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16 17:22:14瀏覽65|回應0|推薦2 | |
香嚴智閑是宋代末葉的一位禪師。他本是百丈懷海門下的學生,那時他雖然才氣煥發,博通經點;而且思辯敏捷,但始終未悟禪道。百丈遷化後,他便追隨百丈的大弟子為山靈佑禪師。有一天為山對他說: 「我聽說你在百丈先師地方,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是你聰明伶俐,智解辯捷;但生死大事則不同。請你告訴我:父母未生我之前,什麼是本來的面目?」 香嚴被這一問弄茫然不知所對。他回到住處,將平日所看的書本重翻了一遍,想找一句回答為山的話,結果枉費工夫。於是履履乞求師兄說明或給他一點線索,但他的師兄每次都說道: 「我所說的只是經驗,跟你毫不相干!如果我現在替你解說,將來你一定會罵我。」 香嚴絕望之餘,感嘆地說:「畫餅究竟不能充饑啊!」就將他的參考書和筆記付之一炬,並且發誓說:「今後再也不學佛法了!」 於是他含淚離開了為山,做了一名行腳僧。後來,他到了南陽,見到老前輩慧忠國師的遺跡,就自認是這位國師的守墓人而棲止於此了。 有一天,他在園中除草時,偶然的拋出一片瓦礫,「啪!」地一聲擊中了一株翠竹,發出清脆的聲響;這一擊突然迸出的聲波,傳入耳裏,留入心意識裏,彷彿觸動了內心深處久未撥動的琴弦,發出了悅耳的共鳴||他忽然省悟了父母未生之前的真正自我!因而禁不住歡呼雀躍地大笑起來,接著作了一首偈,以記其事,其詩是這樣:「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它立刻返回他所住的茅舍,淋浴、焚香,遙禮他的師兄為山,並且讚嘆道: 「和尚啊!您的大慈大悲之恩勝於父母!當時您如果為我說破了這個秘密,那有今天頓悟之事呢!」 為山的確高明,他知道香嚴熟讀經書,但卻食古不化,以致遲遲無法開悟,所以逼他拋卻所學,放下知障,以自家的真面目去面對一切之外緣。香嚴雖不明師兄用心良苦,但當他心無所求,呈現如如實實的自我時,終因破空傳來一聲脆響而當下大悟;雖然是來的巧,不如說是因緣成熟吧!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道本不可言說的,因為道只能靠領悟、體證,一旦落於言語文字等名相上,則恐有違道之本意了。因此,對道之體悟也往往因人而異的,有人因棒喝而開悟,有人因一句話而開悟,然而,開悟並非得道之意,而是剎那間心靈上的一種領悟或發現;或可從這新的發現而重建自己的人生觀,或可從這領悟中釋懷心中的煩惱或重擔。 但要強調的,頓悟的方法與過程,並沒有主觀的標準,它是各人修各人得的,就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它是不可學、不可說的,像香嚴禪師他能以石擊竹「聞聲」而頓悟,但是輪到我們以石擊竹時,能有相同感悟嗎?答案是不可能的! 悟,即是內在智慧的顯現,它能讓我們清楚地認識真理的存在,以及認清自己應負的責任;然而,行,才是成就一切的不二法門! 有智慧即能觀透世間的無常,解開人心的癥結,徹悟本來應行的中道,達到和樂安祥,無我執、煩惱、痛苦的境界。 有智慧才能產生不間斷的正確行為,能給人們慈悲,如在黑暗中點燃燈火,照耀一切。 所以,智慧在內能解脫自己之苦,在外能解脫眾生之諸苦。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