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煤趣-眷村「山寨」生活記趣
2009/08/05 00:09:02瀏覽818|回應1|推薦10

煤趣

西行者是海軍子弟,1950年出生在台灣,從有記憶起每隔一年左右就會搬一次家,直到小學3年級配給到眷村,雖說有眷村房舍比較穩定,但是家父因為工作調動,還是換過3次眷村。

小學4年級借住在新竹的陸軍眷村,日本式的木板建築,兩間房間都是榻榻米加拉門,有前後院,只住了一年左右,因為家父上班地點太遠,後來遷居到三重埔淡水河邊的違章建築住了1年,81水災把房子沖毀,才搬到基隆市暖暖區的影劇六村長住。

影劇六村是雙併西式建築,兩戶一個單元,有前後院,使用公共廁所。

影劇六村非常偏僻,出了前面眷村大門,隔馬路有一塊平地,只有少數民家、田地及一條大河,但是一直不知道名稱。左右都是農田,後面是層層群山,據附近的民家說山上是日據時代的毒蛇研究所,所以山上及附近農田經常看得到各種蛇類。

基隆四腳亭附近有個煤礦,小時候經常看見頭戴照明安全帽的老礦工在附近活動。

搬進去時是全新交屋,所以必須張羅全部家具及用品,對於小學5年級的孩子,一切都記得不夠真切,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必須升火煮飯,家父在自家後院買了一個相當大的水泥做的爐子,可以燒柴火也可以燒煤炭。由於距後山很近,所以到後山玩耍的時候經常撿些枯乾的細樹枝或蕨類回家當升火的燃媒,每次都是用比較大塊的木頭圍在爐底兩邊,中間的空隙放上燃媒,再舖上用柴刀劈開的細木塊,點上火,拿把竹扇子輕輕把火搧大,讓木塊點著,在這之前爐子上不能放鍋,所以每次都被煙、灰搞得灰頭土臉、涕泗橫流。

當時的軍眷有4種主要配給,包括:油、鹽、柴(炭)、米,另外會配給一些美援物資的副食品,如麵粉、脫脂奶粉、牛油、小麥等等,每個月都有補給車載著前述4種配給品到眷村中央的大馬路發配給,大家拿著眷補證及油壺瓶罐及布袋,把當月的糧票撕下來換成油、鹽、柴、米。

其中的柴一開始都是煤炭,後來改配焦炭。

由於附近有煤礦,西行者一直想像這些煤炭都是從附近的煤礦採收後直接運到眷村來的。

煤炭與焦炭非常不同,前者又黑又溼又硬又重,碰到那裏黑到那裏,很難升火,燒起火來煙霧迷漫又很嗆鼻,鍋底會沾上一層厚厚的煤灰,燒完後的渣滓一大堆,火力不強卻很持久。大家都很痛恨煤炭,於是就直接把煤票拿到附近的煤球行換成煤球,煤球行還幫忙送貨到家。

焦炭則是又輕又乾,表面充滿細孔,容易升火,燒起火來也很強旺,非常適合快炒,燒完後的渣滓也少。

由於父親在海軍上班,某一天家裡突然多了煤油爐,比起燒材及燒炭方便許多,只要拿根綁了棉布的鐵絲,我們稱它為「火媒子」,先在煤油爐加油嘴沾一下,用火柴把「火媒子」點著,伸進煤油爐裏可以調節高低的棉紗火嘴,繞一圈把棉紗火嘴點著,放上鍋子,調整棉紗火嘴的高低來調節火力就行,要熄火就把棉紗火嘴降到最低,讓煤油把火浸熄。有時候棉紗火嘴用久了脆化,既不容易點燃也不容易熄火,就必須把整個棉紗火嘴拿出來修剪。那時候用的棉紗火嘴材料就是棉紗拖把的材料,所以每家每戶都有一整捆的棉紗,既可以當煤油爐的棉紗火嘴,又可以捆綁成拖地的拖把。

煤油爐的缺點也是燒起火來煙霧迷漫又很嗆鼻,鍋底會沾上一層厚厚的煤灰,尤其是熄火之後的煤油煙及味道歷久不散。

在西行者讀高中搬到左營的時候,家中主要的炊具就變成電爐了,其實軍眷因為人口多又聚集,往往是最先追求流行的大本營,不過因為經濟條件差,模仿及DIY是當時最夯的生活型態,以現在的時髦的說法,就是「山寨」文化的大本營。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walker&aid=3196172

 回應文章

u2dh
煤油爐
2009/08/09 14:28

西行者:

                    我部落格的相片簿中有煤油爐的照片,歡迎分享:

 

                                    http://tw.myblog.yahoo.com/u2dh

西行者(寄望一片彩雲藍天)(kingwalker) 於 2009-08-10 00:49 回覆:

感謝回應。

看到「煤球和火鉗」彷彿回到那種嗆鼻氣味的年代。特別是下雨天用竹簍子烤尿片,滿屋子都是尿臊味跟煤球嗆鼻的味道。

先借煤油爐的照片一用。(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u2dh/photo?pid=2121

空軍眷村煤油爐

空軍眷村煤油爐
謝謝!
西行者有許多古董耳機、PHILIPS、GRUNDIG麥克風,待我拍照上傳。
有些已經存在「007古董舖 - udn部落格 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