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薦【理直氣平:勇於改變才會進步】
2011/09/29 22:24:49瀏覽648|回應0|推薦4

我閱\讀的是洪蘭教授的「理直氣平」,書中分為六大重點,分別針對品格力、學習力、競爭力、神奇的腦、溝通力、生命力來闡述她一己之見。閱\讀此書發現洪蘭教授閱\讀範圍廣博深遠,舉例可謂旁徵博引、信手拈來,日常生活之事,也經由她的慧眼及細膩筆觸,敘述地活潑生動,彷彿身歷其境,可見其運用文字火候已爐火純青。
她在第一章「品格力」提到時下青年對於禮貌不大注意,待人接物、應對進退都是端正品格的基礎,若沒從小學習、改正,長大後積習難改,洪蘭教授以她在神經領域的專業知識,解釋小孩一出生就開始模仿,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學會適應這世界的各種方式,所以近之父母,遠之在上位者,其一言一行,無不被放大,小孩從小耳濡目染,當大家的行為都是正確而有禮的,小孩自然有教養。「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正是此現象最佳寫照。
洪蘭教授認為品格一部分是天生,另一部分是後天養成,她以林則徐受長官多方考驗,證明他是個有擔當、負責任、有涵養的人,不畏權貴、只求問心無愧\,日後不負長官提攜,成為一代忠臣。她認為小孩從小讀偉人傳記,可以對其言行舉止有深厚影響,把自己本分做好,從別人身上學到成功\的方法。
洪蘭教授以指出過去許\多家長教育小孩錯誤的方式與不當迷思,例如「沉默是金」,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樣樣都在趕時間,面對小孩的教育、問題,皆不耐煩應對,常打斷孩子的話,久而久之,孩子便喪失流利口語表達的能力,也不懂得尊重對方發言,學會大人插話的模樣,她認為凡不是本能的事,大人都要有耐心的教育下一代,並見微知著,減少小孩闖禍的機會,只有讀書和做人都行的小孩,長大後才是國家棟梁、可用之才。而針對近年來各種駭人聽聞、匪夷所思的新聞,洪蘭教授反問為何不分國家,都出現這種令人髮指的事件產生呢?是否教育出了問題?這世代的孩子從小出生就抱著電腦、電視,父母忙著上班,疏於照顧及灌輸好的價值觀給孩子,缺乏關愛的小孩容易有反社會人格,他們感受不到人性的溫暖,自然不會對生命有熱情,然後做出錯誤的抉擇及誤入歧途,她舉例希拉蕊寫過一本書叫「同村協力」,當全社區的人同心協力,一起守望相助、互相照顧小孩,當他們感受到溫暖,孩子是沒有機會變壞的。正如胡雪巖說的「前半夜想想別人、後半夜想想自己。」若是在上位者、每一人不時地自問我還能多為別人做些什麼,社會會更進步、更和諧。
生活教育必須落實在生活中才有意義,只重課內知識,是本末倒置,洪蘭教授書中疾呼應即時改變教育方針,台灣才有機會重掌優勢。
在第二章「學習力」,洪蘭教授提到過去她去過不少偏鄉地區學校、部落的情形,他們並不是不行,只是缺乏資源和能夠表現的機會,因地處偏僻,資源稀少、教師流動量大,不斷惡性循環之下,怎麼能夠有好的環境能學習呢?洪蘭教授希望在上位者及社會大眾應多投注一些心力,幫助這些弱勢族群,多親身體驗他們的境遇,才會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明星學校和大都市資源佔了大多數,而偏鄉地區的學生卻苦於環境,放棄自己或無力翻身,一輩子可以就這樣毀了,若他們能得到一點關注,就能多一分希望,心中有希望,無論多苦都能熬過去。她提到若政府能將一部分補助給在偏鄉教書的老師,從留住好老師開始做起,教育的錢不能省,只要老師覺得被肯定、受鼓勵,一定願意留下來幫助那些孩子。
洪蘭教授對現今社會追求分數至上、考試主義感到十分憂心,因為考試考不出品德好的人、考試選不出熱心服務的人、考試挑不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有抱負青年。孔子的「因材施教」才是讓每個人得以將自身才能、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就像每個螺絲都有它的功\用,放在正確的位置,機器方能運轉;社會因各項高科技的方便、事業壓力導致越來越懶得動腦、凡是只要求速度,缺乏等待的耐心,也忘了動腦思考的樂趣,「造命者天、立命者我」,想要有一番作為,不能守株待兔、好高騖遠,而是要把握當下,不斷學習進修、不恥下問,才有機會成功\。她舉葛拉威爾在《決斷2秒間》提出的一萬小時才能成功\的理論,說明要成功\需要毅力、堅持,而不是速成,我們不能一昧要求結果,而失去享受過程的樂趣,這之中的奧妙也是需要學習的。
洪蘭教授以實驗說明人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影響,所以學習要注意環境,心情好使得動機增強,記憶效果變好,身心健康是學習的關鍵,但一向被忽視,她一再舉例,希望上課時數減少,給孩子多些時間去運動、能有時間欣賞藝文展演,不但能增進豐富內涵、又能扶植國內藝文團體,培養更多五育俱全的孩子,讓他們全方位發展,造就更多各領域的專才。
老師對孩子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力,老師不應只是經師,而是要當個人師。注意每位孩子的獨特性,鼓勵他們的優點,讓他們樂於學習,天下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缺乏有耐心的好老師。一旦老師欣賞、鼓勵、肯定學生,學生就會源源不絕地回饋好的一面給老師,教學相長,產生正向循環,學生每天都有進步,使老師願意無怨無悔地付出,所以不能忽視老師對小孩的影響,身為老師應要有所警惕。
第三章的「競爭力」,洪蘭教授指出因台灣各階層的教育的大大小小考試,使學生只注意要背誦標準答案,不問原因,逐漸喪失最珍貴的創造力,而這正是二十一世紀跟世界各國菁英競爭的關鍵!現在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從小到大能背誦的知識,電腦、圖書可以找到、取代,目前高科技尚未能取代的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成長背景,讓每個人從小就應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赤子之心的創造力,這是促成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但因沈重的考試壓力讓台灣逐漸喪失優勢。我們一起床,日復一日同樣的行程,但食衣住行樣樣充滿學問,有許\多平日就存在而我們一直未注意的事物,當我們停下緊湊的腳步,仔細觀察、思考,便能發現到跟平常不一樣的東西,這有賴我們平日大量閱\讀,有大量知識的基礎,面對平日諸多訊息,大腦會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學識,過濾出我們要的東西,洪蘭教授在書中不斷呼籲大家要重視閱\讀,靠閱\讀各類書籍充實內在,一個同樣的東西,在受過不同教育訓練的人來觀察,會有不同的結論,想要有好的靈感,不是靠等待就能一蹴而成,而是平日留心觀察周遭,或許\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現今家長在孩子一出生就忙著送他們去上潛能開發般、各類才藝班,本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的心,希望他們從小就贏在起跑點。可諷刺的是,父母花這麼多錢,但許\多雜誌調查,有許\多大學生面臨畢業了卻不知未來要做什麼、而有高達六成的碩士做的工作跟自身專業無關,洪蘭教授痛心他們浪費國家資源,沒將名額讓出來給真正想讀書的人讀,浪費自己的光陰,卻一點警覺心也沒有。
照理說父母應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洪蘭教授觀察到許\多父母忙於事業,沒撥出時間陪小孩,就錯過親子相處時間,也沒協助孩子發現他的天賦,她覺得平常生活中多觀察小孩,就能發現他們的長處,但別截長補短,只要有一個長處而別人無法取代,就是未來他的謀生技能了,在現代注重專業能力的時代,別當個樣樣通、樣樣鬆的人,而是有當個無可取代、有價值的人才。養孩子在於心,不在於錢花的多,家長要搞對重點才不會扼腕一輩子。
有一點很諷刺的是,以前的人因環境吃許\多苦得以成功\,現今孩子錦衣玉食、衣食無缺,家長捨不得讓孩子重蹈覆轍,卻讓孩子沒有鍛鍊意志力的環境,要適當地讓他們接受考驗、有機會服務他人,學習與他人相處,到外面磨練,才能成長、茁壯。
第四章的「神奇的腦」跟其他章節不一樣,舉出大量例子說明腦的神奇,說明大腦會因外界不斷地刺激而改變神經連結的結構,且不受年齡影響,並告訴大家大腦整體一直都在運作,並非只用到全部的百分之十而已。她也寫道運動產生的多巴胺、血清張素能紓解壓力、緩和焦慮,讓人情緒放鬆,減少罹患文明病的機率。
她也說明學習並非只是課業的學習,從一出生到死亡,人不間斷地在學習,學習應當樂在其中,才有效果,而影響學習的要件是動機和情緒。大腦的神經連結會因我們自身的行為和周遭人群的影響而不斷改變、重新連接,學習次數越多,連接的越緊密,靠著不停練習,就能熟能生巧,而再次看到熟悉的應對物就能反射性做出對應行為,動機能激發神經連結的活化、情緒讓我們樂於學習,善用長處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後天的學習能改變先天設定是洪蘭教授強調的重點,只要靠自我覺察、反思,大腦就能不斷活化神經連結,產生新的神經通路,而多接觸藝術人文能讓我們內心不斷反思,控制我們的情緒,使行為符合規範,好的美學教育能讓心智更圓融。她也用不少歷屆諾貝爾得主的故事告訴讀者,獲得新知的喜悅是任何事物無法取代的,透過高科技,科學家藉由各種實驗,慢慢地解開大腦的奧祕,了解它的運作方式,我們學習能更得心應手。實驗也證實快樂可以掌握,只要馬上改變思考方式,就能感到快樂,快樂只是主觀的內心感受,一旦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大腦產生正面的活化,減少負面感受,降低慾望,人是當下就能轉念改變的。
人類演化使得我們要未雨稠繆而容易感到焦慮,但透過運動讓大腦多分泌多巴鞍,控制情緒的鑰匙在自己手上,人能自我克制減少憂鬱,社會成本就少了許\多。
每人大腦成熟快慢的時間不一,所以不能用同樣標準要求每個小孩,有可能他們只是需要時間,當他們一旦開竅,可以做得和別人一樣好,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大家都不相同,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進步,就值得家長鼓勵,自己跟自己比就行了,不需要跟其他人比較,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要走,父母不應把自己的觀念強加諸在他們身上。
第五部分的「溝通力」,因為家長的來信,洪蘭教授告訴他根據大腦造影實驗證明人都不喜歡說謊,小孩會對大人說謊,要先了解原因而不是責罰,找出問題後對症下藥才是正確解決之道,父母管教方式要一致,才不會出現矛盾,只有讓小孩心悅誠服,自己決定改掉壞習慣才能一勞永逸。她認為這世代的青年從小到大都無機會好好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她建議從閱\讀著手,閱\讀可培養邏輯、使人言之有物,能夠引經據典、出口成章,長期閱\讀之下,口語能力必能改善。洪蘭教授分享她和孩子小時的相處過程,述說親子溝通對教養的重要性,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給小孩安全感,他們才有勇氣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才不致於因無人關愛誤入歧途。
讓小孩學會對大家說故事可精進他的口語表達能力,當大家對他的故事感到興趣,就是他溝通能力逐漸在進步,能夠將故事有條不紊地講出來,而大量閱\讀能讓孩子有說不完的故事,豐富的知識基礎對孩子有眾多利益而無害,當眾多知識形成無數的架構,神經連結越緊密,表達時就能針對自身背景,做出適當的詮釋,而一旦口語表達能力好,也會影響寫作能力,兩者相輔相成,二十一世界各行各樣都強調溝通的重要性,家長不能忽視,要對孩子循循善誘,有耐心地幫他能順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最後的「生命力」,是近年來政府機關、社會人士大力推行的生命教育議題,洪蘭教授建議家長有機會讓小孩體驗志工服務,讓他們透過實作了解人生,了解生命的真善美,進而珍惜光陰、珍惜生命,能夠有同理心看待與自己不同的人事物。古代有許\多諺語告誡生命的可貴,可現在部分青年不懂得珍惜,以致於做出讓父母痛心疾首、無可挽回的事。物質充裕的現代,人內心反而空虛,靠著信仰、信念、運動、嗜好、親情等各種能讓自己覺得被重視的事物,使人有動機讓自己變得更好,人要懂得敬業樂群,對目標鍥而不捨,多做有益社會的事情來充實身心靈各方面,不但生活變得更好,社會也會更祥和,生命教育的真諦就在此。而這些經驗會促成神經連接,神經連接形成迴路後能變成思想,善用大腦、擁抱理想,當大家都樂於付出,了解施比受有福,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這本書對教育、道德良知、大腦運作、把握人生等許\多事情,用生活中各種案例古往今來諸多故事及引用其他作家的觀點將她欲傳達的看法都一一點出,面對未來對國家、社會、周遭有影響力的青年,有幾點是該具備的特質:
遠見:沒有遠見,就沒有未來!
專業:紮實的基礎,無畏挑戰!
創新:用心和細心,是致勝的關鍵!
全方位:跨領域的資源整合,擁有豐富的籌碼!
態度:謙卑及虛心的請教學習,經驗和歷練能成長迅速!
速度:速度就是王道,以應付雲端運算的資訊爆炸時代!
效率:速度以外的價值核心,善用80/20法則!
服務:良好的服務品質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獨特:具有不可取代性,發揮自身最大潛能!
突破:永不畫地自限,尋求更積極正向的目標!
堅持:耐心和毅力是成功\的關鍵,讓成就更耀眼的X因子!
而這些也正是執政者與公務員所應具備的特質。
一言以蔽之,洪蘭教授在書的封面即寫道:「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她希望能透過各種形式,將她的專業知識、個人對社會的善意見解提出來,影響群眾,讓這社會變成人間淨土,紛爭消失,若每人都能像洪蘭教授注重閱\讀、藝術人文的薰陶、注重禮儀、守信重諾,台灣的未來就無可限量!

讀書心得同步發表於粉絲專頁:

雞蛋哥的書房:

http://www.facebook.com/pages/%E9%9B%9E%E8%9B%8B%E5%93%A5%E7%9A%84%E6%9B%B8%E6%88%BF/166427506738467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10240414&aid=5686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