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30 23:22:15瀏覽2877|回應0|推薦12 | |
禪意:「風動、幡動、心動」?
漢傳佛教六祖禪宗惠能禪師,是南派禪宗的創立人。 一作慧能。俗姓盧,唐代新州(今廣東省新興縣)人。24歲時,他赴黃梅向禪宗東山寺禪宗五祖弘忍求法。在東山寺僅僅8個月,惠能便得到了禪宗衣缽。當時,五祖弘忍正在考慮讓誰來繼承衣缽的問題,於是他讓諸弟子各作一偈,大弟子神秀先作一偈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惠能聽了這偈後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於是自念一偈:“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弘忍比較二者的偈後,認為惠能已經真正悟了佛性根本,於是私下將衣缽悄悄傳給了惠能。為了避免別的僧人加害惠能,弘忍師渡徒的叮囑惠能連夜逃回南方老家。
末學的禪意作品 藝術作品創作不是只拘限於技藝功細美感 隨意揮毫畫出思惟意境也是藝術心境表現
惠能來到廣州法性寺內(今光孝寺),又發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當時,法性寺的印宗法師正在講經,一陣風吹來,寺外懸掛的旗幡隨之飄動。印宗即景說法,問聽眾到底是什麼在動。眾僧爭論不休,有的說是幡動,有的說是風動,誰也說服不了誰。惠能忍不住插嘴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印宗法師聽到後大感驚異,於是拜惠能為師,請授禪要。隨後惠能到韶州寶林寺(今韶關曲江南華寺)住持,傳法三十餘載。這位生於廣東、長於廣東的大師,在新州國恩寺走完了自己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享年七十六歲。當年,其真身舍利被請到寶林寺供奉,至今仍接受來自五湖四海的善男信女的頂禮膜拜。
在六祖禪宗惠能之前,修禪者普遍認為,若要成佛,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坐禪修習,如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壁觀九年,長坐不動,以至於小鳥在肩上築起了窩,這種修習功夫讓多少有禮佛之心的人望而卻步。然而,惠能禪師則以前所未有的革新精神,徹底否定了這種艱苦卓絕的累世修行,斷絕以傳宗續代七祖延續的名譽。他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淨、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這是世界的佛教史尤其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後其弟子廣集六祖語錄,撰成《六祖壇經》。《壇經》對禪宗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佛教著作經驗被尊稱為“經”典,僅此一部。由此也可見六祖惠能及其《壇經》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
千手觀音之紅蓮花手 這幅畫是利用裁切剩餘的零散宣紙所畫的作品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