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響 (2007/07/10) 00:26:46 
2010/07/08 10:27:04瀏覽198|回應0|推薦3
引用文章信心退了沒?

2007/06/26-28     

台北新光會館共修記錄  6-26

       

這次師父到台北出庭作證,因此安排了三天和大家見面。

雖然,距離上次聚會不過才相隔十天,但,平日閉門造車的我們卻感到彌足珍貴! 

大約中午左右,我們在「新光會館」與師父、山羊師姐會合。之後轉往「阿鴻的店」用餐。因為離聚會時間還算充裕,之後,大夥兒決定在附近的茶坊飲茶、聊天。

趁著這次難得的空檔,把上回聚會所體會的想法提出驗證,獲益良多。

懂得同步、共振,其實是提升的良機

師父每次處理疑難雜症時,若我們懂得同步、共振,其實是提升的良機。

還記得,早期師父處理事情時,總會拿出一張紙條要來的人簽名,一邊微笑的說:「度化功德,簽者有份。」

從前不能體會,以為就是簽個名作為紀念,現在才瞭解,師父的發心,是如此慈愍!

即使我們的力量薄弱,但只要有一份護持的心,連在一旁靜心念佛都可搭「順風車」。

  越是殊勝的功法的傳授,師徒所經歷的考驗與風險越高

雖然,同修中彼此的功體有別、悟有先後,但只要同具信心,師父都願意一體教授,這是師父的慈悲。

不過,當時能否體解、受用,卻要看各自的福德因緣與平日的努力了。       

藉由這次的探討,更深刻的體認到:當自身福慧不圓滿,要受大法時,會有障礙,種種障礙,將不期然的發生。 

而此種障礙不只發生在我們身上,連師父也一併牽連。 

因此,當大家的信心具足,功法傳授圓滿,就能達到互相提升、增益其所不能!

相對來說,若有二心、種種缺失,往往也會形成間隙,創擊授法者,不可不慎!

師父秉持著均霑的慈懷,身為弟子的我們,既有受法的準備,實有責任調整好自己的身心靈,才能落實真正的尊師重道。

不可思議的方便法門(心、佛、眾生不二)

過去,閱覽許多修行者的傳記,每每讀到前人為求正法而甘願付出種種代價,往往令人熱淚盈眶!

而且,相較於自己未識師時盲目摸索、屢做屢錯的險象,實在要讚上一句:道玄之門,不可思議!

大家平日都是忙碌不得閒的凡夫,雖有許多理想,卻是心有餘,力不足!

但,本法門之妙,妙在屬---清淨無為的體性。所以,剛接觸基礎功法時,就已開宗明義的教授我們---受持之道。 

學習本門功法的基本心態:敬師、敬友、敬同道。 恭敬心、清淨心、慈悲心。

其重要性,如同金剛經中善現啟請分第二的「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的意義。 

而「鬆身法」等等衍生功法,都是用來協助我們達到 : 轉凡入聖、體用自如的良方。

因此,即使我們再忙、功體不足、功課做不夠那都還是其次!

重點是:我們是否隨時調教自己,成為堪受清淨教法的法器!

當師父將所有阻力一一概括承受、圓滿、彌補法緣的落差度後,剩下的就是我們的功課了!       

放下萬緣、放下自己,與師父、同修、道友融成一昧

不論何種現象,皆深心體解自己能有此善緣,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得之不易!

而這樣協調、柔順的能量,才是我們契入諸佛菩薩的緣起。

師父殷切期盼,大家能以三心為基礎共振、交流,正是因為,這樣不僅可以彌補落差,還能互相提昇。

更精彩的是,每回共修,大家可以「搭乘」最契機者的「順風車」。

換言之, 若懂得方法,人人不就是華嚴經中的善財童子,得遍參之功,圓滿加行,速成道果? 

那裡還有這樣的慈悲、方便的法脈?

體會到深處,只能慨嘆: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初發心的保任(信、願、行、證、覺)

萬事俱備,若欠東風也不可為,功法再怎麼殊勝、方便,也要有信入者才能彰顯其妙。

體會、確立方法後,接下來是深度與廣度的延伸

在生命的探索與重建過程裡,許多的旅人,失落在廣袤的迷塵中,早已忘記了最初感動與期許,望著茫茫天涯,只感到歸鄉遙遙無期!

於是,逐漸地,放棄了初衷,失去了動力

然則,在漫長的修行路上誰能無誤呢?誰又不曾迷惘、挫敗甚至失落過呢?

放任自己一錯再錯、自怨自艾,甚至無法回頭,不正是我慢心誤我?

堅持自己的專業、不能善解、尊重對方的差異性,這不是一種偏執嗎?

老是不相信自己的如來藏性,處處疑而未決,究竟要蹉跎到何時?

拜師時興沖沖地排除萬難、捨我其誰?拜師後意懶懶地前瞻後顧、剩下什麼?

想想,識師八年了,我可真有體解、領受師父的愛心與付出?

每當師父耗盡心血為我們除蓋、磨光,一身疲憊的離去後,當師親不在身旁時,試問:我可有信入、保任?

可有把師父對我們的關懷與照顧納受後,化為修行的動力?

我可有把這份關愛傳承下去?化為關照同修、道友、親朋的泉源…..

再想想,明知師父花在弟子身上的時間與精神甚至多過於自己、家人,這些年來,我可有長進?還是私心地只願當個嗷嗷待哺的幼兒,希求別人永遠的關愛?

我可有作到分憂、解勞?還是不斷把焦聚放在得、失之間?

這些年來,感觸日深!望著師父的疲憊慈容,總感到師父默默的擔負起如來家業,默默的擔負著我們這群最甜蜜的負荷,輕快身影…..顯得是那樣幽遠而沉重而我所能做的,總是太少了…..

真希望有更多的同修能從自身的夢魘裡清醒,現在不即起直追,更待何時?

檢討起來,事事都未臻圓熟、錯謬繁多的我,有資格提出這樣的見解嗎?我曾自忖過

  

只因,不捨師父、同修千百年來的相遇只為一場美麗的錯誤!    

   更不願見到,道上行人稀成為千古的遺憾!

    只怕! 因緣錯失,連說也是多餘了!

因此,我在此不怕羞地野人獻曝!

 

 ps:僅祈在此,所供獻的一點心聲,能滋養彼此的心靈不管夜夜如何的深邃,且讓我們一同照亮這個幽微而神秘的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hsanchu&aid=42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