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4 21:09:48瀏覽1576|回應1|推薦2 | |
古詩詞中常見樂曲名解讀 廣東省龍川縣第一中學 古詩詞中常出現一些樂曲名稱,這些樂曲往往有特定的寓意,表達出詩人特定的情感。古詩詞語句中有時會出現有關古曲調名,如高適的《塞上聽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中就出現了“梅花”(梅花落)“關山”(關山月),這些古曲調名往往帶有特定的含義、情感或寓意,而這又對全詩的整體意象或情感表達有直接的作用。因此,瞭解詩中常見的樂曲名對欣賞古代詩詞是很有幫助的。2002年的高考詩歌鑒賞題即就此命題: (2002年全國)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分析: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為一個動作,由此談細節描寫等,關鍵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種樂府曲調。如果瞭解“折柳”是一種樂府曲調,也叫“折楊柳”,多寫傷懷離別之情,即可感悟出“折柳”的含義。參考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下面對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樂曲名稱進行簡要解說: 1.《楊柳曲》:漢樂府古曲, “楊柳(留)枝”,有時也作《折楊柳》《怨楊柳》《楊柳》,主要寫軍旅生活,從梁、陳到唐代,多為傷別(送別)之詞,以抒寫離別之苦或思鄉之情。以懷念征人為多。 如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楊柳》曲勾起了征夫的離愁,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又因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而不能,離情更苦。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關山月》:樂府曲調,也稱《關山》,樂府舊題。 《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多寫征戍離別之情。多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和家人互傷離別之情。如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詩中“關山”即《關山月》曲調,詩人借此表達了征戍者的離家思歸的別情。 3.《行路難》:古曲名,多言世路艱難及離別傷悲之情。 如李益《從軍北征》:“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此句只用《行路難》一曲就表現了在“天山雪後海風寒”的惡劣環境中將士們行軍的艱苦。 4.《霓裳》:唐代著名樂曲,是《霓裳羽衣曲》的省稱。 本傳自西涼,經唐玄宗潤色修改而成(相傳是唐玄宗改編的樂舞曲),是演奏難度很大的大曲,主要表現歌舞昇平的景象。如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裡的“霓裳羽衣曲”即借代唐玄宗得到楊貴妃後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中的生活。後多指美妙的樂曲。如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複挑,初為《霓裳》後《六么》。”表現了琵琶女演奏技藝的高超。 5.《六么》,唐代著名樂曲,也稱《靈要》《綠腰》,後泛指美妙的樂曲。如歐陽修《浣溪紗》:“白髮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這兩句形象地寫出了畫船上急管繁弦、樂聲四起、觥籌交錯的場面,詞人沉醉其間的神態躍然紙上,其中也暗含了詞人借嗜酒耽樂以排遣苦悶的感慨。 6.《梅花落》,簡稱《梅花》《落梅》,笛曲名(曲調名),曲調悲涼,常表達懷鄉的主題。詩中運用時多作雙關,既指梅花飄落,又指梅花落曲調。如高適《塞上聽吹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梅花何處落”是將“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處”二字,意謂:何處吹奏《梅花落》?同時又構成一種虛景,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灑滿關山。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胡地沒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這就表達了戰士的思鄉之情。 如:“黃鶴樓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多為遊子(含“征人”)思鄉情。 7.《陽春》《白雪》,古琴曲名,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陽春白雪的典故來自《楚辭》中的《宋玉答楚王問》一文。後用以指高雅深奧而不易為一般人所能欣賞的文藝作品,或喻指知音難覓,或形容人的才能出眾。如李白《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李白以《白雪》比喻自己的志向情操,他對青蠅一樣的勢力小人十分厭惡,雖無可奈何而又覺得無需同他們計較,抒發了自己在煩惱中自得清高的志士情懷。 8.《玉樹後庭花》,又稱《後庭花》《後庭遺曲》,相傳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後主所制的反映宮廷淫靡生活的樂曲,後人視為亡國的靡靡之音,詩中多用來諷刺統治者沉湎聲色、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寄託吊古傷今的感慨。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面對統治者不以國事為懷,反以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的現狀,詩人用婉曲的筆調表達了對國事的隱憂。 5、《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相傳是南朝後主所制的樂曲,為綺靡亡國之音。 如:“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泊秦淮》) 9.《涼州》,也稱《梁州》,原是涼州民歌,唐玄宗時的西涼都督郭知遠進獻給朝廷。當時的演出遭到許多人反對,說能引起“悖動之事”“播遷之禍”。如杜牧《河湟》:“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惟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詩人抓住那些富貴閒人陶醉于原從河湟傳來的輕歌曼舞這樣一個細節,將唐末統治者的醉生夢死之態揭露得淋漓盡致。 10.《桃葉歌》《竹枝詞》, 《桃葉歌》本是晉代王獻之為愛妾桃葉所作的歌,後用以表達美好的愛情; 《竹枝詞》是巴渝一帶的民歌,聲調婉轉動人,唱時以笛鼓伴奏,同時起舞,表達的多是怨苦之情。 如劉禹錫《堤上行》:“《桃葉》傳情《竹枝》怨,水流無限月明多。”詩人巧妙地借當地人民愛唱的民歌,表達了自己遭貶謫、受打擊的無限怨情。 11.《梁甫吟》,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間曲調,音調悲切淒苦。諸葛亮躬耕歸隱時曾以本曲吟詠“二桃殺三士”故事,通過對死者的傷悼,譴責讒言害賢的陰謀。如劉克莊《漢宮春》:“遙知垂弧甲第,置酒華堂。且吟梁甫,誰管他冶子田強。”作者借諸葛亮好吟《梁甫吟》故事,以示躬耕歸隱之志,並寓有憂讒懼禍之意。 12.《何滿子》:是唐代歌唱家何滿臨刑時製成的歌,他被玄宗皇帝賜死前作歌以贖死,終不得免。所作之歌聲音淒慘,催人淚下。白居易作《何滿子》詩一首:“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調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這首歌後來就起名《何滿子》,廣為傳唱。如張祜《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表達了宮女被奪去幸福和自由的怨情。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