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論大話新聞立場與政媒市場結構關係
2008/03/29 23:57:40瀏覽2971|回應8|推薦8
年3月22日對台灣700多萬人來說,是個值得放鞭炮的日子,但也同時有500多萬人等著看好戲。或者說,他們等著下一個四年的到來。

個星期的今天,全台灣有1000多萬人投下神聖的一票。但在這天之前,三立的大話新聞,還是站在泛綠的政治天平上,質疑另一位候選人的各種事情。一個星期後,這樣的情況卻變了!!

於政論節目,我沒有太多的偏好,我只知道想要知道藍的如何虧綠的,就要看2X00全民X講,想要知道綠的怎麼貶藍的就看大X新聞,這幾乎是有了有線電視以來不變的立場與媒體生態。

今天卻看到大話新聞可能轉型的新聞,我有點詫異,倒不是為了鄭主持人的立場而詫異,而是為了三立可能的狗腿行為(目前無法論斷)而詫異,甚至不齒。

天你明明白白的為民進黨偏頗,並不會讓你喪失些什麼,甚至換得死忠支持(這應該任何都清楚),但換了主政者,就沒了立場?這不應該是個媒體有的思維。難道繼續罵馬英九沒有前途嗎?繼續與民進黨共進退不好嗎?台灣已經非常缺乏綠色的大眾媒體(地下電台就不用說了),擺開平面報紙,四大報聯合藍、中時藍,自由綠,蘋果不藍不綠,不算蘋果,綠色也僅佔有33%的政媒市場;有線電視,從年代到TVBS,51台到56台,只有兩台可以看到與藍色相反的新聞角度,也是33%的政黨市場;無線電視,中視夠藍,華視雖有江大俠,但在股份上、性質上趨於公共電視台,台視則是立場不甚明確,唯有民視種出一片綠地,即使如此,綠色頂多佔有50%的政媒市場。(我不想讓公視淌到政治立場混水)

樣計算下來,光看影響力較大的大眾媒體部份,電子與平面都加起來,真正明目張膽綠的只有4/13(加蘋果就是4/14,約28%),也就是約30%的綠色勢力,其中民視就佔去兩個名額(有線無線都有),反過來說,70%是藍天,這樣算下來,三立還要改變嗎?

設三立真的開始往中間偏移,甚至誇張一點的假設,他們改到泛藍吧!那麼政媒立場將剩下約23%的綠色勢力,這能看嗎?三立的重要性還需要證明嗎?從另一角度來看,深藍與深綠的比例,聯合+中視+中天+TVBS,民視+民視+三立,仍舊是綠色偏弱,三立還是要退嗎?

馬潮,已經持續了一週,這讓我想到當初阿扁當市長和總統的時候,也曾有一段瘋扁潮,那時候綠色政媒雖然在數量上不敵藍媒,但氣勢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在已經過了一週,人民的期盼我不知道有沒有比2000年更盛,我只知道2008年3月29日開始,監督的力量與批判的聲浪應該要轉的更大聲,原本就是愛之深責之切的媒體我沒話說,但與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的媒體,特別是電視媒體,請堅持你們的立場,台灣進步的動力之一,你們不應該缺席。

我還是要加一句,參與的同時,請也堅持對任何議題的合理性、正當性去推論與質疑。這才應該是反動力量所需要的批判基礎。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bnone&aid=1736925

 回應文章

執政者的對面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媒體可以有立場..立場須符合公道與正義
2008/04/02 13:40

如果媒體堅持某立場..例如立志監督在野黨..或是貫徹監督某政黨..只要秉持公道與正義..雖然談不上多偉大..也仍有受人尊敬與信賴之處..

另外..對於扁市長與馬總統的藍綠媒體觀..

個人認為..歌誦扁市長的時代..媒體不挺藍不會有人歸類為挺綠..到了歌誦馬總統時代..不挺綠卻被視為挺藍..藍率的標準到底是誰訂..又為何而訂..值得深思...

吹喇叭(tbnone) 於 2008-04-02 14:27 回覆:
不挺任何人,不代表有立場或是沒有立場。這次新總統選出來後,讓人感受到國民黨乃至於泛藍,有點報仇的感覺(個人感受),那股氣氛比起阿扁市長或是阿扁總統時代要恐怖。因為氣勢有點過於一面倒向新總統,所以顯得挺綠變得有些珍貴或是稀奇,加上本來大眾媒體就是偏藍,更助長這股重藍輕綠氣勢,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很不願意看到再有其他媒體轉向其立場,就算往中間走,也等於助長這股氣勢。

再說,藍綠標準是非常模擬兩可,非常容易越界,非常容易改變定義的。我想原因之一,來自於中間選民或是說沒有特定支持黨派的民眾。如果這樣說合理的話,那麼假設這次選舉結果,只差了5-10%之內的差距(不論誰高於誰),我想您所說「馬總統時代,不挺綠卻被視為挺藍」的情況,應該滿有可能削弱一點。

至於「藍綠標準為何而定...值得深思」,的確,而且我覺得這樣的標準討論到最後會走到哲學層次去XDD

臭滷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挺新台幣啦
2008/04/02 05:55

會轉變很簡單 : 有利可圖而已。

資本主義運作下每個人都要找自己的利基點生存下去。

媒體也是一樣啦 ! 不管平面或電子媒體,燒起錢來是很恐怖的。

今天罵國民黨有市場,改天如果捧國民黨有市場,

你且看看他如何轉變 !

待在學校學新聞傳播該有何種道德期許是一回事,

真的到市場上廝殺那只有叢林法則可以用。

活下來的不見得是我們想像的優(質)勝、劣(質)敗,

能抓住最多資源的才能存活。

唯一能規範的只有法律,道德只能拿來譴責而已 !

吹喇叭(tbnone) 於 2008-04-02 14:17 回覆:

現況確實是如此
但如果大家都這樣想,媒體就真的沒救了(雖然很多人認為早就沒救了)
終究媒體不像是其他企業
他必須有些不同於其他企業體的責任要擔
但也同時要靠賺錢來生存
確實有些矛盾衝突的地方
如果只是消極的默認市場法則
我真的不敢想像只有藍媒的媒體環境會有多恐怖

我說比較誇張的講法吧!
因為今天有些閱聽人認為媒體不甘我的事,所以覺得媒體要怎樣也不會影響我
當事不關己的時候,當然關心程度、重視程度會低,這很自然
所以很多人只會罵媒體,只會指責那些媒體
但有時候只是謾罵,而沒有想到其實媒體無時不刻在我們身邊影響著
反而對媒體環境沒有太大幫助
假如意識到「指責媒體」這件事情事關己身
我想很多人就會發現,如果沒有媒體如果失去有批判力的媒體
這個社會資訊其實是會變得有缺陷
當然網路可能可以成為新的訊息管道
但大眾媒體,特別是電視,比起其他媒體,他經常發生影響力
而這些影響力必須讓更多人知道是和自己以及身邊的人事物息息相關的
才會讓所謂講臭了的新聞道德新聞義理發揮作用

當然
學校教的和現實社會絕對有很大的差距
但至少學過之後,
知道什麼是合理、長遠的媒體義理
知道什麼是違背社會公義(公益)的劣質媒體
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或是盲從
當大部分的人都瞭解媒體如何運作
當社會的氛圍都是圍繞著公共利益打轉時
我想媒體會有所改變
只是還沒讓全民對媒體識讀成熟之前
還沒有養成媒體識讀的「習慣」之前
會有一段滿長的陣痛期就是了


烏托
凡有色彩,便應被譴責
2008/04/01 23:01

請問媒體為什麼要分藍綠?

媒體的責任就是做好監督的角色,如果有所謂的藍、綠,都是該被譴責的媒體,因為他們都失去了公正的性質。

所以,我們不應該去鼓勵媒體有色彩,而是要譴責所有有色彩的媒體。這才是現代公民該有的立場。

吹喇叭(tbnone) 於 2008-04-02 01:43 回覆:
媒體為甚麼不能分藍綠?就算不分藍綠吧!那可以分商業與不商業吧!難道不靠向任一政治意識形態而去靠向商業利潤,會比較好嗎?我想,媒體終究是商業體,很多思維仍舊以追求利潤為基礎,包括政治意識形態。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紐約時報算不算是個平面報紙的正面典範?美國三大電視網也都出過非常有名的主播,他們也有特定的政治傾向,但他們算不算是「公正」的媒體?假如你認同這些傳統具聲譽的媒體,那麼他們也總是帶著特定的政黨傾向,但他們也仍舊是受全球尊重且具公信力的媒體,所以有政治色彩和有公信力、公正之間沒有衝突。只要探討公共議題時合理合宜(縱使偏向某一政黨也無妨),並負起守望社會、教育閱聽人責任的媒體,我想應該都是值得大力鼓勵的好媒體。

再說,「譴責有色彩的媒體」的相反,就是贊成沒有色彩的媒體嗎?假如「沒有色彩」的意思是指「公正」,那麼何謂「公正」?我想應該很難找到「公正」,因為只要是在媒體上面出現的事情,都是經過二手處理,只要不是在現場看到的事件,都是二手事件,所有出現在報紙上電視新聞上的新聞,都是二手的,都被記者編輯重新整理過,既然都是二手的,要如何要求他完全「公正」?這就像人與人相處,很難毫無立場,就連最公正的法官都可能被質疑不夠「公正」,同理,媒體終究是人在經營,人在報導,很難有所謂的「公正」。假如這樣的說法成立,那麼有點偏頗的立場或是政治色彩應該是可欲的。

最後,我應該沒有「鼓勵」媒體有色彩的意思,只能說我接受媒體可以有色彩這件事情。所以以台灣目前的狀況,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改變媒體政治意視型態的情況下,我寧願選擇有力且有理的監督媒體,能夠與執政黨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質疑去督促執政黨以求更進步的社會發展,而這樣的責任,讓綠媒來擔起,應該是合適的,我想這也是目前檯面上所有媒體中的合理選擇。這同時也是我不期待三立可能轉變立場的原因(但我只是個小咖,我的「期待」也只是空談)。當然,如果有任何更合適的媒體或是選擇,大家也可以提出來切磋討論:)

脫掉眼鏡吧
綠媒真的比較少?
2008/04/01 18:16

很多人都只是用以種很簡單的二分法來看問題,老實說,民進黨之所以失敗的這麼慘,就是一直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所有問題都是別人的錯,明明綠媒的數量遠大過藍媒,向台視/華視/客家台/原民台/三立/民視/八大,更不要說無線電台,綠色和平/寶島知音和數不盡的地下電台,竟然還會說是媒體弱勢。但是請大家記住一點,陪體是監督政府的,所以沒有盡到監督之責就是失職。至於在野黨,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批評,因為沒有權利者自然沒有義務。

至於媒體是否有過褒或是過貶,我想這是一種商業考量,我覺得不用太過苛責。政治人物要進廚房就不要嫌熱。一個公眾人物一定會被用放大鏡檢驗的。那是宿命,陳水扁如此,馬英九亦是。但是不要將過錯推給媒體。並竟政治人物是:成也媒體,敗也媒體。想當年,陳水扁可是媒體寵兒。真的,不要忘了這一點。

吹喇叭(tbnone) 於 2008-04-02 01:14 回覆:
在下見識不廣,如果要把台灣所有大眾小眾媒體都加起來做觀察,恐怕力有未逮。所以我在文章有特別指明「大眾媒體」,如果要加上地下電台還有地區性媒體,確實可能綠媒可以與藍媒一較高下。另外,我個人不太願意在公廣集團尚未成熟之前,把他們和過多的政治意識形態扣連太多,所以不在討論之列,當然這純屬我個人想法。若去掉公廣集團,我想大眾媒體的量上面,仍舊藍媒佔去2/3以上,假若真要比較台灣所有媒體,那就是我鞭長莫及的領域了:)。







Taiwan Ker
三立從未改變過
2008/04/01 12:39
三立從未改變, 和地下電台一樣, 永遠只反國民黨是確定的! 國民黨在野他捧執政黨, 國民黨馬上要再執政了, 他改成監督政府, 沒錯啊! 因為, 他反國民黨.

夢連達
我認為大話的問題不在媒體平衡
2008/04/01 10:34

姑且不論偏藍與偏綠媒體的數量是否真實反應藍綠選民的比例,我認為,大話新聞之所以需要被慎重討論,原因在於該節目的刻意扭曲事實、支持特定人選並且甚至到後來左右民進黨的路線,透過民進黨的執政身份,竟然能掌控台灣人民這幾年來的生活,尤以2004年以後為甚。我是否在誇大?危言聳聽?一個小小的節目竟然有如此大的功效?以筆者的親身體驗,事實上筆者的深綠父母也有份,因為他們就是非民視、三立與自由時報不看,長久下來,就算媒體已經悖離事實,他們也渾然不知,最後連最基本的道德觀,也與從小教導筆者的相去甚遠,那500多萬的選民,心中所想的應該跟我父母相去不遠。深綠選民其實有習慣性的悲情意識,就算是民進黨已經執政8年,他們仍有很深的被迫害感,因此習慣相互取暖,連世界變化如何也渾然不知,只知道就算餓肚子也要支持民進黨。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導正其思想乃是台灣邁向更成熟的民主過程中,全社會共同的課題。

台灣是個小國,要生存,身段就要靈活,如果有500多萬人無法達成共識,始終指著領導人的鼻子罵:賣台!請問如何施政?更別說這500多萬夠兩個電視台跟一個報紙吃香喝辣的了,如果不趕快進行觀念再教育的過程,難保再經過幾年的洗腦,深綠同胞會不會變成我們都不認識的台灣人。

吹喇叭(tbnone) 於 2008-04-01 11:40 回覆:
其實我擔心的就是盲目的認定某一政黨
而媒體卻是促成盲目民眾的幫手
這不是在貶抑民進黨或是他們的支持者
這當然更不是在說民進黨都是靠煽動或是激情而偉大
他們是因為身負兩黨平衡與國家進步的責任而偉大
既然責任如此重大
尤其是現在處於檢討期的階段
是否在教育選民、黨民、國民的任務上
應該重新思考如何再博得離開的中間選民的認同
既然長久以來的民進黨思想基礎已經開始鬆動
那是不是需要有所改善?
而這個時候,如果媒體氣氛又一片藍天白雲時
偏向綠色或是民進黨的媒體是不是應該讓投長昌的500多萬人
不那麼無助並且負起媒體的教育、守望之責?
不論任何身份都可以有所偏頗
只是當你在偏頗的同時,是不是能夠想到這些守著你們的民眾
是如何受到你們的影響?
你們背負的責任僅是一言興邦一言危國的一線之隔。
請媒體戰戰兢兢面對現在與未來執政黨與在野黨的關係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的淺論真的是很淺
2008/04/01 10:23

媒體不是用藍或綠的光譜去區分,

這是最浮面、表象的分法,

繼續挺綠也未必非要挺民進黨,

挺綠也未必是挺「撕裂族群」、「鎖國」、「民粹」,

甚至,何謂綠,何謂藍,在選後都要重新打破定義,

用這種很制式的綠=民進黨,不挺民進黨就是失衡,真的很怪。

吹喇叭(tbnone) 於 2008-04-01 11:23 回覆:
簡單說,「量變產生質變」是我相信的道理
也是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
假如這個國家政黨與媒體大部分都是偏向執政黨
那不是失衡嗎?
就算三立不挺民進黨也不挺國民黨
也不會改變現在失衡的狀態

挺綠能不能與挺民進黨劃上等號?
這問題其實很耐人尋味,我不敢下定論
或許不該說「挺綠=挺民進黨」
但我相信挺綠應該有非常大的比例是民進黨傾向

從政論節目看媒體的政黨色彩或是媒體如何操弄政黨符號
足以寫成一篇豐富的碩士論文
僅以顏色區分台灣媒體失衡與否確實有失公允,而且膚淺
但換個方向來看
不論從媒體的股份、董事長、總經理以及各級長官與政府或是政黨的關係
或是從
報導方向、呈現的角度來看
我還是認為媒體的政治傾向光譜不但極端而且偏向國民黨或是泛藍
又或者可以說,台灣並不缺挺藍或是挺泛藍政黨的媒體,缺的是相反的那一端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都不要那麼極端)

今天大話新聞的可能變化,可以判斷為「向權利靠攏」或是「為利潤著想」
但不論企圖、手段、邏輯為何,在「議題」的呈現上,勢必有所改變
至於改變是否如我所說,朝向泛藍發展,這就要再觀察。

還有何謂「藍」「綠」應該也沒有人去定義過吧?
如果是這樣,那就只好用我的感覺去定義(當然,任何人都可以不同意我的定義)
選後的藍綠定義是否會被打破?其實我想就算有改變,也是很微幅的
中間選民就算到了2012年還是會觀望,2008年偏藍只代表2008年
2012年藍綠定義重新來過,但超過半數的人政治傾向光譜仍舊不會有大改變

最後,挺綠的確不等於「撕裂族群」「鎖國」「民粹」(我好像也沒有這樣說)
更何況我非常認同民進黨強調「進步意識」,這對台灣民主或是媒體發展很重要
再說,真要討論「撕裂族群」這類話題,藍的不也是一樣?
就我認為,所有政治人物都差不多,都會搞民粹
只是我希望在野黨能夠不要亂了陣腳,重新準備好
同理,政論節目或是媒體立場也一樣,只要有憑有據有理,立場再偏頗都值得
因為「量變才會產生質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原因
2008/03/30 12:23

這也是為什麼

綠的好事無人知,壞事傳千里的原因 !

媒體的力量就是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