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時社論》賴清德的努力只是見樹不見林
2017/11/18 10:51:47瀏覽232|回應0|推薦6

中時社論》賴清德的努力只是見樹不見林

賴清德出席記者會說明加速投資台灣會議結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前中)重視經濟議題,日前宣布將親自主持重大的經濟發展相關會議,主持首場「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並於會後親自前往行政院新聞中心召開記者會,說明會議結論。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6年9月27日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兩個多月,積極主持各種財經會議,從解決企業投資面對的「五缺」問題,到以鬆綁為主軸的「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其積極度前所未有。不過,必須指出,賴清德的各種努力,在更大的政策錯誤之下,不僅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毫無效益。

賴清德上周主持上任之後的第4次「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重點在各種法規鬆綁、修改不合時宜的法令、簡化行程流程、建立有助新創事業發展的環境等。這些法令的修改放寬、政策的調整都有其必要;他親自主持每一場會議,會中結論立即交辦各部會、盯緊行政單位的進度,積極任事與認真執行也值得肯定。

不過,必須很遺憾地說,賴清德一味著力法規鬆綁等細節,卻未回頭檢視、檢討大的政策問題,反而淪為見樹不見林;輕則是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重則是白忙一場。

簡單地講,就是賴清德對化解五缺、強化加速投資台灣的作為,只是在戰術層次的執著,更高的戰略層次卻毫無建樹,甚至是與提振投資與經濟成長的目標背道而馳。

什麼算是戰略層次的經濟大政方針呢?例如當年曾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目標,或是要把台灣全島建立為「自由島」的開放經濟體目標,甚至層次稍低的,如讓台灣成為「科技矽島」,都可算是戰略層次目標。有了戰略之後,戰術才有其意義,否則最後可能是「瞎忙」;同樣的是,只有戰略而無達成目標的戰術支援,也只能流於夢想難達成。

探究國內政經情勢與政治環境,可以很明確地說,三大「上層問題」已卡死所有增加投資、拉抬經濟之路。一是兩岸政策,另一個是能源政策,這兩者又恰恰是外界所稱的綠營「神主牌」,第三個問題是民粹主義。

全球化、創新是21世紀經濟成長引擎,政府各種政策都說要扶植新創、吸引外人來台搞新創,但新創事業、新商業模式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必須要有夠大的市場支持。

因此,創新絕對不能只針對台灣市場,這個市場太小,成長有限。以台灣而言,最佳、最容易發揮的市場,當然在大陸。而要吸引優秀的外籍白領來台工作,大陸原本也應該是最有潛力者。但在蔡政府的兩岸政策下,這些原本可能有的潛力與利益,就難發揮效益,甚至蔡政府在放寬外籍白領來台工作規定時,還要特別把大陸人士排除,小池子能養出什麼大魚呢。

再以台灣出口與產業主力的科技產業為例,過去3年全球半導體掀起購併風,購併金額動輒數百億美元,博通近日提出以1300億美元併購高通案,顯示半導體更朝向大者恆大發展,動用資金也越來越高,台灣恐怕只剩下台積電有實力玩此遊戲。要延續台灣科技業的發展,兩岸產業合作應該是一條合則兩利之路──大陸有資金、有市場,台灣有管理、有技術。但蔡政府的各種限制投資規定,讓兩岸合作難有落實之可能,甚至投審會還多次駁回兩岸企業合作投資案。

解決缺電的方案情況相同,賴清德要耗費數千億、提出多項計畫增加供電兼減少汙染與排放;但所有的努力,在錯誤的2025年全面廢核的能源政策大戰略下,戰術層次的努力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減碳政策也是相同情況,政府費力又花錢地補貼改換鍋爐、淘汰二行程機車,結果仍難敵火力電廠增加產生的碳排放增加。

更糟的是,賴清德在民進黨兩岸政策、廢核兩張神主牌限制下提出的加速投資方案,仍要面臨民粹政治的檢驗,未來無論放寬法令、淘汰機車、增設電廠等,都會面臨重重的民粹式反對力量,賴清德能走多遠?

回頭看過去30年大陸經濟快速成長的過程可發現,大陸都是在上層戰略正確下,搭配靈活的戰術達成目標。如早年的市場化、加入WTO的開放、科技業的「進口替代」政策等;反而是台灣經濟從早年的自由化、開放化逐漸退卻。

台灣經濟需要民間投資的大力支持,但目前兩岸關係難解、供電風險仍高、民意導向時代的新公共政策決策模式不能建立,將很難期待投資增加、經濟成長動能恢復。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illywang&aid=1090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