眾生平等,民胞物與」的情懷,即是慈悲的最高精神所在!
 
本文所給予我們的啟示,除了旨在闡述動物界亦具靈性外,人人本有慈悲惻隱之心,時時均可從每一個人的身上顯現出來;只是,這一念之仁,世人大都無法擴而大之,或持之以恆,以致時而大開大顯,時而隱晦難明。是故,如何激發其心、安住其心,實在是一個修道士極其重要的課題也!
 
良知與理性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人循著良知的指引,去行其所當行,不為其所不當為之事。若人的思想、言語、行動,不受良知的約束與驅使,則雖有良法美制,不足以鼓舞其為善之心;雖有嚴刑峻法,不足以警戒其為惡之念。

良知是個人在道德上的自覺、自動、自發,是道德的行為,絕不能只是偶然的行動。必先具有為善之心意,與絕惡之覺悟等先決條件!!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6449lcky&aid=1347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