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立委鄭寶清:大樹林文化聯展—細說辨天池,舉辦大樹林文化巡禮地方主題活動,保留埤塘歷史
2018/05/07 19:21:27瀏覽296|回應0|推薦0

立委鄭寶清:大樹林文化聯展—細說辨天池,舉辦大樹林文化巡禮地方主題活動,保留埤塘歷史 

 

[記者 新聞長報導] 立委鄭寶清和鄭市長昨日上午前往桃園區公民會館,出席「大樹林文化聯展—細說辨天池」時活動表示,大樹林辨天池為「桃園大圳1-1號埤塘」,曾是桃園最大的埤塘,也是桃園十大美景之一,為保留大樹林地區埤塘文化,自桃園市公所時代即開始舉辦大樹林文化活動,升格後,市府決定將「大樹林文化巡禮」轉型為地方主題活動,讓活動更多元,不僅有歌仔戲,也設有市集、展覽等各式活動;今(107)年在陽明公園大草坪舉辦多種創意互動體驗活動,透過舉辦「大樹林文化巡禮」,讓市民瞭解清朝、日治、戰後及現代等四個階段的歷史變化,保留埤塘文化歷史。 
  

立委鄭寶清說,大樹林文化聯展—細說辨天池,我們舉辦大樹林文化巡禮地方主題活動,保留埤塘歷史。桃園的埤塘數量目前約2,850口塘,桃園市升格後我們提列超過30個埤塘生態公園,綠美化公園的比例也逐年增長;在大樹林地區的福豐國中、建德國小旁,市府停止天然氣加壓站計畫,改為設置滯洪池,將3個滯洪池組成大樹林埤塘生態公園,我們打造三合一池塘生態公園,目前正進行工程準備工作;延平路延伸至和平路道路新闢工程打通後的第一站就是桃園市大樹林地區,交通更方便;其他市區生態埤塘公園均已完工,包括白鷺鷥生態埤塘公園、夜鷺生態埤塘等,市府會積極保留埤塘文化,改變過去填平的簡單思維,我們永續打造桃園埤塘生態公園,美化環境!


 鄭市長,因桃園屬台地地形,缺乏水源,因此先民修築埤塘及水圳,最盛時多達上萬口,水圳系統包括:八德「霄裡大圳」、平鎮「八字圳」、楊梅到新屋的社子溪「三七圳」等;在日治時代時,日本人重視水利工程,決定興建桃園大圳,由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灌溉面積超過2萬公頃,也串聯周邊埤塘,當時桃園大圳除了灌溉用途之外,也設立魚苗放送所,而後在民國53年石門水庫完工後,興建第2條大圳系統「石門大圳」。 
  
 鄭市長說,民國60年代,政府興建桃園國際機場,為安置機場搬遷戶,選定大園菓林及桃園陽明社區作為安置場所,並將辨天池填平,周邊也興建陽明運動公園,大樹林地區原以辨天池為核心,而後改以陽明社區及陽明運動公園為發展核心,地景面貌變化均與以往不同。因當時的生態及文化保存的意識不高,多藉由填平埤塘做為公共建設的用途,像是1-3號池作為啟智學校、監理站和陽明高中,1-5號池現在是桃園市政府,1-6號池是地方法院及地檢署,1-7號池是桃園監獄,1-12號池是司法園區等。 
  
 鄭市長也說,辨天池曾是桃園十大美景,是觀賞夕陽、遊賞、舉辦龍舟賽的最佳地點,埤中小島被稱為「辨天島」,設有知名神社「豐滿社」,融合台灣及日本信仰,祭祀「弁才天」,是日本七小福的神明之一,由當時地方仕紳聯合出資修築,為當地信仰中心;大樹林地區也有許多來自大園的鄉親,多以天后宮為信仰中心。 
  
   
 鄭市長表示,未來桃園後站將會有更大的發展,鐵路地下化打破前後站阻隔,目前正進行都市計畫設計作業;此外,捷運綠線也即將動工,陽明社區將設置G06站,未來研議將陽明社區及辨天池歷史在G06站展覽,讓後站成為新亮點;市府積極改造舊火車站,並將桃園車站舊倉庫群規劃為「桃園軌道願景館」,將展示全台第一具開放式實體潛盾機,也會運用復刻方式,以木雕的工法讓大家看見過去的桃園驛。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sehill1861&aid=11178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