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抗衰老重在抗自由基! 6營養素清除自由基
2014/03/21 15:47:48瀏覽370|回應0|推薦7

(美好農地借款~擁有自由基這樣漂亮名字的物質,正是使我們的組織氧化“生鏽”令我們衰老的元兇。少量的自由基並不危險,相反,它能幫助我們抵抗微生物和病毒。但是,如果它們的繁殖得不到控制的話,它們就會對別的健康細胞發起攻擊。不僅會導致各種疾病,還會造成組織的過早衰老,引起白內障,加劇皺紋。要延緩衰老,就要找到對付它的好辦法。而有些營養素,則是你對抗自由基的最佳武器。)

■ 具有多重功效的鋅
   鋅出現在人體內200多種化學反應中,關係到生長、呼吸、炎症、傷口癒合、生殖,與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密切相關。鋅對一些癌症(食道癌、氣管癌、前列腺癌)也有預防的作用。不過,鋅過量可能會增加乳腺癌和結腸癌的發病率。
建議補充:在平日飲食中食用的肉類越多,需要補充的鋅就越少。男性每天需要9~14毫克;女性需要7~12毫克。
含量最豐富的食物:牡蠣、肉類(尤其是牛肉)、全麥麵包、麥芽、大豆、白豆、小扁豆等食品。

■ 必不可缺的維生素C
維生素C 以抵抗壞血病而聞名;如今,它又因抗“自由基”而再度揚名。它是抗氧化劑的“救護隊”,在第一時間內行動。食用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能抵制肺癌和胃癌,還能夠延緩白內障的出現。但維生素C 很脆弱,對光線和熱度都相當敏感,經過貯存和烹飪後,維生素C很難保存。放置在光線下的梨和蘋果表面會出現棕色斑點,這就是維生素C 遭到破壞的表現。所以柑橘類更有營養,它們厚厚的皮對維生素起到了保護作用。
大量服用維生素C 不會中毒,但會引起膽結石或消化道疾病。維生素C 不能與銅和鐵一起攝入,否則會形成一個“氧化彈”,與我們想要達到的抗氧化效果完全相反。所以,不要同時吃含有這三種成分的食品。
富含維生素C 的水果最好跟正餐分開食用,建議相隔半小時。
建議補充:每天補充維生素C110毫克,等於兩個柳橙。
含量最豐富的食物:香芹、青椒、番石榴、龍蒿、奇異果、白菜、木瓜、柑橘、草莓、荔枝、花菜、豌豆。

■ 維生素A, 眼睛的維他命
這種“眼睛的維他命”(兒童缺乏它會失明)和它的先驅,能轉化成維生素A的β-胡蘿蔔素,加上維生素E,一起保護皮膚、黏膜、支氣管、血管和心臟。β-胡蘿蔔素在治療癌症中起重要作用,但研究人員發現:過多的β-胡蘿蔔素可能增加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
番茄紅素,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具有比β-胡蘿蔔素還強的抗氧化性,但較不容易找到:主要在西紅柿、柚子、玫瑰、木瓜和西瓜裡。它需要油脂物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所以西紅柿醬或煮熟的西紅柿比生西紅柿更有營養。
建議補充:每天補充維生素A12~16毫克,其中60%的類胡蘿蔔素,相當於100克生胡蘿蔔。
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肝、黃油、蛋。富含胡蘿蔔素的食物:胡蘿蔔、西紅柿、菠菜、杏、木瓜、芹菜、西瓜、柚子、花菜。

■ 抗氧化性最強的硒
它是所有微量元素中抗氧化性最強的。它保護和促進免疫系統,消除毒素,幫助排除重金屬(鉛、汞),使血液流暢,便於精子產生,還能防止衰老。與維生素E結合,它能降低油脂氧化,由此減少心血管疾病。它的吸收需要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幫助;反過來,它又能增強這三種維生素的作用。
建議補充: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60微克的硒。
含量最豐富的食物:魚、蛋、肉、奶酪、大麥、蒜、蘆筍、花菜、橙子。

■ 最有效的維生素E
1936年,研究人員在麥芽油中發現維生素E。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認為它只跟生育有關。如今,它被認為是保護性維生素中最有效的,其功效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 的三倍。它直接保護油脂中負責氧化作用的細胞:它捕捉自由基,阻止它們的繁殖。通過直接抵制壞膽固醇的氧化,維生素E能夠阻止冠狀動脈症的產生。研究人員認為它還能預防疾病:癌症、白內障、失憶症......它還能預防免疫能力的降低。
建議補充:12毫克維生素E,相當於一小湯勺的麥芽油或50克杏仁。
含量最豐富的食物:麥芽油、向日葵油、大豆油、榛子油、玉米油、杏仁、榛子。

■ 保護動脈的多酚
多酚既非生素也不是微量元素,而是植物的微小構成體。由於植物世界豐富多彩,多酚的種類也就極其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酮素和異?酮素。多酚具有極?的抗氧化能力。通過抑制“壞”膽固醇的氧化,多酚保護?我們的動脈。?酮素是多酚的一種,主要含在茶葉中,在?色蔬菜和?色水果中也少量含有,它能抵抗血小板聚集。
至於大豆中含量頗多的異黃酮素,它能減少血小板凝集,並起到雌激素的作用,可以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前列腺癌及骨質疏鬆等疾病,對更年期婦女的健康尤其有幫助。
含量最豐富的食物:茶葉(紅茶或綠茶)、葡萄、大豆、綠色蔬菜、紅色水果(歐洲越橘、草莓、覆盆子)。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xc792905&aid=1148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