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民革命軍部史-中原大戰
2017/11/01 22:15:16瀏覽463|回應0|推薦0

中原大戰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之一場軍閥混戰。是國民革命軍北伐以後,左派領導人汪精衛聯合西山會議派及地方實力派張發奎發起挑戰南京國民政府之內戰。中國共產黨方面,或稱蔣馮閻李戰爭

背景

1926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發動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張作霖把持的中華民國北京政府,1928年6月,奉系領袖張作霖不理會日軍要求,欲撤兵回滿洲,被日本關東軍刺殺於皇姑屯,其子張學良趕回奉天繼位。12月,東北易幟,張學良除去北洋政府五色旗,改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歸順國民政府。北伐宣布成功,中華民國政府完成中國統一。

蔣介石北伐時,部分軍閥自願投靠國民政府,以直接改編方式加入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後,中國國民黨大多在各地留下政治分會。地方軍閥掌控軍事、人事、行政、財政大權,中央無從置喙。由於地方軍閥擴大勢力與中央衝突,形同唐朝藩鎮割據。蔣對各省份影響不彰,不但無法介入,只能以談判調停糾紛;甚至必須支付預算給不受號令、獨立自主的各地軍隊。全國軍費支出超過財政收入一半以上,財政部統計實際軍費甚至是國家預算2倍以上,加上軍閥以拉伕等方式,徵用民眾人力、物力進行戰爭,深深威脅蔣的統治地位與國民政府經濟。

 

1928年6月,蔣呈請設裁兵善後委員會,並屢次發電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李濟深徵求意見,以期協調一致,實施裁兵。7月,蔣發表整軍意見及裁兵方案,並決定由第一集團軍率先裁編,以為之倡。1929年1月1日,「國軍編遣委員會成立」,商討國軍編遣,減低軍費支出。蔣決定推動「軍隊中央化」,計劃將當時中國近220萬人以上部隊,大幅減併至80萬人,軍費預算縮減至全國稅收40%。由於將大幅削弱軍閥實力,引起派系疑慮。這使各軍事派系關係開始緊張,地方實力派如閻錫山、馮玉祥、陳濟棠與桂系李宗仁等不滿軍隊被削,過去賴以為生的軍權,等同被蔣變相併吞,故開始進行反南京國民政府之舉動。

1929年3月,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先和蔣介石決裂,爆發蔣桂戰爭。蔣一方面拉攏桂系部隊,另一方面以武力進攻,最終桂系潰敗,李、白、黃於6月出走海外。5月,馮玉祥與蔣介石發生衝突,馮自任西北路權黨救國軍總司令,馮部下韓復榘、石友三支持中央,馮玉祥於6月出走太原,被閻錫山軟禁。11月,李宗仁等桂系連同汪精衛通電反蔣,12月,唐生智、張發奎通電擁護汪精衛及閻錫山,另立中央於北平。

1930年2月,閻錫山致電蔣介石,要求共同下野,由汪精衛領導改組擴大會議,以示公平,蔣拒絶。閻、蔣雙方電報往復,持續將近一月,時稱「電報戰」。3月,南京國民政府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三屆中央全體會議,開除汪精衛黨籍。閻錫山通電要蔣下野,各地反蔣軍閥起而響應。3月15日,原第二集團軍第三集團軍四集團軍57名將領,派代表赴太原商討反蔣,列出蔣介石六宗罪行,推閻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李宗仁、馮玉祥及張學良為副總司令。4月,蔣回南京赴津浦鐵路巡視;赴平漢鐵路檢閱。4月1日,閻錫山、馮玉祥及李宗仁分別在太原、潼關、桂平宣布就職,石友三再度倒戈加入反中央軍,惟張學良未表態。4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通緝閻錫山。

1930年4月,蔣介石任命曹福林任第十四軍軍長。在 中原大戰中,第十四軍軍被編入韓復榘第三軍團第三路軍

第十六軍前身是湘系軍閥所屬第53師。1930年初,在中原大戰之前,蔣介石為加強所屬部隊的作戰力量,將湘軍第53師擴編為第十六軍,李韞銜任軍長,下轄第五三師,李韞銜兼任師長。在第三集團軍的編成內參加了中原大戰

17-3

中原大戰時期

1927年,張宗昌直魯聯軍劉珍年部被國民革命軍收編為第十七軍,劉珍年任軍長兼第二一師師長。1930年5月,在中原大戰中,第十七軍編入討逆軍第一軍團。1931年1月,因韓復渠未戰先逃,第十七軍番號第3次撤銷。

19-4粵軍一部組成的第19軍
第十九軍前身是北伐戰爭粵系軍一部。1930年夏,中原大戰爆發後,蔣介石在津浦路泰安方面吃緊,遂調在廣東的第十九軍第六十師、第1師北上支援。8月。在濟南攻克後,蔣介石將奉命北上的第六十師第六一師合編組成第十九軍,並任命蔡廷鍇為第十九軍軍長,轄第六十師,蔡廷鍇兼任師長(後沈光漢、陳沛);轄第六一師,毛維壽任師長;第七八師,區壽年任師長(後文朝籍)。中原大戰結束後,第十九軍南下閩贛地區,

 

雙方戰略

參戰的反蔣軍有5個方面軍60餘萬人,其中西北軍和晉軍是主力。桂軍李宗仁指揮第一方面軍,由廣西出兵湖南,北進武漢;西北軍馮玉祥指揮第二方面軍,由鄭州地區沿隴海鐵路、平漢鐵路東取徐州,並防守許昌以北地區,與桂系在武漢會師;晉軍閻錫山指揮第三方面軍,由河北沿津浦鐵路南下進攻濟南,爾後與馮部會攻徐州,進兵南京;石友三指揮第四方面軍,由新鄉東進,主攻濟寧、兗州,配合閻部會攻濟南;河南樊鍾秀部為第八方面軍,集結臨潁地區。反蔣軍還聯絡東北、四川、湖南等地軍閥參加討蔣,另外擬定東北軍為第五方面軍,內定湖南何鍵部及四川劉文輝部分別為第六方面軍、第七方面軍。

面對號稱80萬兵力的反蔣聯盟,蔣介石以德國顧問佛采爾德語Georg Wetzell中將制定作戰計畫,在分析多方優劣後,佛建議蔣先集中優勢兵力,攻擊較弱的晉軍,以解除夾擊之脅。蔣介石調兵70餘萬編成4個軍團,親任總司令,令韓復榘指揮第一軍團,在黃河南岸浦津路,防守山東禹城地區,阻擊閻部南下;中央軍劉峙指揮第二軍團,集結於徐州、碭山、宿縣等地;何成濬指揮第三軍團,集結於漯河地區;陳調元指揮預備軍團,集結於濟寧、菏澤地區。

經過

軍事

5月,蔣誓師討伐閻錫山、馮玉祥;前赴濟南,慰勉韓復榘。5月11日,中央軍發起總攻擊。戰事揭開序幕。戰場可分為南北兩方面:北方主戰場在河南,副戰場在山東,分別沿平漢鐵路、隴海鐵路、津浦鐵路三條鐵路進行;南方戰場主要在湖南的岳州、長沙一帶,沿湘江進行。

北方戰場-阻擊西北軍

中原大戰時期

1930年5月,中原大戰爆發。第一軍軍長顧祝同,沿隴海鐵路由東向西攻擊。

戰爭初期,數量較少、缺乏重裝備的中央軍主動在隴海鐵路發動進攻。並在豫東馬牧集與部署堅固嚴密防禦工事陣地的萬選才第十二軍發生激戰。西北軍援軍陸續投入增援歸德戰線的第十二軍,蔣介石命令劉峙率第一師第三師、教導第一師、第十一師兵分三路攻擊。

民國十九年(1930年)中原大戰中,第十一師因協力友軍於8月15日攻克濟南,故擢長為第十八軍。1930年上半年,陳誠率第十一師參加中原大戰第十一師救曲阜、戰鄭州,為蔣介石立下戰功。

第一師代師長徐庭瑤以自告奮勇的第九連連長張靈甫為先鋒,親自突襲攻下防守工事險固的塞城謝集,接連攻佔鄭村、民權。中央軍猛攻,搶下歸德等重要據點,蔣命劉峙大舉西進。劉峙軍團由徐州沿隴海鐵路西進,5月16日攻佔商丘,馮部退守開封、杞縣一線。

中央軍嚴重威脅開封,並在平漢鐵路命何成濬北上發動猛攻,企圖制止西北軍主力跟晉軍會師。平漢方面,中央軍攻勢成功,擊潰西北軍戰線,讓許昌為之動搖,大有與隴海中央軍會師河南之勢。反蔣聯軍中,以西北軍戰力最強,擁有全中國戰力最強、數量最多的騎兵軍和鐵甲車隊,以及善築高大的壘樓、挖掘深長壕溝的野戰防禦工事聞名,讓嚴重缺乏自動武器及重火力的中央軍難以應付。5月底,西北軍孫良誠、吉鴻昌於隴海鐵路正面擊敗陳誠。5月22日,反蔣聯軍主力進入蘭考地區部防。

馮玉祥調整部署分四路反攻,激戰旬餘,劉峙部退至定陶、曹縣、民權地區。西北軍使用鐵甲車隊,讓中央軍攻勢損失慘重。為了對付西北軍鐵甲車,徐庭瑤下令在火車中山號裝上大鐵鉤,親自上火車中山號用高速向鐵甲車撞擊,火車遭西北軍炮火擊中攻擊下翻覆出軌,徐庭瑤重傷,師長由胡宗南代理。雙方大戰僵持不下,慘烈鏖戰超過一個月,在民權、野雞崗一帶相互僵持,拉拒戰超過三個月以上。

5月16日,何成濬部進攻樊鍾秀部,並向許昌進逼。在西北軍重壓下,何成濬部潰退。6月13日,何成濬部退守漯河。何成濬在漯河成功重組部隊,與西北軍進行陣地戰持續磨耗。在平漢鐵路,中央軍攻勢逼迫西北軍調來主力精銳支援,馮玉祥被迫回來親自坐鎮指揮。平漢中央軍企圖切斷隴海鐵路和平漢鐵路的計畫瓦解,但已達成原先策劃牽制吸引西北軍主力,阻其東進會師的戰略目標。

另方面,晉軍由傅作義指揮。5月下旬,閻部沿津浦鐵路進攻德州,迫韓復榘部向南撤退,在石友三部配合下,於6月25日攻克濟南,6月27日進至泰安、曲阜。晉軍在兵力較少的中央軍主力西調時奇襲山東,以數百門重炮打擊缺乏炮兵的中央軍,並遣派別動隊從東阿偷襲渡河,使雜牌部隊的韓復榘不支退敗。晉軍主力強渡黃河,進佔德州、東明等地,韓復榘、馬鴻逵敗退。但晉軍未能提供援助,傷亡慘重的西北軍逐轉守勢。

南方戰場-反擊晉軍

至於南方戰場,5月下旬,李宗仁指揮所部由廣西分三路入湘,5月27日佔衡陽,至6月8日,攻佔長沙、岳陽。蔣介石令粵軍蔣光鼐率3個師奪取衡陽,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令何鍵率部由湘西反攻長沙,李宗仁部再奪衡陽受挫,7月初撤回廣西。蔣調動第十一軍(後來的十九路軍)切斷桂系,加上滇軍響應南京政府,自貴州雲南等地出兵進軍桂系根據地廣西,腹背受敵的廣西軍隊北伐攻勢只好草草收場,被迫撤回根據地強化防禦。

在開封,西北軍修築高壘深壕,密布鹿砦、詭雷的嚴密防禦工事,擊退了中央軍張治中率領教導第二師的反擊。並且差不多與晉軍成功包圍中央軍。7月,蔣親赴前線督戰。在7月中旬,閻錫山發動曲阜包圍戰與中央軍激烈攻守,隴海中央軍胡宗南奉令帶第一師北上增援,進入防守的西北軍在隴海線大築工事,壓迫中央軍陷入僵持狀態。蔣中正仍堅持在前線的柳河車站坐鎮指揮作戰,穩固中央軍戰線。湖南戰場結束後,蔣中正決定先自山東津浦線展開反攻,並自青島發動登陸增援韓復榘反攻。8月初,晉軍全線潰敗,閻錫山為挽回劣勢出重金收買馮玉祥,支援武器補給請求西北軍進攻徐州。

位於鄭州與中央軍對抗的西北軍已成強弩之末,馮玉祥決定搏命發動最後一擊。精銳盡出的西北軍攻勢猛烈,一度攻下歸德等地,與中央軍大戰,雙方傷亡在20萬人以上。西北軍攻勢仍被蔣鼎文擋下,精疲力盡的西北軍攻勢受創,也無法得到潰退的晉軍支持,結果西北軍戰敗。蔣介石調3個軍另3個師反攻,至8月15日,相繼攻佔曲阜、泰安、濟南,閻部節節敗退。晉軍傷亡慘重,撤出山東。

集中攻擊西北軍

蔣中正在濟南時,決定不渡過黃河追擊晉軍,將轉調主力集中於平漢鐵路及隴海鐵路,對西北軍發動最後攻擊。故閻錫山潰兵由黃河北岸逃回山西。蔣在津浦鐵路戰事結束後,轉向隴海鐵路,分三路向鄭州進攻。在8月底到9月初,蔣向西北軍發動總攻。9月6日,中央軍全面攻擊鄭州,兵分十八路突破迂迴西北軍陣地,胡宗南帶第一師深入截斷西北軍後路。9月10日,蔣介石親征,一日內擊潰民權戰線正面主陣地的西北軍主力。至10月6日,攻佔蘭封、開封、鄭州等地。馮部退守鄭州外圍,因閻部撤退,洛陽失守,遂轉入晉南。西北軍全面潰敗,一路逃出河南。

西北軍主力潰敗後,異志者眾,石友三敗逃河北,宣布中立;西北軍猛將龐炳勛被馮玉祥留下斷後,部隊死傷慘重,憤而投誠蔣介石,並協助中央軍夜襲西北軍張自忠部,讓中央軍得以輕鬆長驅直入華北,馮玉祥僅在親兵護送下逃至山西。川軍、滇軍面對此狀,也紛紛表態加入追擊,滇軍領袖龍雲通電擁蔣,派盧漢、朱旭率軍由滇、桂邊境攻廣西,直逼桂系根據地南寧,後不敵桂軍,敗退回滇。

東北軍表態

在蔣介石調度下,中央軍攻陷洛陽,截斷西北軍潰逃後路,戰況漸漸明朗。但此刻蔣、聯雙方皆師老力疲,各方都試圖拉攏隔岸觀火的奉系東北軍,蔣介石運用各種手段,包括以高官和讓出華北地盤相許和在財政和出兵華北的軍費予以滿足(先後匯出500萬出兵費,另籌公債1000萬元資助東北財政)爭取到張學良支持。9月18日,張學良通電擁蔣,發出〈巧電〉,宣布停止內戰。兩日後,張學良率東北軍數萬人入山海關,攻進北平。

得到奉系領導人的支持,勝敗局勢已定,中央軍進攻北方幾無阻礙。10月,中央軍攻下潼關、陝西等地,重兵包圍山西殘軍敗將。10月上旬,張學良佔領河北,閻部退入山西。張學良趁勢大舉接收冀東地區,並呼籲停戰。11月4日,閻、馮通電下野,所部被蔣介石、張學良改編,戰爭結束。閻由日本人協助出走天津,西北軍則被張學良收編接管。反蔣同盟即告瓦解。張學良以東北軍卅萬人入主華北,勢力大增。至此中原大戰告一段落。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6331038&aid=108926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