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低中高海拔常見動物
2020/12/16 12:14:49瀏覽14167|回應1|推薦0

一、低海拔(常綠闊葉林=樟殼林)

過去闊葉林中的野生動物相當豐富,如今因為人為的開發或捕捉,已經愈來愈少了

1.斯文豪斯攀蜥

廣泛分佈於臺灣本島平地至1500公尺以下低海拔山區。為樹棲性,以樹林邊緣為主,樹叢旁的小徑,或是大樹樹幹上都不難發現其蹤跡。

體長約8公分,最大全長可達31公分的蜥蜴,是臺灣產攀木蜥蜴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主要以昆蟲或是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台灣特有種。日行性,具有強烈的領域感,通常一棵樹只容得下一隻雄蜥,雄性個體發現有動物接近時,警告的代表性動作便是伏地挺身來宣示領域,便會將喉部擴張,同時喉部的白斑也因喉部顏色變暗而更加顯著。大多是以褐色或黃褐色為主,體色會隨著環境的不同,而做小幅度的變色,以增加隱蔽的效果。

2.珠頸斑鳩

頭頂鼠灰色,後頸下部至頸側黑色有白色斑點。身體上部灰褐色,下部葡萄酒色。喜停在電線或電線桿上,常飛落地面漫步覓食,以穀類及種子為食物。

珠頸斑鳩的主食是果實、穀物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也會捕食昆蟲。主要在地面上覓食。有水時也會喝水,他們喝水的方式是俯身吸水,與其他鳥類不同。如果地點許可,它們也會用水清洗身體。它們是典型的陸生鳥類,一般在草地和農田中覓食。全年都會繁殖,常能在樹木、建築物的邊沿甚至是地面上發現它們的巢穴。

通常鴿子會有白色的鼻瘤(賽鴿的白色鼻瘤,有一些說法認為說賽鴿的鼻瘤對導航有一定的影響,也有一些說法說鼻瘤較大的鴿子會飛得比較好。)

3.灰頭鷦鶯

留鳥。體型嬌小。出現於草生地、灌叢,常側站在草莖上。飛行時呈波浪狀,尾巴上下擺動。主要食物為昆蟲。海拔分布於0至700公尺。

雖然是常見的鳥類,棲息在高草叢或灌叢中,嬌小的他們動作快速而靈活,以致不容易多觀察。當聽見「嘖、嘖、氣死你得賠(台語)」或是「咪」的單音或連續音,就可以將目標對準聲源。找看看能不能看見頭灰色,背面橄欖色,尾巴長長的小鳥跳動或飛出來,那就是灰頭鷦鶯了,相似種為褐頭鷦鷯。

4.綠繡眼

全台低至中海拔區域普遍可見。體長約11公分。背部大致為黃綠色,腹部白色。喉至上胸、尾下覆羽黃色。具白色眼圈,眼先有一黑帶。

 非常適應人類營造的綠地環境,因此人類聚落附近常見、成群生活,規模約20-50隻,以昆蟲為主食,亦會吃花蜜、花粉、果實等。

5.黑枕藍鶲

黑枕藍鶲棲息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次生林及闊葉林;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棲息於枝椏濃密且蔓藤糾結之密林中。繁殖期則成雙確保其領域,覓食時常棲於樹梢,飛行捕蟲動作靈活,令人嘆為觀止。黑枕藍鶲性機警且好動,因此不易很清楚的觀察。

鳴聲清脆宏亮;營巢於小樹枝椏上,極精緻,呈倒錐形,以細草根、草葉、樹皮纖維或或苔蘚構成,外壁以蜘蛛網編織而成。聰穎過人的黑枕藍鶲(染布鳥),全長15-16 公分,為台灣特有亞種。常發出宏亮似「回!回!回!」之連續叫聲。

雄鳥全身以鮮藍色為主,後頭有一黑斑,前頸下有一黑色細橫帶。背部略帶灰色,腹部以下為灰白色,上嘴基部內側黑色,腳黑色。雌鳥頭至頸部為灰藍色,上嘴基部內側黑色,背部大致為灰褐色。分布於全島各地山麓至低海拔山區的常綠闊葉樹林,為普遍的留鳥。

6.白頭翁

白頭翁喜歡將巢築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築碗形巢於陽台花木、樹叢盆栽之中。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間,如果見到一隻白頭翁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過不了多久,另一隻白頭翁飛過來,兩隻鳥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牠們在互唱情歌了。

白頭翁體長約17到22公分,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耳羽後部有一白斑,此白環與白斑在黑色的頭部均極為醒目,老鳥的枕羽(後頭部)更潔白,所以又叫「白頭翁」。

7.烏頭翁

台灣特有種,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烏頭翁是臺灣特有種,只局限分布於花東地區和恆春半島,除了在西部的枋山、楓港及東部的蘇澳、立霧溪中游以下等區域,與白頭翁之分布重疊且有雜交混血的現象。根據1984年徐芝敏的研究,烏頭翁及白頭翁在鳴聲、行為、生態需求等方面都極為相似,外觀上較顯著的差異僅在頭部的羽色有所不同。

身長約18公分,雌雄羽色相同,頭頂至後頸部羽色烏黑,雙頰、耳羽及喉部皆白色,嘴角有一橙色小斑點,具黑色顎線,背部、翅膀及尾羽橄欖綠略帶灰色,胸部淡褐色,腹面白色。嘴與腳皆為黑色。

8.高砂熊蟬

體長約41 - 46mm,體色黑色或黑褐色, 前翅脈及前翅緣脈綠色,高砂熊蟬的雄蟬發音器橙黃色。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出現於 5 - 9 月, 常見於喬木上鳴叫,為台灣普遍的蟬種之一。

有特別的金屬光澤(台灣熊蟬也是,但是體型較大),上翅透明,前半部的翅脈是綠色。雄的高砂熊蟬腹瓣是橙色,這也是牠和台灣熊蟬最大的差別。

9.台灣野豬:

吻端明顯較家豬長。台灣野豬跟山羌、水鹿一樣式偶蹄動物,但只有台灣山豬是非反芻動物,跟人一樣只有一個胃。

(反芻,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將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裡再次咀嚼。 反芻動物採食一般比較匆忙,特別是粗飼料,大部分未經充分咀嚼,就吞咽進入胃內,經過浸泡和軟化一段時間後,食物經逆嘔重新回到口腔,經過再咀嚼,再次混入唾液並再吞咽進入胃的過程。)

10.山羌

日行性鹿科動物。植食性。雌山羌頭部有黑色盾狀紋路,雄山羌頭部有Y字型黑色紋路。山羌的眼前額頭上有氣味腺,走路時會低頭將氣味抹在周遭,有時則會在樹幹刮磨樹皮再塗抹氣味,建立領域,這種標記的行為在雄羌身上較為明顯。

2019年1月9日起,臺灣農委會林務局將山羌由保育類調整為一般類野生動物, 但仍限於地方主管機關所畫定之區域內獵捕。

11.大赤鼯鼠

全身赤褐色,腹部土褐色。飛膜由前肢延伸至後肢踝關節。以嫩葉、果實為食物,多於樹上活動。是台灣三種飛鼠中,體型最大、分布最廣的。(大赤鼯鼠、白面鼯鼠、台灣小鼯鼠)

飛鼠並不會拍翅飛翔,但他有一個特殊的構造,就是身體兩側在前後腳之間相連的皮膜,撐開來後加上後方那毛絨絨的長尾巴就像小時候的風箏一樣非常有趣可愛。

12.赤腹松鼠

赤腹,就是指牠們有著紅褐色的腹部,除此之外,牠們還有著蓬鬆的尾巴。會藏堅果在樹洞或推入土中。是台灣三種松鼠中最大最常見的。愛牠就請不要餵牠。(赤腹松鼠、條紋松鼠、長吻松鼠)

因為早期人類將大量的原始林砍伐掉,取而代之種植單一樹種,而可憐的赤腹松鼠,在找不到食物可以吃的情況下,只好啃咬樹皮,此舉當然也造成人造林的大量損失。這時,人類卻反過來給他冠上「森林殺手」的稱號。

13.環紋蝶

大型蝶類,展翅約10公分。前後翅腹面外緣,有五個串珠狀的圓形褐色眼紋。平常飛行速度較優雅緩慢,一但受到驚擾,則會迅速竄入森林深處。

14.台灣波紋蛇目蝶

中小型蝶類,為台灣特有種。後翅背面有三枚眼斑,且第一枚明顯大於其他兩枚。

15.小波紋蛇目蝶

外觀近似大波紋蛇目蝶,但翅腹面有6枚眼紋。兩兩三組。

16.竹鳥

屬於大型畫眉鳥。全身大致為栗褐色。最醒目的特徵是眼睛周圍裸出的藍色眼圈(又叫眼鏡鶇)。屬於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長約 28cm,主食昆蟲也好吃植物漿果.。常成小群穿梭於密林底層,鳴聲富變化,善於模仿其牠鳥類叫聲。非常害羞、很少大方現身。

17.五色鳥

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闊葉林、次生林中。留鳥。身長20cm,除了頭與喉部有黃、紅、藍、黑色之外,全身為翠綠色,因此稱為五色鳥。為完全樹棲性鳥類,擅長啄食樹木的果實,不會落至地面活動。

由於會啄樹洞,常被遊客誤認為啄木鳥,且身著五色彩衣,有「森林中的花和尚」之封號。全台灣僅有一種五色鳥,類似啄木鳥會啄樹木,但是五色鳥啄洞是用來作窩而不是為了覓食。

18.小彎嘴畫眉

又叫小彎嘴,為台灣特有種。為普遍留鳥。

上黑下白,又長又彎的嘴喙。濃濃而細長的白眉、紅褐色的身體、加上一副賊頭賊腦的黑色眼罩,這就是台灣特有亞種鳥類小彎嘴畫眉的模樣。

儘管造型上像個面貌凶惡的強盜,但小彎嘴畫眉的個性卻頗為內向害羞,通常都是小心翼翼的躲在濃密的樹叢中,並且不停地移動,所以很不容易觀察

19.黑冠麻鷺

俗稱大笨鳥,現為破壞生態多樣性的殺手。於臺灣都市綠地林蔭中偶會發現,通常不甚怕人,往往能在較近距離觀察。黑冠麻鷺站立時大約47公分高。

20.竹雞

留鳥,但飛行力不佳。習慣在樹林底層或平原地帶。於地面築巢。

竹雞雖是底棲型鳥類,但在休息或是碰到警急狀況時,還是會飛到樹上的。

21.鼬獾

貂科,夜行性動物,以森林底層的蚯蚓或甲蟲幼蟲為食。鼬獾曾經爆發狂犬疫情,使得與牠相似的白鼻心遭受池魚之殃。(鼬獾頭上的白斑是不連貫,而白鼻心的白斑則是由鼻頭一直到後腦)

 

鼬獾↑↑與白鼻心↓的比較

22.鬼鼠

台灣最常見的鼠類,棲息在農地、稻田、堤岸邊...以農作物完主食。

23.雨傘節

變溫動物(體溫需要靠外界提供)。黑白相間的紋路很好辨識。屬於神經性毒素。被咬之後通常沒有明顯的感覺,過了一段時間後神經麻痺,進而造成呼吸及吞嚥困難,致死率極高。

台灣六大毒蛇:龜殼花、雨傘節、赤尾青竹絲、百步蛇、眼鏡蛇、鎖鏈蛇

二、中海拔(針闊葉混合林=落葉闊葉林+檜木林)

此處是台灣目前野生動物最豐富的地區

1.台灣黑熊

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屬亞洲黑熊的種群之一。在台灣,早期的黑熊分布廣泛,但由於近幾十年來台灣自然環境過度開發及人為活動頻繁,使得台灣黑熊的分布範圍大幅縮減。目前黑熊多侷限於地形較崎嶇陡峭或高海拔、人為活動較少的山區,其族群也處於受威脅或瀕臨滅絕的狀態。台灣黑熊媽媽~黃美秀。

2.白面鼯鼠

身長35~43公分,尾長44~48公分,白面鼯鼠尾巴比身體長,吻部突出。飛膜由前肢延伸至後肢踝關節處。

背部為棕褐色,頭與體背面暗赤褐色,頭部的前半臉部及掌部與腹部呈白色,頭大,臉圓,眼睛也大。有些個體尾巴末端是白色,有的是黑色,但此差異與性別無關。

3.黃腹琉璃鳥

為台灣尚稱普遍的留鳥,分布於1000~2000公尺的闊葉林中,冬季時會降遷至低海拔區域。黃腹琉璃為體長約16公分的中型鳥類,雌、雄鳥體色差異甚大。

雄鳥全身體色黃、藍分明,背面為光澤之鈷藍色,飛羽黑褐色,羽緣略帶藍色。臉部顏色較黑,腹部為橘黃色,為其命名由來。(雌鳥背面大致為略帶藍色的灰褐色,喉部為污黃色,胸以下為淡藍灰色,頭部為橄灰色,背及尾羽為橄褐色。)

4.灰喉山椒鳥

主要在低海拔闊葉林中活動,常成群在樹冠層上活動,以昆蟲為主食,成群停棲在樹上時,遠遠看起來很像一片片掛在枝頭的彩葉;成群飛行時,則像一片片紅、黃葉在空中飄飛,相當美麗。

灰喉山椒鳥的雄鳥頭、背部皆為黑色,頰及頸為鼠灰色,喉至頸側灰白色,胸、腹及腰橙紅色。翼為黑色嵌有橙紅色斑塊。尾羽橙紅色,中央兩根為黑色。雌鳥:雄鳥橙紅色部份都換成黃色,而腰至尾上覆羽為橄黃色,其餘部位和雄鳥相仿。

5.橿鳥

中型鳥,體長約32-33公分。雌雄鳥羽色相同,全身大致為粉紅褐色。黑色額線及顎線粗而明顯。翼及尾羽黑色,有白、淡藍、黑等相間的橫斑。

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為台灣特有亞種。有儲存食物習性,叫聲粗獷,嘎、嘎,也會模仿他種鳥類叫聲。

6.曙鳳蝶

大型蝶種,展翅可達10~13公分(cm)。 此蝶前、後翅底色為黑色,反面有桃紅色大斑塊。 

三、高海拔(高山草原+針葉林)

針葉林具有高大的樹木,提供良好的庇護場所,因此野生動物的種類較高山草原龐雜。

高山草原則因表層土壤薄、含水量低、氣溫低...等因素,因此植物組成單純,種類不多,連帶動物種類也不多。

1.台灣山羊(長鬃山羊)

為台灣特有種。廣泛分布於海拔1000公尺至3000的山區,最低海拔紀錄為500公尺左右。喜歡的棲息環境為地被植物豐富的森林、草原交界地帶,並能迅捷自如地在崩崖地帶行走。

習慣晨昏活動,多為獨來獨往,只在繁殖期見到與配偶或幼仔同行。喜食幼芽與嫩葉,食物包括像玉山圓柏、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玉山小檗、過溝菜蕨、咬人貓等多種植物;屬反芻動物,能反芻胃內的食物回到口中重新咀嚼以增進消化能力。

有領域行為,會以排糞便、尿液,或以眼下的腺體及角摩擦樹幹岩石等方式留下宣示領域的記號。

2.華南鼬鼠(黃鼠狼)

體長25~40公分,尾長15~21公分,體型修長圓滑,四肢較短。體毛隨四季改變,夏季背部為赤褐色,腹部淡褐色;冬季毛色變淡;吻部附近及喉部有白斑。

分布於低海拔到高海拔森林或植被較高之草生地。夜行性,但白天亦會活動。肉食性,以野鼠、昆蟲、鳥類、蛙類等食物為主。(民間諺語說「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實際上黃鼬很少以雞為食。)不甚怕人,也會偷吃登山客食物。

3.雪山草蜥

為臺灣特有種,亦為臺灣最大形的蜥蜴。分佈於海拔1800-3500公尺的高山地區,棲息於高山箭竹草原或碎石坡,另在人工開闢的林道兩側亦經常出沒。白天活動,捕食昆蟲為主,晨間常在石頭上曬太陽。

日行性,以昆蟲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喜於高海拔碎石坡或灌叢間雜之裸露地活動,稍受驚嚇即躲入碎石堆縫隙或灌叢內,尾巴雖會自割卻不像守宮科或壁虎科蜥蜴之尾巴那般易斷,卵生,一窩可產2-4顆左右的卵。

4.高山田鼠

分布於台灣北部海拔1500~2000公尺以上,中、南部2,000~2,500公尺以上的高山草原或開闊森林。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雌鼠懷孕期3週,每胎4~8隻,3週後即可再生殖。

體背面為暗鏽褐色,頭軀幹長10~12.7公分,尾長6.6~9.7公分。

而「頭大耳小尾巴短」的台灣高山田鼠除了是特有種之外,經由學者在合歡山上箭竹草原地的研究,發現牠顯示出牠們是鼠輩中少有的一夫一妻制,且在對子代的基因研究鑑定上也指出雄性高山田鼠並沒有發生外遇,也沒有發現雌性在不同年份的生殖季更換配偶的情況,可以說是對彼此都相當忠誠的伴侶呢!

5.酒紅朱雀

留鳥。出現於針葉林。主要食物為種子、昆蟲。海拔分布於2000至3900公尺。

雄鳥全身濃朱紅色,有明顯白色眉斑。翼黑褐色及紅褐色。尾羽為黑褐色。雌鳥頭至背部為褐色帶有紅色,腹為淡褐色有深色縱斑。

6.永澤蛇目蝶

9-11月的秋季適合登高山,除了遼闊的山景及綿延的森林外,此時在合歡山北峰也是賞永澤蛇目蝶的最佳月份。永澤蛇目蝶是高山型蝴蝶,牠們不論成蟲或幼蟲都是在高海拔地區完成。幼蟲住在被雪覆蓋下方的土中不吃不喝,等到隔年才爬出來啃食玉山箭竹,化蛹再羽化。

永澤蛇目蝶的體色以褐色為主,色彩雖不鮮豔、起眼,但翅膀邊緣的黑色圓點中間帶有白點,乍看像有許多眼睛盯著你看。

【動物】台灣高山哺乳類野朋友 - 健行筆記 (biji.co)

台灣水鹿、台灣黑熊、台灣長鬃山羊、黃鼠狼、黃喉貂、穿山甲、白面鼯鼠、台灣獼猴、山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mabook&aid=154623293

 回應文章

ManilaRoche
2022/04/09 14:43
I am very happy to read this article . Thanks for giving us go through info. Fantastic nice. separation candle spell(chinimunu35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