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5/28 22:15:27瀏覽6|回應0|推薦0 | |
養蚵用的蚵棚,在台西海岸隨處可見 工業來不來?各方角力 面對八輕和大煉鋼場的進駐,台西的蚵農、鄉民、政府、企業各自訴求不一,意見陷入膠著,就連以環保和蚵農利益為訴求的環保團體,當地蚵農也不全然認同他們。主張設廠的經濟部工業局、企業、地方政府,槓上反對的環保團體和地方勢力,更有不少鄉民在兩者間游走,共識難尋。 工業才能帶給台西希望? 由蚵農組成的雲林淺海養殖協會,是反八輕與大煉鋼場進駐的龍頭,協會理事長林進郎,從89年六輕工程污染蚵田事件起,就與企業、政府對抗至如今,其理念是絕對反對工業進駐。工業一進駐台西,將影響近七萬人的蚵業工作。他強調,因為台西是養殖蚵苗的上游,所以這不只是台西自己的問題,也是嘉義的問題,必須把這危機意識擴散出去。 支持建廠者認為養蚵業沒有未來,只有發展工業才能帶給台西希望。林進郎反駁:「一個產業不能只看錢來決定它的價值。為什麼我們不能步調慢一點,物質享受少一點,給自己一個乾淨的生活空間?......我們不能那麼自私,不能把污染留給後代、留給台灣。我們要守住這塊土地,要給外出的孩子一個退路,只要肯回來做蚵業,就能生存」 家中有六甲漁塭的甘連桂,卻有不同的想法,他表示台西現在都會下酸雨,氣候不穩定,水質、土質、空氣都太差,生產量不高,又被大盤商掌控價格,還要面對大陸蚵仔的競爭,已經難以繼續維生。他說:「雖然工廠會影響生活品質,但我們同意工廠來台西、徵收我們的土地,因為養殖業已經活不下去了。」 面對六輕已造成的污染問題,甘連桂表示他支持中油的八輕案,而反對台塑的大煉鋼廠,「因為八輕是國營的,會比較重視環境,六輕是私人的,過去都沒有回饋我們雲林。為了填飽肚子,我們希望轉型成工業,但工業和環保要並重,政府應該做好把關,而不是審查從嚴,通過後卻都沒有執行。」對於未來,他說:「我希望八輕進來,把整個台西鄉脫胎換骨。像五輕為高雄後勁帶來繁榮一樣。」 鄉長期盼工廠盡快進駐 2007年4月3日,贊成設廠的鄉長李培元,帶著五六台遊覽車的鄉親北上抗議,不滿環評委員既站在評審角色,卻又偏袒環保團體,導致環評通過延緩。鄉長表示,大多數鄉民都歡迎中油台塑設廠,政府應拿出魄力解決企業設廠問題,加速環評流程。 參與陳情的台西鄉鄉民代表主席吳充裕表示,因為人口外流,養殖業已成夕陽產業,都只有老年人從事,他認為台西應該轉型走向工業,讓外流的年輕人回來工作。他堅定表示:「工廠不來,台西也是死路一條,轉成工業一定有污染,但那些委員只考慮環保問題,沒考慮台西人的生計問題......若環評再不通過,台塑已經放話要轉到彰化設廠。八輕和煉鋼廠我們都歡迎,只要設廠條件上法院公證,有公平的稅收分配就可以」 同樣參與陳情的牛厝村長吳村恭,自己也是蚵仔養殖戶,他表示雲林的地層下陷已經太嚴重,如果工業沒來,養殖業只會一直抽地下水,台西會有沈沒的一天。另外,他認為反正工廠要在台灣設廠,與其去設在彰化或嘉義,倒不如來台西。而且他也不認同六輕要對環境破壞負全責,政府管理失當也是重要因素。 解決不了的矛盾 贊成派與反對派各執一詞,夾在當中的,是大多數沈默的鄉民。 由於話題敏感,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漁會職員林先生對工廠進駐保持中立態度;贊成是基於在窮鄉僻壤的台西,很難找到工作機會,工業進來能帶給下一代希望。但他也坦誠,「工業一來,整個台西海岸線就崩潰了。最怕漁業資源都枯竭了,下一代便沒有童年。八輕來了,漁業、養殖業一定不能生存」。 雖然對六輕的污染和承諾跳票感到不滿,但包括林先生在內的許多居民,仍期待八輕、大煉鋼廠進駐帶來改變,林先生無奈的說:「我們真的窮怕了!第一毒(六輕)已經開進來了,第二毒再來也無所謂了,這都是為了下一代可以有工作。像我們這種沒有蚵田、養殖場的人,只能期待八輕進來給我們一個工作了。」 對於非養殖業的台西居民來說,他們出路比蚵農更少,對於將來唯一寄望便是這第二場賭局了。 林先生的無奈,反映出許多台西鄉民的心聲。 誰來許台西一個未來? 辦公室裡的人,決定了漁民生死? 因著縣政府政策,80年代,台西從農漁業維生的小村,變成蚵業、文蛤養殖業的重鎮,但養殖業長年超抽地下水,導致無法補救的嚴重地層下陷。90年代,中央政府欲以設立工業區解決中南部縣市經濟發展落後的問題,又將高污染工業引進雲林沿海。 事實上,早在1970年,世界銀行經濟學家Balassa建議,認為非產油國家應發展技術密集工業,不宜發展石化工業,台灣自然資源缺乏,當時因此曾擱置五輕計畫。所以1970年能源危機後,台灣經濟開始轉型,那時已確定石化工業不適合台灣發展,轉為發展竹科等高科技產業。 當年的政策把雲林台西帶往養殖業,現今又為彌補錯誤,又將台西帶進石化工業。力量有限的人民心聲,也許正如吳村恭村長所說:「政府官員坐在辦公室裏決定居民的未來,政府想做什麼便是什麼,市民的想法又是另一回事。」 從樂生療養院、寶藏巖、到八輕和大鍊鋼廠的進駐,弱勢民眾的的未來,總是由辦公室裡的人來決定,一場又一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演出,也就不停地在台灣各處上映。 黃昏產業,怎麼走下去 由於環境污染、從業人員老化、大陸魚貨競爭,台西的養殖業已走向黃昏。淺海養殖協會副總幹事丁宗也銘表示,沒有理由說養殖不是黃昏產業,他也同意轉型,但問題在於什麼才是對的轉型。台西海岸有豐富多元的生態,應發展配合生態教育的休閒觀光產業,讓在地文化可以繼續維持。而在今年四月,斗六國中特殊教育班的學生將成為協會主辦之生態旅遊的首批參與者。 丁宗銘表示蚵業其實也能轉型,雖有大陸蚵仔競爭,現在台灣蚵仔仍有不錯的價錢,若非工業進駐前景仍然看好,因為大陸蚵仔的品質、新鮮度都遠不及台灣本地。他也提議蚵業可以走精緻路線,例如嘉義東石就改變養殖流程,把蚵仔改良成嘉義生蠔。他說:「現在養殖業都是採自由式,憑感覺換水、投餌,實在需要將管理專業化、制度化。但是,若八輕、煉鋼廠成功進駐,能有多少人願意投資在這養殖業上呢?」 產業的升級和發展需要新血投入,雲林嚴重的人口外流使養殖業缺乏年輕一代投入。如蚵農甘連桂表示,養殖業不容易經營,他也不期待孩子回來從事這工作。但林進郎卻認為,如果能讓新一代看到這一產業是有未來、有發展,便能吸引年輕人回鄉。 海鄉台西,何去何從? 面對兩大財團企業的蠢蠢欲動,政府也願意全力配合之下,贊成與反對派仍然各執己見,共識難尋,戰火甚至延燒至已離鄉的雲林人社群中,日前有不明人士向雲林同鄉會的成員,大量發送指稱台西鄉長李培元勾結台塑、設廠是為了私利的黑函,使設廠之爭的戰況更加渾沌不明。 海鄉台西,當年因縣政府的政策,從農業走向海水養殖,為台西帶來多年的養殖業榮景,也帶來無法挽回的地層下陷危機。現在,工業局的政策又要把台西帶往另一個方向。 台西鄉民和雲林縣民都應思考,面對六輕污染的前車之鑑,雲林人是否應把工業視為雲林的未來,從農業大縣走向工業重鎮?或者應該力抗污染進駐,實現蘇治芬當選縣長時提出的「農業首都」理想?反對設廠的環保團體,也應思考在考慮環保的崇高目標與理想時,是否也能夠體察現實生活的需要、體恤台西人的生計問題。 而事件背後更大的問題,是台灣是否應繼續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的石化工業? 台灣生態協會秘書長陳秉亨指出,八輕和台鋼開發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十分之一,卻僅能增加全國GDP的1%。當全球暖化議題成為世界焦點,全世界都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台灣是否該走回頭路,繼續發展石化工業? 明顯地,石化工業來與不來,已經不只是台西的問題,而是整個台灣的問題。 本篇文章引用自 http://www.wretch.cc/blog/yvette1208/6329919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