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葉匡政:從唐山,到汶川
——重讀錢鋼《唐山大地震》
(《長江商報》2008年5月17日,專欄“不喪斯文”)
這是一篇寫得太晚的文章!對於《唐山大地震》,作者錢鋼早就預言:“唐山大地震,總是在本該記起的時候被遺忘,而當它被提起時,又讓人不堪記憶。”是的,人們又想起了唐山大地震。然而此時,舉國哀傷,九州同慟,一個讓人不堪記憶的時刻再次降臨。
我多麽希望這是一篇永遠不用寫出的文章。假如我們真如錢鋼先生所建議的,把每年的“7.28”定爲“國殤日”,在這一天,追思亡靈、撫慰創痛、審視歷史、祈禱平安、警惕災難,會不會就沒有這第二次的“國殤”?
《唐山大地震》開篇是這樣的:“歷史將永遠銘記地球的這一個座標:東經118.2度,北緯39.6度。人類將永遠銘記歷史的這一個時刻:西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淩晨3時42分53.8秒。”錢鋼用的是終結一個時代的口吻。我想,當他寫下這句話時,一定認爲那種讓歷史窒息的時刻,再也不會回來了。
今天,我們卻不得不重復這句話:歷史將永遠銘記地球的這一個座標:東經103.4度,北緯31度。人類將永遠銘記歷史的這一個時刻:西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時間14時28分。
歷史沒有假如。32年過去了,一切如此相似,依然是突如其來的7.8級大地震,依然沒有任何徵兆和預警,依然是不堪一擊、傾刻崩塌的建築,依然是斷壁殘垣下痛苦脆弱的肉體,依然是越來越多的血淚之痛、生死劫難,依然是不斷攀升、冰冷殘酷的死亡數位……
從唐山到汶川,32年時間,不願面對傷疤和苦痛的人們,終於要重新咀嚼自己親人的傷疤和苦痛。歷史無法被塵封,它終究會在我們的生命中蘇醒過來。只是這一次蘇醒的方式,來得如此悲愴、如此慘痛,我們不得不在無數人的鮮血和淚水中,重新打開《唐山大地震》這本書。那些未曾親歷劫難的人,也許從這部全景式的啓示錄中,能更深地體悟到眼前這場災難的深重意味。
天災總是與人類如影相隨,可是巨大的天災,又往往與人的作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錢鋼在談《唐山大地震》說過:“我們講天災,離不開講人,有很多時候,災害的後果之所以如此嚴重,就是因爲有人的失誤。還有一部分災害,本來不是什麽嚴重的災害,但是某些人爲了某些利益集團、某些政客的需要,他會利用這種災害的資訊,會有的,所以有的時候是人禍和災害、天災和人禍互爲因果。”
“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這本是人類防震的一個常識,也是地震多發國普遍通行的抗震經。然而,32年過去了,我們依舊沒能建立“寧可錯報一千,不可漏報一個”的防震預警制度。我想,就是因爲我們從未直面唐山大地震的過失與教訓,24萬亡靈的鮮血與犧牲,並沒有喚起我們對生命的珍視。《唐山大地震》首章標題爲“大自然警告過”,其實在這次汶川大地震前,大自然又何嘗沒有警告過我們?SARS、水災、雪災,其實都可以看作是對這場災難的警告,在提醒我們如何防範更大的災難的發生。然而,這些珍貴的反思機會,都被我們毫不在意地忽略過去了。
這裏,不能不說說書中提到的“青龍奇迹”,也許很多人從未聽聞過。距唐山市中心僅65公里的青龍縣,在唐山大地震中,18萬間房屋全部倒塌,但47萬居民卻無一人傷亡。爲何會如此呢?竟是因爲官員“違規”操作成就了這個奇迹。當時國家地震局專家汪成民把唐山可能發生地震的預測捅了出去,青龍縣縣委書記冉廣歧冒著掉烏紗帽的危險,“違規”向全縣作了預告,要幹部在26日前將震情十萬火急地通知每個人。由此,青龍縣居民全部被“違規”地趕到了室外生活。7月28日,大地震真的來臨了,青龍人卻安然無恙。
這樣的奇迹並沒有給汶川人。寫這篇文章時,距汶川地震已過去72小時了,那些被埋在廢墟中的人,生還的機率已越來越小。除了爲他們默默祈福,我還能做什麽?再次感到文字的無力。願死者安息,願傷者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