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上課日記〈13篇〉
2014/07/14 15:17:37瀏覽303|回應0|推薦2

145月3日上課記錄〈第13篇〉

頁第二行
第二節課35頁第六行
結束36頁後三行

其:標準還是要以我們苑長 現場闡述為準

===============================================================

經文:
------

●〈丙〉次‧發起序

爾時世尊食時‧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
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為佛家制三衣   安陀會為中著衣  襯體著名著體衣  名五條或下品衣
行道作務坐臥著   鬱多羅僧曰上衣  著於五條之上衣  即七條名中品衣
說法入聚落著之。 僧伽黎眾聚時衣  此即是九條大衣  名上品或服田衣
入王宮王城聚落   於授戒說法乞食  威儀嚴肅之時處  須著此福田大衣
世尊將入城乞食   故特著此大衣也  布方塊縫聯成衣  形如田名福田衣。
三衣著總名加沙   色有青黃赤黑紫  闇淡無光之雜色  乃不炫耀之意矣
著衣持缽乞食等   乃戒律之所制定  世尊之以身作則  乃教行人持戒也。
乞食多義此略言   一者降伏我慢故  二者不貪口味故  三者專心修道故
四令見者生慚愧   令我輩返照自知  貪口腹圖安逸矣  庶道心長欲念少
故乞食益眾大矣   曰以度眾生故也  非只令眾種福田  乞食者亦修大福。
古德慮信心不足   遭毀謗置田自重  此已違佛制戒律  安可更兼營他業
壞佛法大不可矣。 敷座而做將入定  照規做前有經行  不言乃用功要緊
不可片刻偷安也。 說金剛般若大經  發起於日常之事  此乃殊為奇特矣
故啟口便歎希有   須菩提曰善護念  又繼曰善付囑也  足證此文關全經
理極幽微而親切   草看之豈不負矣  此開十重略明義  前四重約法以明
後六重約教化明。 一者示著衣乞食  奔走塵勞同凡夫  乃佛不住佛相也
不說一字示無我   全經宗旨破我執  我空法空空亦空  三空之理徹圓彰
此之謂善付囑矣。 二者示同以凡夫  與眾生和光同塵  乃世尊大慈大悲
不捨眾以身作則   謂諸菩薩作榜樣  此之謂善護念也。菩薩應悲智雙運
度無數無量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  以大智而行大悲  空而妙空謂妙有
以大悲而顯大智   有而不有乃真空  真空妙有中道諦  宛然第一義諦乎
世尊示現於日常   將中道第一義諦  和盤托出謂希有。三者佛說諸法時
常以放光為發起   示法法皆般若出  前說般若亦放光  今第九會說金剛
不如是放光動地   示般若法亦不著  故世尊於本經曰  佛說般若波羅蜜
則非般若般羅密   當須般若皆不著  方為般若般羅密  此乃不取相之極。
------------------------------------------------------------------
訖ㄑㄧˋ伽ㄑㄧㄝˊ闇ㄢˋ庶ㄕㄨˋ歎ㄊㄢˋ 囑ㄓㄨˇ
================================================================

心得
----
●〈丙〉次‧發起序

 

爾時世尊食時‧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
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為佛家制三衣==釋迦摩尼佛為出家人制定三種衣服,祂〈世尊〉也都是穿這三種衣服、

                以身示範如是。此句就是說明著:「世尊著衣持缽的這個衣的制定」。
安陀會為中著衣==安陀會是說明是出家人穿在中間的衣服。
襯體著名著體衣==襯體著體衣是我們現在所穿的內衣。所謂的著體衣就是跟我
                們的體膚最為接近。
名五條或下品衣==出家人所穿的五條衣或是下品衣俗稱:最內層的內衣。
鬱多羅僧曰上衣==鬱多羅僧是上衣的名稱。
著於五條之上衣==鬱多羅僧上衣是穿在下品衣〈內衣〉的上面
即七條名中品衣==七條衣〈中品衣〉就是穿在身體的中間。
說法入聚落著之==說法或是入到聚落〈聚落即是進入大都市〉。
僧伽黎眾聚時衣==僧伽黎眾聚時衣是衣服的名稱。
此即是九條大衣==九條衣就是上品衣亦可稱:僧伽黎眾聚時衣。
名上品或福田衣==上品衣的另外一個名稱就是福田衣也就是僧伽黎眾聚時衣。
入王宮王城聚落==入王宮或是入大城市都會穿此上品衣〈福田衣〉這是隨順世間
                因緣附合眾生需求並非有分別心千萬不要修行就一定要執「空
                」拋開世間的「有」。
於授戒說法乞食==世尊誡定於說法、乞食。
威儀嚴肅之時處==包括:比較嚴肅的場所。
須著此福田大衣==以上都須穿著九條衣〈僧伽黎眾聚時衣。福田衣〉。
世尊將入城乞食==要入到城市乞食。
故特著此大衣也==都須要穿上此上衣〈福田衣、僧伽黎眾落衣或是九條衣〉代表慎重。
布方塊縫聯成衣==福田衣是由一塊一塊聯縫而成,衣色有青黃赤黑紫。
形如田名福田衣==樣子的形成就有如田地一般的情景。
三衣著總名加沙==三衣所指:五條衣:襯體著體衣〈內衣〉。七條衣:鬱多羅僧〈中品
                衣〉。九條衣:僧伽黎眾聚時衣〈上衣〉以上所指三衣的總體名稱皆
                 稱:加沙。
色有青黃赤黑紫==福田衣的制定顏色為:青色、黃色、赤色、黑色或是紫色。
闇淡無光之雜色==那!為何?加沙〈出家人所穿衣服〉都選擇比較暗淡無光之色衣服。
乃不炫耀之意矣==因為出家人本是修心而並非追求外在的亮麗光采。
著衣持缽乞食等==生活上的事務〈行住坐臥〉或是入城乞食等。
乃戒律之所制定==都要依照世尊所制定的三衣。〈三衣總名稱:加沙〉
世尊之以身作則==世尊給出家人戒定此衣服本身就是以身作則也是如是也。
乃教行人持戒也==世尊如此以身作則就是標準的身教。
乞食多義此略言==「乞食」這一句的說法與解意就是延伸最上面的「飯食訖‧收衣缽」。
一者降伏我慢故==金剛經的本意世尊就是告訴我們其實修行最是在生活當中簡單來講就是
                穿衣吃飯工作。其:所戒定的十項規定都有一定的涵義。比如:第一項
                的規定「乞食」就是要消除我們的「我慢習性」。
二者不貪口味故==出家人或是在家修行人不應該貪食口味由其是出家人他必須要別人應供
                食物更不能挑惕食物的好壞
三者專心修道故==消除我慢,生活簡單降低物資享受接下來就是、只要有時間就必需專心
                在修學上面。
四令見者生慚愧==出家人本是修行為重不應再於生活瑣事而奔忙,由其出家人的專心修道
                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普度眾生所以對於自已的心要保持心地清淨,以「
                法為師」、「以苦為師」慢慢證入到菩提道,讓自已以身作則以行動來
                度化眾生粗茶淡飯不求名利,這是一個反照的作用若是一個出家人或是
                在家修行人還是重視於生活上的物資享受這是與佛所制定的戒律相違背。
令我輩返照自知==世尊的一切嚴格戒律〈規定嚴謹〉其:真正作用還是讓由出家人或是在
                家修行人作為一個佛弟子應有的表率。
貪口腹圖安逸矣==若是論起世間的人、大都會貪圖食物的享受、出家人或是修行人就必需
                節制才能達到內心那一份清心寡欲正所謂無欲品自高。這也是一個反射
                作用給有善根的人來體會與行動的表徵,身教勝於言教這也是一種另類
                的講經說法。
庶道心長欲念少==修學人或是出家人若能時常保持清心寡欲不應該有太多的生活欲望。
故乞食益眾大矣==乞食是要利益大眾有布施的機會。這是世尊的用心良苦。
曰以度眾生故也==出家人是以度化大眾為前提,專心於修行上以便利益大眾教化眾生。
非只令眾種福田==乞食就是要讓大眾有布施種福田機會。
乞食者亦修大福==同時乞食的功德也很大他是利益眾生修練自已法為師以苦為師。
古德慮信心不足==但是:時代的變遷一些古大德就有考慮過怕出家人提不起信心與勇氣
遭毀謗置田自重==怕乞食招毀謗怕給人家看不起所以古大德才會提議在經由眾生所提供或
                是捐贈的土地上自已種菜修行生活。
此已違佛制戒律==認真追朔世尊本義這已經是違背世尊所定戒律。
安可更兼營他業==光是在空地種菜自力更生就已經是違背佛的制定怎麼還可以來經營其它
                行業謀利呢?把世尊的教化工作當成世間的事業一般,這是萬萬不可矣。
                至此:蓮臺山的可貴之處就是我們還保持著世尊所教化訂定的戒律中,
                就因如此才會讓淨空法師大為讚嘆與肯定。
壞佛法大不可矣==此種經營或是營利謀利行為是破壞佛法戒律的作為千萬不可矣。
敷座而做將入定==每日工作完畢、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做打坐之前有經行〈其:經行內
                容並沒有很詳細說明〉。
照規做前有經行==這是例行工作的前提。
不言乃用功要緊==只要有時間就是用功於修道上一刻也不容鬆懈。
不可片刻偷安也==不能有偷閒或是偷懶,學佛不能等不要以為我們還有很多時間。學佛之
                人必需有所警惕要把這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使用因為無常它時常虎視眈眈
                的在等待著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我們的生命還有多長。
說金剛般若大經==其實要說此部金剛大經並非有特別深澳之處。
發起於日常之事==所有的重點都是在生活當中的生活瑣事。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此乃殊為奇特矣==此乃建立在生活當中如此的修行,若是剛剛聽到此一說法是不是會覺得
                很奇怪呢,說穿了真的也沒有特別深澳之理。
故啟口便歎希有==如此的修行就是在生活當中體會這也真的很奇特矣。
須菩提曰善護念==須菩提是當機者〈當機者:每部佛經都有參與說法者的人,也是與佛陀
                對話問答的人。當機者通常是程度比較好的人來問話,而由佛陀回答問題〉
                。而當時在發問一些問題的當機者就是須菩提。其實須菩提就是它方的佛
                來配合世尊教化娑婆眾生之一。
又繼曰善付囑也==須菩提又再三的交代我們後代佛弟子。
足證此文關全經==世尊所講的一切經典都過足以證明修行即是生活,一切修行皆是在生活體
                會而開悟。並沒有所謂的深奧之處。這一點須菩提再一次的叮嚀。
理極幽微而親切==若是修行人能夠深入體悟、觀照就會發現所有甚深微妙之理就是在我們每
                日的生活當中。生活修行就是穿衣吃飯,行住座臥即是禪,學佛之弟子也
                不要把學佛想的太困難也沒有那麼的復雜。
草看之豈不負矣==反言之:若是對於此部經典若是隨便看一看不用心去體會,那就會完全辜
                負世尊的本意那就太可惜了。
此開十重略明義==此段內容所開示的共有十項意義所在。
前四重約法以明==前面四項就是以法〈教理〉。
後六重約教化明==後四種是以:身教以身作則一切都是在生活當中的行住座臥當中。那不管
                前四項的四項〈教理〉或是生活的作息〈行住座臥〉一定要建立在般若智
                慧之上,因為建立在般若智慧我們才有能力分辨什麼是真正的正法「正法
                :即是真正世尊所留傳下來無誤〉有了般若智慧才不會忙修瞎練白忙一場最
                 後落的兩敗俱傷。寫到此我還是心有所憂以現在的佛法看似興旺其實大都建
                 立在群羊效應看到哪一邊道場人多就往那邊跑,哪一邊的說法的法師是否有
                 沒有出家若沒有出家就不是正法,若是對於修行人還有如此看法的學佛之人
                 他應該就是對於佛法並沒有深入瞭解也顯然他並還沒入到真正佛法領域中。
                 再此:借用印光法師的一句話:末法當今最悲哀是如蠅逐臭,像蒼蠅追逐有
                 臭味的東西,哪邊人多就往哪邊跑或是不是出家人所講的就不是正法的錯誤
                 觀念。
一者示著衣乞食==第一項說明:世尊示現於人間的表現就是在穿衣飯〈包括乞食〉

奔走塵勞同凡夫==世尊跟我們沒有什麼兩樣一樣奔走世間的一切生活瑣事。一樣要穿衣吃飯。
乃佛不住佛相也==雖然世尊祂本已成佛可是祂並沒特別強調祂就佛,祂也沒有說祂不需要穿衣
                吃飯最為重要的是佛當然有神通可是祂並不顯神通一切,祂用以身作則、一
                切行住座臥跟我們人是無差別,這一點就是世尊最為可貴之處,不像現在很
                多說法的法師動不動就說他就是佛出世〈臺語講一句不好聽的話「騙笑也」
                標榜他是佛來示現顯得高高在上不可侵犯。
不說一字示無我==世尊在教化過程當中就是沒有提到一句「我」若是修行人還存在自我觀念,
                心中一直保持著「我字」、那要求生西方菩提之路就岌岌可危囉,要好好安
                祥往生成佛還早呢?。
全經宗旨破我執==我們苑長今日所教育此部金剛大經就是要極力的破除我們累世所纍積下來的
                我執觀念。
我空法空空亦空==若是透過修學方式慢慢破除心中的「自我」沒有自我就是我空。法空,此部
                金剛經非常疏勝它又是能讓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的度輪可是我依然不會把
                它抓住不放,對於一部好的經我依然不執著抓著不放這就是法空。兩者:我空
                、法空都不執著都空就是空亦空
三空之理徹圓彰==三空都能瞭瞭分明又能夠完全依教奉行那修學就非常圓滿。
此之謂善付囑矣==光是這一點古大德〈須菩提〉就一再得的交代後學弟子
二者示同以凡夫==第二項說明:世尊祂示現於人間既然是人類祂就是凡夫與我們無一差別。
與眾生和光同塵==所有的一切生活瑣事穿衣吃飯都一樣。〈和光同塵=與我們凡夫一樣有五欲六
                塵唯一不一樣就是心不一樣〉。
乃世尊大慈大悲==這是世尊大慈大悲的表現。
謂諸菩薩作榜樣==這也是給我們娑婆眾生及菩薩界最好榜樣。
此之謂善護念也==世尊就是這樣時時觀照著我們時時護念著我們。
菩薩應悲智雙運==菩薩就是具備大慈悲與大智慧而達到雙重運作。
度無數無量眾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是菩薩精神用慈悲與大智慧來度化無數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認真追朔眾生本是佛實無眾生可度,因為所謂的衆生是和合所生本是虛幻。
以大智而行大悲==有了般若的大智慧才能圓滿的行大慈悲的教化工作。
空而妙空謂妙有==雖知空而不空謂妙有稱:中道妙有「不執空亦不執有」。
以大悲而顯大智==融入世間生活而達到教化工作
有而不有乃真空==雖然知道宇宙眾生是眾合所生是虛幻是可是祂大慈悲不放棄眾生。不執「空」
               、「有」乃真空。
真空妙有中道諦==兩邊都不執著就是中道義諦
宛然第一義諦乎==中道義諦即是第一義諦
世尊示現於日常==世尊跟我們凡夫無一差別跟我們一樣穿衣吃飯工作
將中道第一義諦==用說法、用行動的表現說空有不離空有不著
和盤托出謂希有==非常詳細的說明宇宙真相。
三者佛說諸法時==世尊在說法時的當時
常以放光為發起==常常會出現放光動地情形
示法法皆般若出==每一次說法此金剛般若經
前說般若亦放光==前八會皆有放光跡象
今第九會說金剛==今天是第九會
不如是放光動地==並沒有像以前一樣的放光動地的明顯
示般若法亦不著==般若法〈金剛經〉雖能讓我們開智慧能讓我們往生淨土可是一點也不執著
故世尊於本經曰==世尊所說的經法
佛說般若波羅蜜==世尊說般若經〈金剛經〉
則非般若般羅密==有了般若智慧卻是不執著般若以上就般羅密
當須般若皆不著==我們佛弟子必須非常清楚般若經只是讓我們度到西方的工具達成後必須放
                掉不要緊緊抓住不放,若是抓住不放就不能是般羅密
方為般若般羅密==不執著法空又不執著我空即是般羅密
此乃不取相之極==外不執相內不動心。

 

 


------------------------------------------------------------------------------------------

佛曲動畫 - 心是蓮花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47389898&aid=15064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