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02 19:55:17瀏覽189|回應0|推薦1 | |
願接受別人批判,更可以顯示自己聰明,因為從被批判中,才可發現任何事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看法,因而確定任何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這樣使我們在待人處事上,不會太偏激或固執己見。 孔子問禮於老子,老子當時任周朝的守藏室史,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長和故宮博物院長,所以老子在當時不論是年齡、閱歷、學問、知識和聲望都勝過孔子,他見孔子虛心向他請教,除盡其所知傾囊相授外,並讓孔子進入守藏室,孔子因此得能閱讀古代的各種文物史料,這對孔子著作春秋的史書,有很大的幫助。 孔子辭別時,老子告訴他待人處世道理,老子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智之號,願送子以言。」 孔子恭敬說:「仲尼敬謹受教。」 老子剴切說:「聰明深察者,喜好議論人,會因得罪人而致死;博辯廣大者,愛批判人之惡,反會危害到自身。因你聰明有辯才,所以我要特別提醒你。」 孔子回應說:「世間有太多不公、不義、不人道事,議論或批判是要將這些不良現象,導向公平、正義和人道,聰明有辯才者不就是應做這種事嗎?」 老子說:「議論都是為表達對人事的不滿,所以聰明人為使自己更聰明,都會虛心接受批判,而不去批判別人。」 「不去批判別人,如何顯示自己的聰明?」 「願接受別人批判,更可以顯示自己聰明,因為從被批判中,才可發現任何事從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看法,因而確定任何事物沒有絕對的好壞善惡,這樣使我們在待人處事上,不會太偏激或固執己見。」 孔子頻點頭,表示認同。 老子接著說:「為人處事只要追求進步,不必追求完美,放棄求全心態才能異中求同,減少批判,與人修好。」 孔子問:「能夠求進步,也能求到完美,不是更好嗎?」 老子微笑說:「求到完美有缺點,因為它會使人不知接下來的方向;而求不到完美有優點,這表示還有很多事可做,能給人一個改進的方向和進步的空間。」 孔子又點頭,表示能理會。 老子更深入說:「人在求全心理下,很容易在細節上挑毛病,反使作法顯得笨拙、不完美,所以只要大節抓得住,細節可有出入。」 孔子說:「蟻穴壞堤,細節怎可不注意?」 老子說:「肚量狹窄的人,才會在細節上找毛病,這是挑剔,不是慎微;能夠寬容細節,但不會縱容大節,才有泱泱君子的風度。」 孔子深點頭,表示由衷敬服。 老子修道術,他似乎有先知能力,因此在最後意有所指說:「假使你做不到你希望、喜歡做的事,至少你應該做你願意、能做的事。因此你回到魯國,能做大官很好,不能做大官也好,處事為人能有這樣達觀,才能活得自在。」 孔子真心的感謝說:「謝謝先生的指教,仲尼一定會謹記在心。」 老子這番話,對孔子及後代的影響很大,因為孔子接受老子說法,所以在他仕途不得志時,能轉而整理詩書易禮樂,並著作春秋,因而奠定他在中國學術上至尊的地位。 老子似乎很喜歡孔子,因此話不嫌多,他在送別孔子時說:「我最後送你三句話: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成敗安之於數。」 老子的言行讓孔子有極深的感動,因此在他訪問歸國後,對弟子說:「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見老子,仰之彌高,望之彌堅,其猶龍也!」可見孔子是多麼佩服、推崇老子。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