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8/22 12:00:41瀏覽1660|回應4|推薦24 | |
對於大多數台灣人來說,今年奧運賽事大概在昨天就結束了,而且是以一個相當悲壯激情的結果來為中華隊在這屆賽事寫下不凡的一頁。當然,更多人對於中華棒球隊僅僅以第五名作收而不甚滿意,但是卻又為蘇麗文受傷後仍奮戰不懈的精神而感動落淚。 運動員們背負了多少國人的期待與壓力,到國外為自己也為國家爭取光耀的榮譽,只是常常事與願違而無法獲致滿意的結果。當我們羨慕著別國選手隊伍的精彩表現時,都會不禁希望何時我們也能驕傲的站上頒獎台領獎? 當這念頭對照著國內烏煙瘴氣的環境,還真是可憐又可悲,眾人幾乎快沒自信大聲說出自己來自台灣而且過去還選出個這樣貪腐的執政集團,於是只好寄希望於這些在海外拼鬥的勇士們。所以明明是為了洋基隊和自己前途努力的王建民,一下子變成另類的台灣英雄,而傳出一堆醜聞的職棒卻又在關鍵時刻被投入不成比例的關心與鼓勵,好像以往壞事都可以忘記似的。而射箭、網球、舉重、桌球和跆拳道,更是平日無人聞問,直到得獎了才發現「啊?台灣裡頭還有這樣的好手喔?」 相對說來,那些只會在國內裝屌而完全無法對外打出好成績的SBL球員們,簡直就如廢柴一般的沒種也沒用,所以就不想討論了。 是的,其實國內一直還是有人在默默的持續推廣體育運動,但是相較那些八卦歌星藝人來說,所能分到的關愛實在太少了些,更不用說政府企業們甚少以正眼看待。看一下國外,那個大企業不爭先恐後的在體育項目掛名支持?例如F1賽車或者足球球衣上頭琳瑯滿目的跨國企業名稱、各種球場賽事的掛名、常常廣告滿檔的比賽轉播等等,不僅讓從事運動職業的人們名利雙收,贊助企業也跟著打開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讓人們知道愛運動的孩子不是只有教練老師這樣的出路。 可是,政府長期過份注重經濟國防也就算了,企業們好像不覺得這也是他們的社會責任,賺錢以後只想到回饋股東或者大筆員工分紅,頂多成立基金會去逃漏稅,卻甚少想到要贊助藝文體育項目,難怪當初BENQ要贊助歐洲足球賽事時,還真讓人嚇一跳。也會有人說職棒不也是有人贊助嗎?看他們球衣補釘就知道了,唉!一個補釘才不過幾百萬的贊助,到國外少說都是百萬美元起跳的,更別說不少國外職業球員總年薪就可養整個中華職棒的糗事。看看國內那些企業有沒有贊助什麼體育項目?台塑集團,以往有個南亞女籃隊,現在沒了,倒是因為老闆喜愛高爾夫而有稍微贊助高爾夫。鴻海,算了,一堆人搶著要錢。宏碁,靠著王建民而業績翻紅,所以似乎有贊助一些。華碩,沒聽聞。國泰,倒是有贊助扶養不少球類運動,算是難得。其他的就不想再多說,比例之低讓人覺得這些老闆還真愛錢,明明都獲利豐厚卻都進了自家口袋。 是該說這社會賺錢第一而不在乎什麼責任道義,還是說這些理工法商以外的都是些「雜項」而不用值得注意?偏偏大家在重要比賽卻又要這些可憐的運動員們背負舉國上下的壓力,不但個個都自比以為專業教練甚至還常動輒咒罵,那麼運動員又不是神,更沒比大家多得到些什麼,憑什麼不能獲得好一些的待遇? 這就是典型的「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大家永遠都希望是「別人」為國爭光,那麼問題是哪來那樣多的「別人」?還是說反正不過這麼幾年才一次,總會有倒楣鬼跳出來為國爭光,大家還是繼續賺錢優先?那麼深受戰亂經濟動盪的地方,是不是太笨了還會有運動員出來參賽?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只希望自己的子女上大學賺大錢,會不會太低俗了些?還是說不容他們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果這個社會仍然僅僅樂於看到「別人」負傷上陣為國爭光,那麼以後何必為這個自私的社會努力?以後台灣就大概會跟某些大國一樣,人口那樣多,卻永遠只會有寥寥可數的獎牌數量。(註:如印度,本屆至今僅才一金一銅,相較不少百萬人口卻獲得更多獎牌的小國,實在不成比例) 至於我自己,已經過了能夠作出選擇的時候,但是至少曾經在音樂方面能夠有自己的深刻回憶而不至於像別人一樣空白一片,以後僅僅希望少一點人變成只會讀書賺錢的呆子。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