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3 14:28:32瀏覽316|回應11|推薦0 | |
。。。───── 飲 食 男 女 ─────。。。 ─── 迪化街一角 ───
上星期開左眼白內障,遵醫生指示,不上電腦不看書,連看電視都戴著墨鏡。那逛逛街總可以吧?當然也是戴著墨鏡的。 捷運東門站開始通車,熱鬧得沸沸揚揚。辦事經過,忍不住進到永康街去逛了逛,感覺上就是很純粹的飲食男女,點滴生活。今天又得空去迪化街溜了一圈,還是那個感覺──飲食男女,相當的庶民文化。 其實哪一個文化不是起源於最基本最單純的生活須求?而經過時光的累積和篩選之後,也就成了當地的特殊景觀和人文風景。
聽說觀光局有意大力發展台北這兩個區塊。如果你問我,這兩個地方比較喜歡哪裡?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迪化街是我比較偏愛的地方。不只因為那裡攤販賣的都是最道地的台灣小吃,還有旁邊的那些老建築,遠比永康街的那些更能深獲我心。
台灣各地的攤販和夜市,都是亂与雜的典型代表,但又蘊藏著一種很濃的鄉土氣息。如果缺了這股味道,就沒什麼好讓人繫心留戀的。而這份氣息的累積与型塑,都少不了時間漫漫的痕跡。 然而如果任由其漫無邊際的髒亂無序,又無法進階到現代國際水準的舞臺。
可是也不能像圓環那樣,拆了改了,也走樣了,至今恢復不了生氣。當初如果能兼顧它原本的特色和樣貌,只略作動線的規劃,以及整潔美觀的導向,可能還是一個十足表現庶民飲食生活的好景點?
所以,在遊走飲食的當下,享受獨特台灣風味的美感,體會台灣在地人飲食男女閑情的同時,也有一份殷殷的寄望──如何能夠既保有這份特色和風情,又能兼備整體的潔淨和規劃?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誠心期盼有這樣的專家出現。
老朋友從國外回來,總會慫恿他們去迪化街走走,懷懷自己的舊。國外有國外的美景人文和美食,我們也有在地的特點和情致,都值得珍惜欣賞。 ynn真沒救藥的樣子,盡往時光隧道裡鑽。
──拍了些照片,与你共賞──
▲標明了美食街的招牌
▲ 旗魚米粉/魯肉飯/魚湯/臭豆腐---食客接二連三,店家忙得歇不了手
▲ 老房子真老!牆上都長出草了。還有人住嗎?
▲ 永樂布業大樓前的小廣場,有一種悠閒自在的氣氛
▲右邊搭了個大布棚,顏色和路燈很搭調
▲ 飲食男女,盡顯老台北的悠悠蕩蕩 ▲ 也有賣藝人,笛聲響亮悠揚,可能是一首老曲調,不由你不 "思想起"
▲ 永樂布業大樓邊上的小販,我看上的是那一片樹影
▲ 整排都是老房子,老店和新型的7-11並肩培造迪化街這塊金字招牌
▲ 這些路燈設計得好,顏色古雅,与房屋的色調相輝映 很多時候,自己發光卻不刻意閃亮的東西最美
▲ 方才搭的大棚子,就是為這些戲曲的演出,歌仔戲應該是少不了的熱門吧
▲ 有多少花傘,就有多少攤販在營業
▲布業商場的一樓,有各種類型的商店
▲小巷的趣味。小藝埕內有不少設計品店,書店和咖啡店 為延續也為刷新迪化街的藝術品味和氣氛
▲ 屈臣氏在迪化街,呈現不同於其他地方的面貌 這是台灣第一家西藥房,在日據時代,是這一帶最高的樓房
▲ 財源滾滾!畢竟曾是商業重地,連地磚的花樣都是成串銅錢的圖樣
▲迪化街郵局,也不同於其他區域的面貌,不知有多少年代了?
▲ 別看它走過悠悠歲月,可比其他郵局標示得更清楚明白哦 ▲ 如今大規模的中藥行多集中於此 ▲ 中藥店綿延整條街 ▲ 霞海城隍廟的香爐 ▲ 香火看來仍然鼎盛,據說相當靈驗,尤其是對求姻緣的,有求必應 ▲ 都說是巴洛克式的格調和裝飾,遙想當年,自有一番盛況吧 ▲ 精雕細琢又氣勢高越,引人遐想
▲彌勒佛總是笑逐顏開,海海肚量 據稱祂是未來佛,很得一般人崇奉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