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念 Empty Traveler 空行者陳曉峯博士
2021/08/24 22:40:48瀏覽976|回應1|推薦21

                           紀念空行者 Empty Traveler 陳曉峯博士

                         2021年 8月6日 接獲 其弟曉光 電郵得知   

                              曉  

                            入祀潁川 歸宗永奉

                            承蒙諸位 多年關照 

                                無比感恩

              

                            曉峯 祖籍 江蘇 鹽城 

                            家曾祖 佩璜公 

                             海賊擄掠 倭寇屠戮 

                            避走 繁昌 荻港

                            解放軍 1949 擇此 

          

                            長江 極狭地 大兵南渡

                            家祖 善昌公 

                            家大娘 胡紅燕氏 

             

                             家父 國民黨空軍役職

                            是年仝逝   

   

                                 併此奉申

                                  

            

                            

                            

                            

                              

            

            

                                           辛丑 立秋

                紀念 Empty Traveler  空行者 陳曉峰博士

引用文章李家同榮譽教授~我在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和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德蕾莎修女的經驗   哈佛主持演講 張鳳



一段李教授演講的記憶


華文作品裡,李家同教授應該是受人景仰,為人道主義而寫作的翹楚之一了。

讀了 張鳳 近作關於李家同教授在哈佛的演講,不由得回想起,以前 89 年

讀研究所時,在電機館,由系上邀請,第一次聽李教授演講,所留下戲劇化

的深刻印象; 那一次演講一上台,他就很灑脫的跟大家說從新竹到台北,

半路上才想起來忘了帶講稿 ...

關於那一次聽李教授演講的趣聞,張鳳姐鼓勵,何妨寫下來分享大家:

記得當時李教授是清大教務長,受邀請專程從新竹來台北演講,
他本身在學術上,是研究電腦演算法(algorithm)的大師,

這個系上固定的星期專題演講,是算學分的,我們學生必須參加,
一如往常,應該是學術性的,但是,往往隔行如隔山,
如果跟自己研究主題,不相近的演講內容,
學生們通常就會開始打瞌睡了(最近似乎是個熱門話題 XD )。

但是,那次演講,卻是很特別的經驗,
我們從他說忘了帶講稿就開始哄堂大笑,
還一路笑完一小時,沒有打瞌睡!
因為,他把講題,改成了

"為什麼健忘的教授都會很有成就"

並且舉了幾位優秀的清大教授,是如何到他的辦公室談公事,
然後走的時候,就忘了雨傘啊、書啊、錢包啊什麼的,
然後,他注意到這幾位,都是長期專心致力於學術研究的教授。

所以,李教授的結論是說,越健忘,就是越專心做研究的學者,
也就是說,他忘記帶講稿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他也是優秀的學者啊 ...

這會兒, 我想了半天,都想不起來他原來要講的題目是什麼了,
但是,似乎也不重要了, 研究論文、作品, 一日千里,後浪推前浪,
 經過十年、二十年多半早就落伍了,

但是,我看到李教授當時的人文因素 (human factor) ,倒是歷久而彌新,
遠在他出書之前,就令人印象深刻 了。

***

下文轉載 自Empty Traveler 部落格  美華慈心聯盟新書《在不捨與放手之間:寧靜說再見》


倉促中的從容

──記摯友曉峰的最後一程──

‧雷叔雲‧鄭志凱‧

    陳曉峰,1961年生,1996年在西北大學取得電機博士,旋即應聘到矽谷工作,這一點和

許多矽谷工程師的經歷都很類似,但他走得不太一樣。他先我們而去,走得倉促,卻走得從容。


        曉峰物質生活簡單,但是心靈世界非常豐富,喜歡看書、靜坐、看電影、寫部落格(博客)。

他在部落格的世界裡,以Empty Traveler以聞名,empty當然是佛教的空性,traveler的典故

大概來自他所喜愛的意象:「The happiness comes from the journey, not the destination.

traveler既是旅者,也是行者,所以,部落格林裡,大家都稱他為空行者,過去四年他在 http://blog.udn.com/emptytraveler 寫了一百篇文章。曉峰不只寫,更是一位實踐者、修行人。


        他向來健康,很少看醫生,更不吃藥。可是在201272日,史丹福醫院宣告他罹患

肺癌第四期。他聽到這個消息時,腿軟了一下子,但只一下子功夫,他就想到:「這反應

怎跟自己的期望不太一樣?」很快回過神來,又站直了身子。後來身邊的人多半不能接受

這個事實,他反而負起安慰的責任。他告訴我們這消息時,是這樣開頭的:「跟你說件事,

希望別把你嚇著。」雖然我們平靜接受事實,他在對話中間和結束,仍一再感到歉然:

「希望你沒嚇到。」別人的感受,從來都是他最尊重和珍視的,令我們想到孔子說的: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醫生說他時日無多,只有兩條路:不化療,就去安寧療護。他兩條路都沒有走,選擇

正常過日子,依然維持了生活的重心。飲食起居雖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心情和工作並沒有

完全向疾病傾斜,體力許可就照舊上班,和家人共相聚首,但更加珍惜當下的每分每秒。

8月底,曉峰說他和愛妻怡慈都覺得「這一個月好像過了一年。」


        曉峰的部落格在他生前走後一直對我們說著話,他在最後一篇格文〈不要失去你的

遠見與視野〉中引用電影〈飆風雷哥〉 (Ringo) 中他所喜愛的對白:「沒人能從自己當下

進行中的故事裡逃走。」再對照格文 〈旅行者的抉擇〉,我們更了解他對生命的態度。

他提到服預官役時,在一次演習當中迷失方向,一身疲憊,狼狽不堪,突然開來一輛

吉普車,跳下一位軍官,威嚴地質問哪裡是前線。

     ……我再也沒看過那位軍官,可是我後來發現,他竟是常常出現的典型人物「路人甲」

;在我猶豫徬徨的時候,突然會跳出來問我: 「士兵! 你知不知道哪裡是前線? 」


        我想,拿破崙或許會說: 「如果在戰場上失去方向,那就朝向炮聲前進!」吧?然後

你毫不猶豫,毫不拒絕地選擇面對自己的宿命,就像歡迎一位生命裡的貴客一樣。

        這一次出現的「路人甲」,竟是他的病。病,不只是他的貴客,也是他的老師。老師

只負責提問、提醒。路要怎麼走?怎麼走得利人利己?是他的智慧。


        許多人不理解,曉峰為什麼選擇不做化療?為什麼不盡一切可能延長生命?他想得

不太一樣:化療給他的時間是六個月至一年,但生活品質非常低落,需要他人照顧,

不做化療估計只剩三個月至六個月,他不願一方面延長個人的痛苦,一方面拖累家人

也痛苦。可是他也不是沒有反過來想:「我會不會太自私了?」因為他知道家人一定希望

他多陪他們一段時間。他的選擇,反映了他對生命長度和生命品質之間的抉擇,完全出於愛。


        曉峰全家最難得的是,原本對就醫的意見不一,但因為愛,終於決定支持他所有的

決定,尊重他把生命主控權握在手裡!這個艱辛的過程就好像曉峰喜愛的泰戈爾的詩句: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音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他曾任美華慈心關懷聯盟的創會董事,又參與翻譯等各小組的運作,更親自探訪

安寧療護機構,成為陪伴最後一程的義工。在格文 〈生命的實相與過程〉 中,他寫道:


        最近這幾次探訪,從病患那裡,我滿懷感激與謙卑地學習到更多生命實相的功課:

苦難與結束的不可避免,而置身事外於他人的苦難,眼不見為淨,只是延後自己的開悟

與啟發的重要功課罷了。


        曉峰最喜歡引用的一句話是蘇格拉底說的「未經檢視的生命,活不出意義來」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他不時駐足凝思,檢查自己的起心動念,觀察

人與事投射在心中的影像,他曾經在格文 〈禪者心中的美學世界〉 寫下他深刻的洞察:


  美麗的人事物讓人感覺快樂、而/醜陋的人事物則讓人生起智慧/從美麗裡只看到

美麗,是持續的渴愛熱惱;從醜陋裡只看到醜陋,是更多的惱怒傲慢/從美麗裡多看到

一分醜陋,我就多覺知一分解脫渴愛的清涼;從醜陋裡多看到一分美麗,我就多感受

一分脫離冷酷的溫柔。


        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現代人往往仍不能選擇走的方式和地點,曉峰是少數的例外。


        在曉峰走的前一天,在家裡昏倒三次,怡慈問他要不要到醫院?他說不要。要不要

用氧氣紓緩喘氣?他搖搖頭:「自然就好。」問他怕不怕,他平靜地說不怕。怡慈也從

沒怕過。第二天上午,9月30日,他就自己最熟悉的家裡、熟悉的臥房、熟悉的床上,

離開了他一直溫柔對待的世界。   

   

        曉峰的眾多親朋好友雖然失去了曉峰,卻沒有失去對曉峰的記憶,他的溫柔敦厚、

無私奉獻、說過的話語、給過的祝福和電子郵件、部落格的字字珠璣,知無不言,

言而不盡。在 〈書寫療傷〉 一文中,他好像先一步伸出了撫平親友傷痛的手:


           禪修、靜坐、獨處/可以讓自己平靜些/但是/生命終究是要/透過悲傷經驗的

整體意識,以對有限對象的慈悲/到/經驗四無量心 的無限性吧。
        這樣說來,生命有過不可承受之重的人們,某種程度上,應該也是被祝福的:
        不是/生命再也沒有苦難,而是能/提早發現/這個生命過程的秘密。

       

        他在格文 〈誰是心理治療師?〉 寫著:

        我靜靜的看著不完美的自己,「參與」不完美或甚至是遺憾的結束過程,不追問它的

意義,而只是這樣 “as is” 地成為整體經驗的一部分。 

   

        還記得曉峰在極度衰弱中,沉靜地用英文說了一句:「I have a good life.」曉峰在

生病之後,開立的最後一個電子郵件帳戶叫做 lifenoregret@gmail.com,他的生命字典中

沒有遺憾一詞。


        這一切,彷彿有一股新生的力量,給我們強大的鼓舞。

       

        謝謝曉峰。

***   ***
 

曉峰博士 早年就回應我文字中的生死智慧,欽敬他的智慧踐行

欣喜你談病床智慧﹕憨山大師在夢遊集談生死﹕
〃迷則生死始﹐悟則輪迴息〃端看如何對待接受﹗

🙏🙏🙏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166652424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黑幫哪裡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8/30 23:34
每人多有若干遺愛,以精神和貢獻續存。但過早謝世,卻事屬意外,每位去逝的同好,使悲懐儆惕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