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活在當下
2010/04/15 00:25:42瀏覽215|回應0|推薦4

活在當下 

以下選自「活在當下」,安吉麗思,天下文化出版,1996

這是五年前出版的一本暢銷書。安吉麗思從剖析現代人飢渴的心靈著手,以自己及周遭無數人的實際經驗為例,佐以許多智者的箴言,協助讀者在每一個當下找回自我,享有和諧美好的人際關係,真正擁有一個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

²       這本書探討的是使生命富有意義的「真實剎那(real moments)」,以及我們如何擁有更多「真實的剎那」。它要你去體驗生命中每一刻的完滿與奧妙,真正的滿足,就在當下的此時此刻。

²       在人的一生中,我們為事業做準備、為休假做準備、為週末做準備、為退休做準備─總括起來,我們其實是在為生命終了做準備。於是,當那些期待已久的美好事物真正來臨時,我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去享受,只是迫不及待地把它解決掉,好趕往下一個期待的目標。

²       我們都在為美好的明天而活,對當下付出的時間則少之又少。我們為未來計畫、為未來擔憂,然後不知不覺中,當生命走到了盡頭才醒悟。

²       起初,我想進大學想得要死;隨後,我巴不得趕快大學畢業好開始工作;接著,我想結婚,想有小孩又想得要命;再來,我又巴望小孩快點長大去上學;之後,我每天想退休想得要死;現在,我真的快死了.....,忽然間,我明白了,我一直忘了真正去活。(無名氏)

²       檢視你自己的內心深處,你快樂嗎?有什麼東西是你覺得必須擁有才會快樂?你確定擁有那樣東西之後就滿足了嗎?

²       誠實看待你自己的生命。你每天所做的事是否都很有意義?當你生命終了,你會不會希望自己曾經以另一種方式過活?

²       當你全心全意於你所處的那一時、那一事、那個當下,你所經驗的便是一個深具意義、絕不枉費的剎那。

²       真實剎那的另一個說法是「全神貫注」。就是將全副心神貫注於眼前手邊的事物上,讓心靈毫無雜念地去體驗當下。

²       全神貫注使你完全投入那一瞬間,它能把每一個尋常的經驗,如散步、哄孩子入睡等簡單的事,轉變成真實的剎那。

²       當你全神貫注,就能毫無遺漏地去感受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和正在做的事,而不是麻木地讓眼前這介於過去和未來的瞬間,成為又一個即將逝去、將會遺忘的時刻。

²       全神貫注的相反是麻木,沒有思考、沒有感覺、機械化、無意識地活著。我相信,我們自己和周遭親友的許多痛苦,其實是肇因於我們的麻木。

²       因為麻木, 你才會長年累月忽略身體對你發出的警訊,直到病入膏肓,才懊悔不已。因為麻木,你才會抽煙、喝酒或吸毒,不知到自己是在慢性自殺和傷害所有愛你的人。人一旦麻木地過日子,便錯過了所有真實的剎那。

²       我們一心一意計較已發生或希望到來的事,卻忘了享受當下的每一個片刻。我們都變成為生活做準備的專家,同時也變成充分享受現在的低能兒。

²       當我們將生命耗費在為未來做準備,而非享受眼前時光,我們便把快樂也給延誤了。我們失去了欣賞和領受快樂的能力,一旦真有機會體會真實剎那,就只能和它們擦身而過了。

²       這樣的過程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沒錯,我曾說只要當上總經理,我一定會很快樂;可是我現在才發現,真正能讓我快樂的,是當董事長。」於是我們再一次把快樂順延到下個目標上。這就像吸毒一樣,總是需要愈來愈重的劑量,才能達到興奮的效果。

²       快樂只存在於每一個剎那的當下,也只在當下可得。快樂降臨的那一剎那,絕不會是我們存心去尋找快樂的時候,因為一旦存心追索,我們的心就已不在「此時此地」,而是到別處去了。

²       生命的意義只能從當下去尋找,逝者已矣,來者不可追,如果我們不反求當下,就永遠探觸不到生命的脈動。(一行禪師)

²       昨日已成歷史,明日還未可知;此刻是上天的賜與,所以我們稱它做「禮物(the present)」。

²       真實剎那只出現於你有意識地,全神貫注於身所處、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時候。而唯有全神貫注於那一時刻,你方能得到那一時刻所帶來的賜與、啟示或喜悅。

²       如果我能為你列出一個擁有真實剎那的公式,這公式大概會像這樣:    「全神貫注在當下的經驗或感覺;打破個別分開的幻象,和面對你的人、事、物充分聯繫交流;然後,將自己全然投注於心靈的交流中。現在,你應該正在享受真實的剎那了;真實剎那在你日常生活裡俯拾皆是.....。」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nchen&aid=39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