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傳國玉璽最後丟在了誰的手裡?
2021/01/17 05:23:08瀏覽24|回應0|推薦0

傳國玉璽最後丟在了誰的手裡?

在歷代王朝使用的璽印中, 秦代以「 和氏璧」 製成的御璽最為名貴, 代代相傳, 被奉為天命的象徵, 稱之為「 傳國璽」 。璽本來是印的統稱, 從秦代開始專指皇帝的印。它在流傳0r 0 多年後, 神秘地失蹤了, 而有關它的傳說也無不充滿著神秘的色彩。

說起傳國璽就要提到和氏璧。春秋時代的楚國有個採石的人叫卞和, 一天他在荊山採到一塊玉石, 把它獻給楚厲王。但是玉工沒有識別出來, 認為它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於是厲王大怒, 認為卞和在戲弄自己, 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即位, 卞和又去獻寶, 仍被說成是普通的石頭, 又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足。後來, 武王的兒子文王做了國君, 卞和還想去獻寶, 可他失去雙腳無法行走, 抱玉大哭, 哭寶玉不被人識。

楚文王聽說了這件事, 派人接來卞和, 讓玉工進行打磨, 果然得到一塊潔白無瑕、光潤晶瑩的寶玉, 更神奇的是「 側而視之色碧, 正而視之色白」 。因為是卞和所獻, 便取名「 和氏璧」 。威王時, 相國昭陽滅越有功, 王以此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 是時有人大呼: 「 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 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 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凌辱, 懷恨在心, 便一氣之下, 離楚入魏, 再人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 巧), 拜為秦相, 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 復以使節身份人楚, 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 克鄭都, 盡取楚漢中之地, 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 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襄王獲悉和氏璧在趙國, 假意用秦國15座城來交換, 並派軍隊來威脅, 實際上逼迫趙國交出和氏璧。當時秦強趙弱, 趙惠文王無奈,遂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藺相如臨危不懼, 不辱使命, 設計「 完璧歸趙」 , 秦昭襄王的陰謀未能得逞。

但61 年後, 秦滅趙, 和氏璧終成秦王的囊中之物。

秦王政統一中國, 稱始皇帝, 改定製度。選用和氏璧, 命廷尉李斯製作皇帝御璽, 璽文「 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 八字, 由李斯篆書。

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 雕琢為璽。秦始皇想讓這塊玉璽也代代相傳, 因此稱為「 傳國璽」 。公元前21 9 年, 秦始皇乘龍舟行至洞庭湖口,風浪驟起, 龍舟將傾, 秦始皇忙將傳國璽拋人湖中, 祈求神靈鎮遏風浪。

8 年後, 使臣從關東來, 夜過華陰平舒道, 突然有人持璧攔住使臣說: 「 為吾遺池君,今年祖龍死。」 使臣愕然不解, 再欲詳問,那人放下玉璽璧便不見了, 傳國璽由此失而復得。其事真假難辨。

公元前207 年10 月, 劉邦率軍至濡上, 秦王子嬰捧璽跪於咸陽道上, 秦滅亡, 傳國璽歸漢王劉邦所有。西漢末年, 王莽篡權。當時因小皇帝劉嬰年幼, 傳國璽由皇太后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玉璽, 皇太后氣憤地把傳國璽使勁摔到地上, 罵道: 得這塊亡國璽, 看你兄弟有什麼好下場! 傳國璽被摔缺了一角, 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 但無濟於事, 還是留下了缺痕。

王莽被殺, 璽為校尉公賓所得, 獻給綠林軍將領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給尚在南陽的更始帝劉雲。劉云為赤眉軍所擄後, 傳國璽落人赤眉軍擁立為帝的劉盆子手中。後來隨著劉盆子的投降, 傳國璽為東漢光武帝劉秀所得。

東漢末年, 外戚何進謀誅宦官不成, 反為宦官所害。何進部下袁紹領兵人宮誅殺宦官, 宮中大亂, 漢少帝夜出北宮避難, 倉促間未帶傳國璽, 返宮後傳國璽查無下落。隨後發生董卓之亂, 少帝被殺。

董卓擁立漢獻帝劉協, 並強迫遷都長安。關東各地軍閥紛紛起兵討伐董卓。長沙太守孫堅攻入洛陽。某日辰時, 兵士在城南甄宮中一井中見投井自盡之宮女頸上系一小匣, 匣內所藏正是傳國玉璽。孫堅獲璽之後, 心生異念, 但不久與江夏太守黃祖作戰身死。

孫堅之妻吳氏扶停歸里,揚州刺史袁術拘留吳氏, 強取傳國璽。其後, 袁術稱帝不成, 憂鬱而亡, 廣陵太守徐戮又從袁術之妻手中奪璽, 獻於曹操, 由曹操轉交漢獻帝。

漢獻帝延康元年, 獻帝被迫「 禪讓」 , 曹巫建魏, 改元黃初。乃使人於傳國璽肩部刻隸字「 大魏受漢傳國璽」 , 以證其非「 篡漢」 也, 實乃欲蓋彌彰。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 2 65 ), 司馬炎依樣而行,稱晉武帝, 改元泰始, 傳國璽歸晉。晉永嘉五年( 311), 前趙劉聰俘晉懷帝司馬熾, 璽歸前趙。十九年後, 後趙石勒滅前趙, 得璽。更別出心裁, 於右側加刻「 天命石氏」 。

東晉初年, 從北方逃到南方的皇帝, 沒有「 傳國璽」 , 被北方少數民族政權譏為「 白板天子」 。又二十年, 璽傳冉魏, 後冉魏求乞東晉軍救援, 傳國璽為晉將領騙走, 並以三百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 今南京), 由此, 傳國璽乃重歸晉朝司馬氏囊中。:傳國璽歸東晉後, 經南朝朱、齊、梁、陳四朝,公元58 9 年, 陳朝滅亡, 為隋朝所有。

大業十四年( 61 8 )3 月, 隋場帝楊廣被殺於江都( 今揚州), 隋亡, 隋場帝皇后蕭氏與其孫楊正道攜帶傳國璽逃往突厥。

唐初, 太宗李世民因無傳國玉璽, 乃刻數方「 受命寶」 、「 定命寶」 等玉「 璽」 , 聊以自慰。貞觀四年( 63 0), 李靖率軍討伐突厥, 同年, 蕭後與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歸中原。蕭後說「 此乃傳國玉璽。太宗即位, 天下歸心, 理應物歸正主。」 太宗一聽說是傳國玉璽, 忙接過匣子, 但見匣內放有一塊方圓四寸, 龍璃虎鈕的玉璽, 以黃金鑲補缺角, 並有篆文,曰「 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 。太宗取在手中, 激動的手微微顫動, 寶璽玉色正青, 以龍叫鳥魚文, 正是秦始皇傳下來的帝王受命之符。唐末, 天下大亂, 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 9 07 ),朱全忠廢唐哀帝, 奪傳國璽, 建後梁。

十六年後, 李存易滅後梁, 建後唐, 傳國璽轉歸後唐。又十三年後, 石敬塘引契丹軍至洛陽, 末帝李從坷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 傳國璽就此失蹤

相關文章

傳國玉璽知多少

2018-06-14

和璞即和氏璧 然而這些在秦始皇統一以後所制傳國玉璽面前都變得黯淡無光。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和氏璧,傳國玉璽面世。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2017-04-14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

被譽為傳家之寶的「傳國玉璽」為何消失多年?

2015-12-10

秦始皇死後,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

江山萬代傳,只是黃梁夢

2014-09-09

文/煮酒君秋時期,楚國有個叫做卞和的人在荊山中撿到一塊璞玉。他欣喜若狂地捧著這塊璞石獻給楚厲王,厲王讓玉工來查看,玉工認為這只是塊普通的石頭。卞和被處以欺君之罪砍去左腳。楚厲王去世後,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獻玉,厲王的玉工仍然認為這只是塊普通的石頭,卞和被砍去了右腳。

傳國玉璽為何失蹤成謎?(穿越歷史,眾說紛紜)

2016-06-03

專業視角,傳承文化,解讀價值,立志做國內最權威最接地氣的收藏類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帶給您最豐富的收藏資訊,最隱秘的行業內幕,最實用的鑑別方法,最寶貴的藏家心得。關注《古玉鑑賞》公眾號,享受超值免費服務,每天都有新收穫!

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現在傳國玉璽在朕手上,朕的天下呢

2016-12-14

在歷九三一七代它他她七王朝使五它他三用的璽你你一n印中, 秦代五z一她以「 和氏璧」 制謙z九十成的六她七z御璽最為名貴, 代代九你它他相傳, 被你七謙我奉九謙z六為一七八他天命五我你九的象徵, 稱之我n我一為四z五五「 傳謙十五二國璽」 。

傳國玉璽的前生與今世

2017-01-20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璧」。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傳奇國器,「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傳國玉璽之前世今生

2017-06-15

傳說春秋時,楚人卞和在荊山(今湖北南漳縣)見鳳凰棲落青石上。古人曾有「鳳凰不落無寶地」之說,他將此璞獻給楚厲王,王使玉工辨識,云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復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1500年後最終消失

2017-01-24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

歷史的秘密(三)傳國玉璽失蹤之謎

2017-04-28

「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漢蔡邕《獨斷》云:「璽者,印也;印者,信也。」到了秦始皇時,秦始皇下令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

中國歷代正統皇帝的憑證,「傳國玉璽」究竟下落何方?

2017-03-14

秦朝初年,秦始皇下令,用「和氏之璧」鐫刻皇印,宣稱只有皇帝印才可稱璽,奉為天命的象徵。又獨以玉,作為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所以叫「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聖物。

秦始皇將和氏璧做成傳國玉璽,但是現在玉璽卻杳無音訊

2017-11-06

玉璽,又稱「傳國玉璽」,取材於「和氏璧」。為秦以後歷代皇帝相傳的印璽。其方圓四寸,上面刻有李斯所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以作為皇權正統合法的信物。秦以後,歷代皇帝皆以得到此玉璽為符應。得之則象徵是其「受命於天」,失之則是表現其已「氣數已盡」。

神秘消失的至寶——傳國玉璽從大秦到大清的流轉,何日重見天日

2017-09-11

「傳國玉璽」給後世人們留下了很多神奇的故事,被天下人共傳為「至寶」。幾千年來有關它的種種傳說無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塊神秘的「至寶」的原型究竟是什麼?如今又在何處?傳國玉璽的由來璽是封建時代皇帝的寶印。「璽」在秦以前尊卑通用,官、私印均可稱「璽」。

歷代帝王有此物才叫「受命於天」

2016-11-21

2000多年前的中國是諸侯割據,紛爭不斷,後來在秦始皇的橫掃下,全中國得以統一。此時的秦始皇得到一塊寶玉,這個玉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和氏璧。他讓工匠把這塊和氏璧打造成一個玉璽,在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並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傳國玉璽的下落之謎

2017-11-07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完璧歸趙情節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今南漳縣巡檢山區,現有玉印岩,傳為卞和得玉處)里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傳國玉璽」失蹤之謎:傳承了1500年後消失

2017-02-15

網絡配圖秦始皇死後,歷代帝王都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尊為國之重器。得到此璽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去此璽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如有皇帝登大位而沒有此璽,就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這更加促使後世皇帝對這塊傳國玉璽的爭奪,致使這塊寶物屢易其主。

古代王朝爭霸為什麼都要拚死尋得傳國玉璽?

2017-10-29

傳國玉璽具體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不能重新做一個?由於歷代統治者極力宣揚獲得傳國璽是「天命所歸」、「祥瑞之兆」。傳國璽或傳國玉璽,為中國古代皇帝的信物,由和氏璧雕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ogon&aid=15543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