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0 11:38:21瀏覽256|回應0|推薦0 | |
短 評-減稅的迷思 美法等民主國家,近來掀起一股向富人課稅的風潮,只有台灣反其道而行,日前,藍委在國會大談減稅救經濟,並批評政務委員朱敬一是內閣中的嗩吶之音。 所謂的「嗩吶之音」,指的就是日前朱敬一批評財政部將減稅當政績,「降稅帶動經濟成長率是誤導,用膝蓋想都知道財政無法永續。」吳揆當場肯定朱敬一,但接下卻說,「降稅當然有助擴大稅基,去年營業所得稅率調降,結果今年開徵的稅收比過去多好幾百億」,這番話不但呼應藍委意見,同時有誤導之嫌。 首先,單單降稅無法擴大稅基,而是因為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去年廢止,取消不少產業租稅優惠措施,才能同時擴大稅基;其次,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一○.八八%,但比起二○○八年,營所稅卻還是負成長十四.四%,明顯受到營所稅從二十五%大幅下調到十七%影響。 由此可見,大規模減稅可否帶動經濟成長,有待檢驗;另一個更嚴重的迷思是,財政部及藍委都指稱,減稅舉債的目的在於擴大內需,有利長期經濟發展;可是,細察下一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國債已衝上五兆,但是政府公共投資金額及比例卻反而下降;足見政府舉債的主要原因,還是人事費、法律義務性等支出,和經濟發展無關。 簡言之,這是政府收支結構出問題。事實上,台灣有全球最低的租稅負擔率,只佔國內生產毛額的十一.九,財源如此少,偏偏從老農津貼調漲、老人長期照護、到一連串的幼兒補助優惠等等,朝野政黨不斷大開支票。長年這樣入不敷出,財政怎麼可能永續! |
|
( 時事評論|雜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