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猴硐知性之旅漫遊趣
2011/06/18 05:57:22瀏覽75|回應0|推薦0


到侯硐地區如果只是為了看貓,其實是非常無知、愚蠢而膚淺的。
嚴格來說,貓與侯硐當地的人文、歷史和地理完全無關,
曾幾何時因緣際會,因為貓隻聚集,數量漸多,而演變成今日的貓村。



昔日侯硐地區盛產煤礦,後因開採殆盡產量銳減,加上新的能源取而代之,致煤礦產業逐漸蕭條沒落。
過去黑金歲月的繁華景象,徒留坑道、運煤橋及煤礦廢墟等遺跡,供作後人身歷其境作為見證。
然而今天的侯硐,並不因為礦業的沒落而沉寂,
相反的,結合傳統的人文歷史,積極發展地方的觀光產業,
原本污濁的基隆河維保有成,變得清澈而碧綠,站立水中垂釣的特殊景象,也算罕見。
年久失修的運煤橋也經過重新整理美化,加上文化創意與光影投射,成了戀人攜手同遊、賞景談心絕佳景點。


眼前的這座拱橋是供運煤車從坑道出來,作為跨越基隆河專用的橋梁,並提供居民通行,
運煤橋使煤礦可順利從右岸到達左岸的瑞三煤礦儲運場,
如今雖煤業已成過去歷史,但此建築物從日據時期開始至今,一直都是存在於斯的侯硐地標。


站立橋上觀看兩岸景色,南來北往列車疾駛而過,歲月在潺潺流水聲和火車經過軌道聲中,
多少風雨的日子過去了,侯硐地區由興而衰,再由衰而興,
今天的侯硐已然成功轉型,既懷舊又創新,
君不見古早味美食店號,還有河畔露天咖啡,
空氣中隱約嗅到Money的味道。


運煤橋頭有侯硐坑遺址,在侯硐地區李建興先生對當地貢獻頗多,可說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地方更在介壽橋岸建立「懷德亭」以茲紀念。


運煤橋上景觀,運煤三分仔車。


參觀完運煤橋、侯硐坑、文字公廁之後,續訪侯硐神社古道,一隻小花貓很友善的跟在我腳步之後。


古道入口階梯已重新鋪設花崗石,循山腰而上約有百階,便到達上方柏油產道。


續行一小段,古道前有木造的神社鳥居,階梯仍保留早期的人工鑿造的石塊鋪設。


古道上來有小公園、涼亭和圓形木棧觀景台。

 
續直行走花崗階梯下來,回到侯牡公路介壽橋頭,此處設有「介壽橋紀念碑 」,為李建興先生賀母壽出資興建。


碑文寫道:
津梁重建喜初成,介壽兼昭壽母名。
人闢深山猴已散,硐開片道炭猶盈。
溪邊向晚砧聲急,橋上迎曦曙色明。
此後應無揭厲感,千秋共仰國恩榮。


來到侯硐地區,順遊舊鐵道三個磅坑(隧道)群,與幾年前相較,今日重遊發現已新闢自行車道,並增設護欄。


定點拍攝,有否看出端倪,一列推拉式自強號列車與另一列平溪線柴油冷氣車,兩列車是同方向行駛的,
自強號列車秒殺平溪線列車,急速呼嘯而過。


此處是觀看列車拍攝相當好取景之處,有一小高地在彎道之上,不時可見列車南來北往或交會。


拍完列車續行,此段已鋪設為水泥自行車步道,人騎自行車,我安步當車。


第一、二磅坑較短(約20公尺),出第2坑後有觀景台,可觀看基隆河水利工程。


第三磅坑入口,此隧道較長,且未設照明,行至中段伸手不見五指,烏漆媽黑的,而且有時還會有滴滴答答的水從洞頂滴下。


接近出口,估計隧道長約135公尺左右(步行時間約2-3分鐘)。


再往前走至廢棄崗哨,步道結束,循原路返回侯硐車站。


侯硐煤礦博物館前,基隆客運驚艷水金九彩繪巴士。           日期:2011.6.18    天氣:晴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