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國中期甘谷秦腔演出拾遺
2009/12/08 10:38:18瀏覽405|回應0|推薦1

 

秦腔,那蘊含著無窮魅力的戲曲瑰寶,以其粗獷、豪放、深沉而又通俗的風格在隴右大地上傳唱了一代又一代,潛移默化地塑造了隴右人民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傳統優良美德。

秦腔演出的歷史非常悠久。縣城西大街隍廟及北大街報恩寺皆創建於元至正元年(西元1341年),在建築群整體佈局上當時便設計了戲臺。戲臺前為廣場,正對主殿建造,採用大開間的形式,用角柱與額枋構成方框或大屋頂,兩角柱間為演區,總體面貌保留著宋代亭閣式戲臺建築的特徵。北宋天禧四年(西元1020年),中國首次出現了戲劇舞臺,金元時期正規定型,明清更為廓大興盛。甘谷宋代戲臺狀況尚缺有力證據進行描述,但元代構建戲臺的情形完全可以說明元代甘穀已有地方梆子戲即秦腔的盛大演出,到明清更為規範和成熟。廟會演出多搬演場面熱鬧的連臺本戲,如《封神》、《三國》、《嶽傳》等,少則三、五天,十天不等,多則經旬彌月。西元1790年即乾隆年間徽劇三慶班進京,作為京劇誕生的起始,而京劇作為獨立劇種出現,至今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進京之後與當時的秦腔、漢劇等形成了徽、秦、昆、漢合流的局面。秦腔對京劇的誕生起到過非常重要的作用。神廟中盛大的秦腔演出成為百姓祭神祈福的重要活動項目而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甘隍廟戲臺上三寸厚的榆槐木地板,民國二、三十年已經被歷代演出活動磨損得很薄,甚至有快要穿透的地方。沒有二、三百年的摩擦是輕易達不到這種程度的。由此可見,甘秦腔演出歷史之久和演出之頻繁。

民國時期(民國二十、三十幾年),甘境域內主要有四大戲曲班子。甘本地土產班子一個,外地班子三個。春夏秋冬百姓常年有戲看,演出形式有廟會公演,有售票演出。古曆三月二十八日泰山廟舉行盛大公演;四月八日大像山舉行盛大公演;三月二十八日海圓寺(蔣家莊)亦有公演活動。售票演出常年不斷,每個門票50-100大板(銅板)不等,約同現在塊數錢。門票是用竹簽板條做的,和現在廟中籤筒裏的竹簽差不多,只不過稍寬些。廟會公演時每日有早、中、晚三場戲。早戲為早上10點——中午1點左右;午戲為中午2點——下午6點左右;晚戲為晚上8點——晚上1點半左右。售票演出只是晚場,沒有早場和午場。

三盛社為甘本地土產班子,當時箱是西街水門巷宋家的箱,皆為真絲做成,甚為珍貴。另有甘谷金山人任建清(大號任麻子)以安遠、金山一帶的愛好者三十幾人組成祥盛社,忙時務農,閒時演出,主要在北山一帶表演,後加入三盛社。其女婿蒲子英,主工花臉。任建清主要以“奸臉”為長,如《假金牌》中的張炳仁等。三盛社當時以陝西乾縣籍人王化理領班,主要拿手好戲有《出湯邑》、《闖宮》、《法門寺》等;新秦社以陝西西安人王振國領班,新彥芳、喬玲仙、劉玉平、馬振華、張新康、杜幹清、馬小雲(七齡童)等皆其名演。箱是新彥芳、喬玲仙的箱。主要拿手好戲有《打鎮台》、《放飯》、《哭祖廟》等。喬玲仙以《三回頭》、《三擊掌》、《別窯》為代表戲。馬小雲以《三回頭》、《女起解》為代表戲,當時有七、八歲。馬振華主攻“臊旦”,如《殺狗勸妻》、《拾玉鐲》等戲中的女主角;化民社以劉玉中領班,陳化民、王化成、李新民、耿樂民(其弟耿忠義,當時還小,後來主要在蘭州演出,亦以花臉為長。耿家臉譜集眾家所長又自成一派,有甘派花臉臉譜里程碑之美譽。代表戲有《黃花山》聞太師對薑子牙,《火焰駒》艾謙對李彥榮,《游西湖》賈似道對慧娘,《白逼宮》曹操對漢獻帝等。)等皆其名演,後陳化民、王化成(王化成主攻小生)又到三盛社演出。主要曲目有《雙靈牌》、《烙碗記》等。化民社的演員名字中大都帶有一個“化”字或“民”字。敬忠社以溫敬學領班,沈敬民、孟光華的女兒孟小光(當時七、八歲,後改名孟媧雲,《火焰駒》電影、《三滴血》電影中皆有其光彩演出。)、李新忠(主攻“毛淨”,如《五台會兄》中的楊五郎等。)等皆其名演。敬忠社的演員名字中大都帶有一個“敬”字。主要曲目有《葫蘆峪》、《下河東》等。當時名家名段,令人陶醉。各家各社,各有絕活。譬如民間所盛傳的新秦社陣容,可窺斑見豹:劉玉平的吼;馬振華的走;張新康的口;杜幹清的醜;馬小雲的扭。當時縣城內西街城隍廟演出的是三盛社;北街官寺演出的是新秦社;北街老爺廟(縣劇院對面)演出的是化民社、敬忠社。當時沒有話筒、擴音器,沒有電燈、彩燈,晚上唱戲照明一般用的是清油燈,民國三十四年左右出現了汽燈,但很少。現在的戲偷機取巧的多,過去的戲皆可稱為“善本”、“足本”,爐火純青,一絲不苟,詞精唱腔精、擺紮(架口)精。象劉玉中的白須生,至今全國少有趕上者,王振國的黑須生亦少有超過者,耿樂民的花臉獨領秦腔藝壇,張新康的花旦,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等,惟妙惟肖。杜幹清的媒旦更是叫絕(杜幹清只帶了一個徒弟,是天水人楊玉花。後在天水演出時留在了天水秦劇團。),不一而足。

秦腔好,往事知多少?名腔名調應猶在,只是時代改。問君能有幾回聞,盪氣迴腸風雨滄桑勾人魂。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zilin&aid=356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