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面對武統應有的認知
2020/03/07 18:47:25瀏覽604|回應0|推薦12

台灣面對武統應有的認知

 

一、戰爭型態的改變使台海喪失屏障 

                   楊渡先生大作「澎湖與台灣命運之謎」提及國防院日前宣布,澎湖戰略地位已超越金門、馬祖,一旦失守,台灣面臨無險可守的困境。楊渡說歷史早已證明,澎湖是連結台灣與大陸的紐帶,也是遏制東南亞海上交通的樞紐,絕對是戰略要地。無論誰占領澎湖,台灣孤懸外海,已如探囊取物。論澎湖的戰略地位此番評論並無錯誤,但現代戰爭與舊歷史戰爭已大相逕庭,歷史上從大陸武力進攻台灣七次,在冷兵器時代,戰爭通常以大欺小無明顯戰術戰略可討論,第六次戰役是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台灣,此次戰役鄭軍在澎湖稍為逗留即攻台,荷蘭人並未在澎湖拒敵,鄭軍長驅直入台南。第七次戰役是清朝派施琅攻台,與明鄭水師大戰於澎湖,施琅順風大勝鄭軍,澎湖失守後台灣無險可守,鄭克塽投降,此次海戰證實澎湖是戰略要點。 

            台灣在兩蔣時代的軍事型態與現在差別很大,那時期台灣的空軍相對大陸是較具優勢,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在台灣手裡,軍隊有六十萬屬於徵兵制,戰鬥力很強,馬祖及金門有十萬重兵駐守,金馬外島是固守台灣的第一道防線,澎湖只是第二道防線,民進黨執政後,從金馬撤軍,軍隊人數也裁減至十幾萬人,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已不再屬於台灣,保衛台灣的前線變成澎湖,但是隨著中國大陸的海空軍實力增強,蔡英文上台後,解放軍開始實施機艦繞台,此時台灣東部也可能成為前線,澎湖亦不能成為防護台灣的關鍵地位,所以國防部得戰略思維應重新考慮。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報導,由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舉行的研討會得出結論,解放軍的登陸作戰能力大增,台灣海峽已經無法庇護台灣的安全,台灣需要360度的全方位防禦解放軍從不同方向,甚至是來自空中的“入侵威脅”。 

二、解放軍渡海戰力超視距化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中國軍方目前研製的主要作戰裝備,尤其是陸海空軍都完全針對跨越台海的作戰需要,目前跨海作戰已形成了以重型氣墊船、高速兩棲戰鬥車、武裝直升機、遠程精確火箭炮、無人機為主的渡海裝備。中國大陸認為在空中、海上,第三代戰鬥機、艦船,無論在數量、質量上都已經完全趕超了台灣海空軍,因此一旦開戰,台海的制海及制空權均在大陸手上。

(一)AR3大口徑長程火箭炮

     2013年,解放軍陸軍開始接收AR3火箭炮,射程超過280km。裝備這種火箭炮意味著台灣本島西部主要機場、雷達基地、台北市均被涵蓋。彈種的技術運用不同,中國軍隊列裝的AR2、AR3分別裝備了BRE3、BRE8型彈頭,使用衛星誘導,攻擊的精度低於50米,因此足以用於打擊總統府之類的目標。中國大陸為火箭炮安裝了GPS+末段激光誘導技術,它們是射程70km的SR5,CEP小於3米,甚至比慣性誘導的彈道導彈精度更高,因此嚴格意義上講,目前多用途誘導火箭彈與彈道導彈只是稱呼不同而已,結構已經十分相同,都採用末制導系統。一旦開戰,上述遠程火箭彈有可能對台灣雷霆2000系列火箭炮陣地、灘頭裝甲、火炮陣地實施大面積火力壓制,雷霆2000射程才40km。

(二)低空火力的增強

    低空的火力因為直-9W、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的大批量裝備而得到強化,數量上大大超過了台灣的阿帕契等直升機,阿帕契的總體性能在世界武裝直升機中是最強、最好的,但是數量只有29架,一旦失事,不能得到及時補充,直-10、直-19不存在這一問題。此外,由於較為小型化的機身,直-19的空中機動性、隱形性可能好過阿帕契,一旦取得網絡空間優勢,直-19、直-10能夠為陸軍的AR2/AR3 火箭炮實施快速定位、戰損評估、毀傷評估等。而且可以從空中直接打擊台軍探頭陣地。從技術和裝備角度來看,武直-19是最能平衡中國陸航裝備需,中國陸軍、空軍在無人機的裝備速度方面遠遠高於台灣,因此戰爭中空中的第一次打擊,不一定來自直升機、攻擊機,殲轟-7、蘇-30MKK等前線轟炸機、多用途戰斗機實施的是防區外的戰術導彈攻擊。中國開始向烏茲別克、阿聯酋提供翼龍-1、向巴基斯坦提供CH-3、準備提供CH-4等無人機都是察打一體的打擊系統,裝備了藍箭7、AR1等射程7km的反坦克導彈、小型高爆彈等,而且CH-4的作戰半徑、載重量越來越大。因此比較10年前的對台作戰想定,目前中國軍隊將速度、火力定位為第一要素,此外,實現了立體化的多方向登陸作戰准備。

(三)重型氣墊船

     中國大陸攻台武器中,重型氣墊船的裝備是5年前沒有的,兩種重型氣墊船、加上071大型登陸艦的運用,使登陸形成多點狀,在穩固獲得了制空、制海權之後,登陸地點可以在台海東部。總之,時速接近80km的大型氣墊船的登陸,大大縮短了台灣海峽的自然距離,此外,第一次接岸登陸就可以實現裝甲、重裝化,在中國海軍陸戰隊演示的登陸圖片中,一艘國產氣墊船運送一輛96型主戰坦克,歐洲野牛氣墊船的載重量允許一次運送3輛99G型主戰坦克,用於重裝陸軍的後期登陸行動。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艇,該艇總重370噸,主要用於運送戰鬥裝備和先遣登陸隊員,同時還可運送水雷。它擁有強大運輸力,可運送3輛主戰坦克,或者10輛裝甲運兵車,或者8輛步兵戰車;必要時可使搭載總人數達到500名,能在浪高2米、風速12米/秒的海況下平穩行駛,可突破1.6米高的牆形水障。武器裝備精良,裝配有2門30毫米АК-63火炮、8套「針-1M」或「箭-3M」防空導彈系統、2套22管MC- 227型140毫米非制導彈藥發射裝置、20-80枚魚雷。中國大陸量產歐洲野牛後是一種攻打台灣利器,台灣海峽制空權目前在中國大陸手中,歐洲野牛一艘即可載運一營兵力,若30艘野牛狂奔於台海則攻台易如反掌,所以戰略上台灣要買潛水艇及搶奪制空權的高性能防空飛彈及戰機,偏偏美國不售這些有用的武器!

(四)高速兩棲步兵戰車

     05型高速兩棲步兵戰車的出現,「這就是為橫跨台灣海峽研製的!」設計人員直接了當說,設計的基本構想是一輛登陸車就是一個班的基本作戰單位,航程500km,水上時速大於25km,地面越野時速65km,安裝105毫米滑膛炮和2部紅箭-73D型反坦克導彈,要求在首批登陸作戰中,能夠在火力上抗衡台軍所有的裝甲火炮,關鍵是速度。在演習中,05車實施了直接跨海作戰的演訓,不需要登陸船隊護送,自然就沒有換乘之說,從最接近台北的地段實施直接渡海,最長時間需要5小時,火炮在5000米之內可以發射反裝甲導彈,用於摧毀灘頭的台灣軍隊攻勢、火炮、裝甲陣地。05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台海登陸的基本作戰樣式,成為陸戰隊、兩棲機械化師團部署的主要裝甲武器。直升機、重型氣墊船、高速兩棲遠程裝甲戰鬥車、無人機的大量運用,使台海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地理距離被大大拉近,登陸時間大大加快。

 (五)S-400防空飛彈的重要影響

    S-400防空飛彈射程可達400公里,較S-300的100多公里擴大很多,由於台灣海峽僅200多公里,若中國大陸在福建布署S-400,則台灣本島上任一機場的飛機只要一升空即被S-400鎖定並可擊落,如此台海戰爭不用打即分出勝負。中國大陸解放軍海陸空戰力全面增強,特别是部署於東南沿海的S-300PMU-2防空飛彈和HQ-9防空導彈,再加上防空戰略以及二炮的導彈能力,解放軍在2011年即已可獲得台海的部分制空權。現又採購俄羅斯S-400新型長程防空飛彈,S-400甚至可直接攻擊在台灣上空飛行的目標,因此這種原是防禦性質的武器在狹窄的台灣海峽卻成為“攻擊性”武器,對台灣空防構成嚴重威脅。

(六)東風飛彈

   一旦台海衝突爆發,解放軍只需發射172枚東風15導彈,便可完全癱瘓沖繩嘉手納基地。文章假設美國在嘉手納部署了264枚愛國者3,每兩枚導彈可成功攔截一枚東風15,那麼,第133枚及以後的導彈將暢通無阻的擊中其目標。 

三、解放軍對美軍反介入能力的增強

                 大陸媒體報導解放軍分“三波”武統台灣,第一波:用導彈炸毀“台灣飛機場,軍港,雷達站,軍械庫,彈藥庫,指揮部。第二波:空降占領登陸點、台軍事基地、電視廣播電台及大型變電站。同時北海艦隊和航空兵前往日本周邊威懾,在美日艦隊必經處部署大量潛艇伏擊。第三波:陸海空登陸作戰,在台灣北,中,南三路同時登陸,台東再次空降陸軍,開始大量布雷。美國海軍實力目前遠超過解放軍,但是世界上有能力威脅美國海軍的也只有解放軍。美軍航空母艦曾進入南海菲律賓西方海域,但當解放軍展現武力時,美國航母即撤退至菲律賓東側海域,也就是說美國航母也有畏懼之時。東風-26導彈於2015年首次進入解放軍服役,導彈部署在12 X 12車輛架設發射器上,具有極高機動性。與東風-21D不同,東風-21D專門從事反艦任務,東風26有航母殺手的稱號,東風-26可攻擊敵方戰艦和地面目標。因此,東風26導彈的名字也叫“關島殺手”,因為它的假想主要目標是關鍵作用的美國在關島的軍事設施。東風-21和東風-26都具有戰術目的而非戰略目的,並屬於中程導彈。 

                東風-26C導彈估計射程至少達到3541公里,這足以對關島美軍攻擊,解放軍以導彈作為反介入戰略的一部分。100枚東風26導彈的打擊就可以讓安德森空軍基地連續11天無法降落大型軍機。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具備打擊敵方航空母艦大型移動目標能力,面對造價超過人民幣326億元的航母,用約人民幣10餘億元的導彈將其摧毀,沒有比這更划算了。東風-21D是世界上首個反艦彈道飛彈,一枚估計價值約為人民幣1億5000萬元,東風-26為2億5000萬元,實戰之中,至少也要投入3-5發才能確保較高的命中率,反艦彈道導彈的目標不是驅逐艦和護衛艦這種中小型軍艦,而是造價超過50億美元的航空母艦。東風-26的彈體比東風-21D明顯要長,東風-26的彈頭比東風-21D更銳一些。 鉤頭構型是一種較為簡單的設計,動能體可把大部分熱烈駐留在強弓形激波上。 然而東風-26尖銳的彈頭說明該型導彈在防熱構型計算上有了新的突破。東風-26要打擊海上移動目標,其偵測能力、飛行速度和突防能力是其關鍵指標。東風-26從移動車載發射裝置發射到大氣層中,由超視距雷達、衛星跟踪和可能的無人機提供製導。它可採用了機動彈頭(MRAV)來幫助找到目標,通過高速運行和突破敵方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對航母實施打擊。東風-26打擊航母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即其作戰範圍很可能只是針對東海、黃海等中國周邊海域,在台灣海峽是穩操勝算。東風-26可加裝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繞過美軍的彈道導彈攔截區域,然後到航母上空時進行雷達掃描並實施精確打擊,將成為今後一個重點的發展方向。東風-26不僅僅是航母殺手,也是銜接東風-21與東風-31的主力中遠程彈道導彈,它可通過臨時臨機換裝核彈頭,並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形成戰術與戰略相銜接的核威懾與核反擊能力。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101094880&aid=131956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