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7/08 09:15:48瀏覽10008|回應0|推薦0 | |
聞 笛 趙嘏
「興來三弄」說的是東晉桓伊為王獻之吹笛,而東漢馬融則寫了名篇〈長笛賦〉。趙嘏用的就是這兩個典故,都和笛有關。 這些都有利於音樂形象的創造。不但顯出了吹笛者的神情,也表明聽笛者進入了音樂意境。這首詩就是通過描寫詩人聞笛時的種種感受來寫笛音的美,和那不曾露面的吹笛人。來源:http://tenyensoft.com/scwk/ts/zgu_wd.htm 【響遏行雲】典出《列子·湯問》,曰 秦國 薛譚 向 秦青 學歌,自以為盡其技,欲辭歸,秦青在郊外大道上飲酒送行,按節拍悲壯而歌,其聲振林木,阻止了行雲。薛譚遂終身不敢言歸。薛譚遂終身不敢言歸。 遏,止也。遏,止也。 【碧落】青天 桓伊為王獻之吹笛的典故載於《世說新語》 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49桓伊吹笛》 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云:「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桓子】晉 桓伊善笛,過清溪,王徽之 泊舟,謂之曰:「聞卿善吹笛,請為我一奏」。伊下車,據胡床三弄而去。 一曲已終,其人不見,惟聞飄空嘹喨之音而已。來源:http://www.ccview.net/htm/tang/shi/zgu005.htm 碧落:「道家認為東方最高的天有碧霞遍布,故稱為『碧落』。後用以指天空。」 蔡志忠的動畫:http://www.maidee.com/program/729559 這首詩引用了幾個典故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興來三弄有桓子」 傳說中國樂名曲梅花三弄 ,原是笛曲,傳為東晉大將桓伊所做 王徽之(王羲之子)奉召入京泊船於碼頭,經人引見認識了桓將軍, 徽之說久聞 桓伊 善吹笛,望賜教一首, 桓伊亦久仰王徽之之名, 立即答應,並創作梅花三弄一曲, 當時桓伊已為要臣貴冑, 卻願屈尊獻曲,成為美談一樁 。 來源:http://bloguide.ettoday.com/chariliu/textview.php?file=60544 ◆作者 趙嘏 ㄍㄨ ˇ 生卒年不詳。唐武宗會昌四年﹙844﹚進士,但仕途不順, 到了宣宗大中年間還在擔任渭南縣尉的職務, 他自己都覺得職位太低。不過名士大夫們對他的風評很好, 他的詩瞻美,多興味,深受杜牧的推崇,因「殘星數點雁橫塞, 長笛一聲人倚樓」而被杜牧稱為「趙倚樓」。著有《渭南集》, 《全唐詩》錄詩兩卷。 關於桓伊三弄笛也有個故事,據《晉書‧列傳》記載,桓伊因肥水之戰立了大功,封永修縣侯,進號右軍將軍,但其謙恭淡泊的性情始終沒有改變。桓伊擅長音樂,在當時為江左第一,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常吹笛自娛。有一回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奉召到京師,停船於溪旁,桓伊與王徽之素不相識,當桓伊從岸上經過,船上客人說:「這是桓野王啊!(桓伊小字子野)」王徽之便請人告訴桓伊:「聽說您善於吹笛,姑且為我吹奏一曲。」桓伊此時身份已經很尊貴,仍下車為王徽之作三調(清調、平調、側調的合稱),吹完了笛便上車去,兩人沒有交談一句。 馬融(79年-166年),字季長,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經學家。曾宦校書郎、郎中、議郎、武都太守以及南郡太守。 融年少好學,精通經籍。他編輯註釋了《周易》、《尚書》、《毛詩》、《論語》、《孝經》等,並著有《三傳異同說》。除注經書外,他還註釋了《老子》、《淮南子》、《離騷》、《列女傳》等書籍。他有千餘學生,比如鄭玄、盧植,就是他的門生。但是,鄭玄只在畢業時見過馬融一面。 馬融頗好美色、音樂,講學時,前列男學,後列女樂,中間用絳色絲帳相隔,馬融「常坐高堂,施絳紗帳」,人稱「絳帳教授」。 柳亞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羔訪奉呈一首》:「馬融絳帳多英傑,屈子《離騷》未寂寞。」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