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教中的殊勝法門~迴向※智海法師法語
2020/11/02 21:02:34瀏覽911|回應0|推薦24

佛教徒在讀經書、誦咒等功課和做佛事及法會的時候,是會產生功德的。或者我們在做其他社會上面事情的時候,如果懷著一個良好的出發點,也會產生功德。而這些功德,可以通過迴向的法門,普施給一切有情眾生。

迴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詞,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門。迴向,梵語parinama,又作轉向、施向。《大乘義章》卷九云:「言迴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迴向。」即希望施自己之善根功德與予他者,並以己之功德而期他者皆成佛果,迴向於佛道。通俗地說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回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

依佛法而言,迴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一、回自向他:即將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施其他法界一切眾生,以示自己所修的功德,並非祇屬於自己所有,而實是一切眾生所共有的。如此,可拓開自己的心胸與氣度,同時學習菩薩念念利益眾生偉大精神。

二、回事向理:即將所修千差萬別的事相功德,迴向於不生不滅真如法界的理體。由於真如法界的理體是普遍平等而無所不在的,所以我們若將所修種種事相功德,一同迴向到法界理體中,並且真正做到「三輪體空」即「內不見己,外不見人,中不見所施之物」其功德自然普遍廣大,而如虛空界一樣的無窮無盡了。

三、回因向果:也即將因地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到最高無上的佛果。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出世因果;諸惡莫作是因,歲歲平安是果及眾善奉行是因,萬事如意是果萬事如意是果,是世間因果。因此,我們唯有努力認真去修善因,才能得到殊勝無比的果報。

當然,如果細分之下,還有回小向大將自決自度的小乘之心,迴向轉趣於大乘的自利利人、回少向多善根福德雖少,以歡喜心大迴向,普攝一切眾生、回劣向勝將隨喜二乘凡夫之福,迴向欣慕無上菩提等種類。

從上面迴向的分類內容可以看出,迴向其實是實踐自他兩利、怨親平等的大乘菩薩道的最佳法門;因為迴向的對象可廣及法界一切眾生,而迴向怨親債主,可以化解惡緣為善緣、化阻力為助力。迴向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體現,唯有了悟人我一如,怨親平等神的人,才能迴向。所以一念迴向心,為菩薩一切行中推為上首;因此,無論修甚麼法門,做甚麼功德,皆應迴向。

近代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關於迴向曾在復永嘉某居士書九中開示;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此,彼功課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迴向之願,方為與三種迴向相合。三種迴向者:一迴向真如實際,心心契合。二迴向佛果菩提,念念圓滿。三迴向法界眾生,同生淨土。人各有志,人各有業(業謂職業)。但隨緣隨分即可,不必與一切人皆同也此說三種迴向與《大乘義章》相同,而同生淨土為歸宿。

迴向功德予人,不但不會損耗福德,而且會像一盞燈點萬盞燈,功德轉增百千萬倍。在佛經中,對於迴向的功德,佛說「捨一得萬」

有一次,佛陀在忉利天說法時,地藏菩薩從座中站起,跪在地上恭敬合掌對佛陀說:「世尊,眾生的佈施功德果報各人不一,請問這是怎麼一回事?」

佛陀告訴地藏菩薩:「地藏,若在未來世中,有人見到佛塔、佛寺,能夠舉辦法會供養佛、供養僧,那麼此等人可以在三大劫的時間裡得到帝釋之身。

若在未來世,有人遇到過去佛的塔廟,或是過去佛的經像,已經毀壞破落了,於是他們發心修補,所得的功德,在今後的百千生中常可當小國之王。

若未來世中,有人見到年老者、病患者、臨盆產婦,若能在一念間發大慈悲心,佈施醫藥、飲食、卧具,使他們得到安樂,這種福德最不可思議,在一百劫中可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可常為六慾天主。

地藏,若在未來世中,有人在佛法中種下善根,或是佈施供養,或是修補塔寺,或是裝理經典,乃至渺小如汗毛、灰沙的善事,祇要能迴向法界、眾生界,這些人的功德,於百千生中將享受最美妙的快樂。如果是迴向給自家眷屬或自身,那祇能享有三生之樂;若迴向法界、眾生界,則功德翻千萬倍,這叫做『捨一得萬』!」

佛還說,造業的人,通過迴向,可以獲得善美的祝福,並減輕重業。

佛陀的弟子目犍連,一次在入定中發現他的母親由於在世時不做善事,所以死後墮入餓鬼道,遭受著業報的苦楚和飢火燒腸的煎熬。目犍連很傷心,於是去請示佛陀,如何才能夠將母親的重業減輕。

佛陀告訴目犍連:「你母親在世時,貪圖他人的錢財而造業;不懂讚嘆他人、時時毀謗而造業;執著痴迷,不肯修行,反而毀謗三寶而造業。而眾生的業力是自作自受的,你母親正是因這貪瞋痴的惡業而入餓鬼道受苦。」

目犍連於是請示佛陀怎樣減輕母親的重業。佛陀開示說:「要減輕重業也非不可能之事,從四月結夏安居到七月間,僧眾專注修行,此時他們都具有最清淨的福德,你請求他們為你母親祝福;另外,再加上七月十五日解夏當天,你舉辦一場供僧法會,並將此供僧功德迴向予你母親,集合這兩個殊勝的祝福,便能減輕她的重業,讓她解脫。」

目犍連聽了,非常歡喜,遵循佛陀指示:結合修行者真誠的祝福以及供僧的功德迴向,以減輕他母親的重業。在法會結束後的夜晚,目犍連於定中看見一位莊嚴的天人向他頂禮,他發現是他母親。原來她因為承受了他們殊勝的祝福後,加上誠心懺悔,已超昇餓鬼道,轉生天道。

不過,在現實中,也有的人捨不得迴向功德的,結果遭人取笑。

古時候,有個農夫請無相禪師到家裡為亡妻誦經超度,佛事結束後,農夫問道:「法師,您認為我的妻子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功德呢?」

無相禪師告訴他:「當然有功德,不祇是你的妻子得到功德,一切有情眾生都得到功德。」

那農夫聽了很不滿意,說道:「不知禪師能否單單祇為我妻子誦經超度,不要把功德迴向給其他眾生?」

無相禪師感慨農夫的自私,嘗試開導他,說道:「把自己的功德迴向給別人,使每個眾生獲得利益,是很好的修行法門。你應該用點燃的蠟燭,去引燃其他千千萬萬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千萬倍,蠟燭本身也不因此而消耗光亮。如果大家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迴向,而得到更多功德;何樂而不為呢?」

聽了禪師的話,農夫仍然執著,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請法師破個例,我有個鄰居,他經常欺負我,除了他,我願意將功德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

無相禪師聽了,不禁搖頭,說道:「既然一切有情眾生,又如何能除了他?」

這農夫為了不讓別人沾有妻子的功德,因此要求無相禪師不要迴向,後來經過無相禪師講解後,雖然願意迴向功德給他人,卻執著、捨不得把功德迴向給自己的仇人,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祇照一物,他物不沾光?

所以說,迴向,教導我們的便是「捨得的精神,要是把自己的「執著捨掉,才是真正的修行。這種捨得的意義在於將自己所修的功德,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迴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眾生修諸功德,而仍然沒有功德,就是病在不知迴向。因眾生與生俱來的習氣,就是不論做了一切甚麼善事,往往想將功德佔為己有,而不願與別人分享,以為如果迴向出去,功德即非我所有,殊不知:「以一炬之火,數百人各以炬來取,此炬如故,福亦如之」我們將火炬的光明給別人,不但火炬之亮度無減,反而更增加世間的光明,因此凡夫這種歸功於己的自私觀念,完全是與佛法不相應的。

由此可見,迴向在佛教中是具有殊勝意義的,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佈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予以迴向,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上報四重恩」是迴向給於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是迴向給於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是迴向給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迴向的時候,我們要念迴向偈迴向文每句字數相等叫迴向偈子長短不一,叫迴向文。

迴向偈(文)可分為一般迴向偈(文)和淨土迴向偈(文)兩種:

一般迴向偈(文):

1、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2、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3、誦經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此為誦經後適用)。

4、持戒的功德殊勝,無邊的勝福迴向,提昇人生的質量,建設人間的淨土,佛法僧三寶常住,戒定慧三學普行,願三界一切眾生,成無量福慧莊嚴(此為誦戒後適用)。

5、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讀誦受持者,消業增福慧,現眷得安樂,先亡得超昇,風雨常調順,人民悉康寧,法界諸含識,同證無上道(此為誦經後適用)。

6、願以此功德,消除宿現業,增長諸福慧,圓成勝善根,所有刀兵劫,及與飢饉等,悉皆盡滅除,人各習禮讓,一切出資者,輾轉流通者,現眷咸安樂,先亡獲超昇,風雨常調順,人民悉康寧,法界諸含識,同證無上道(此為贊助印經時適用)。

淨土迴向偈(文)

1、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2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或上品)蓮華為父母,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3、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唯願慈悲哀攝受。

4、願我臨終無障礙,阿彌陀佛遠相迎,觀音甘露灑吾頭,勢至金台安我足,一剎那中離五濁,屈伸臂頃到蓮池,蓮華開後見慈尊,親聽法音可了了,聞已即悟無生忍,不違安養入娑婆,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為佛事,我願如斯佛自知,畢竟當來得成就。

5、願我臨命終時,能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持金剛台,來迎接我,於一念頃,即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華開見佛悟無生,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除此之外,迴向偈(文)還有《大慈菩薩迴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迴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願度眾生,總願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普賢菩薩發願偈』: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密宗中常用的迴向偈如:此德已具一切智,摧毀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如海諸有情。

而在『藥師瑠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後則附這樣的迴向文:佛光注照,本命元辰,災星退度福星臨。九曜保長生,運限和平,福壽永康寧。

在超度幽冥界眾生時最好誦讀《地藏經》,可以起到很好的開示作用,因幽冥界眾生最喜歡聽的就是《地藏經》。對於法界眾生、仙眾等冤親債主也可以誦《金剛經》。若向佛菩薩許願,如求自己父母身體健康,疾病早日痊愈等願時,也可不用上面的迴向偈,祇要酌情向佛菩薩陳述,表達清楚用意即可。例如:「願將此誦經(念佛)的功德迴向給我的母親,願她能早日康復,不再受疾病之苦~」

總而言之,不論禮佛、拜懺、念佛、放生,甚至於受持、讀誦經典,並為人演說,或誦戒、助印經書、供養三寶、齋僧、齋眾,救濟孤兒院、養老院,賑災等種種功德,皆要在佛、菩薩像前,依上述之依上述之適當的迴向偈、文迴向,並且於迴向後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能達到「三輪體空」。

「無所住」就是中道,不沾染善惡兩業。這樣做是為了讓我們在心中相續昇起「我們做了功德不應該貪為己有,應該迴向給菩提善根、莊嚴佛土以及一切受苦的眾生」的憶念,否則這些功德都會轉換為人天福報,仍舊不能脫離六道輪回。三輪體空就是做好事,但不著相。也就是起心動念都不為自己,而把這些利益貢獻給一切眾生。如果迴向時心中還想著我對他有恩、我做了多少好事,念念不忘,三輪就不空了。不空就是世間有漏的人天福報,是屬於福德,不是功德。唯有不著相的迴向,才具有功德,就能如同東西南北之虛空一樣「無量無邊」,即「無漏功德」。而修淨土宗「念佛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依上述淨土迴向文迴向,其功德亦如淨宗九祖蕅益大師所開示的那樣;縱使所作功德如須彌山之多,若不迴向西方淨土,也不得往生;縱使所作功德如芝麻之小,祇要將之迴向西方淨土,亦必往生,因其順佛願故,合佛願故。

迴向真正的目的就是拓開心量,破除我執,所有一切果報都希望利益一切眾生。迴向的原理就如手拿一根蠟燭去引燃其它的蠟燭,不但原來的蠟燭本身的光亮未曾減弱,反而和其它蠟燭光光相照,而室內更為光明、更為明亮。所以我們將所修功德,不論迴向眾生還是迴向理體,並不是將功德作廢,而是將功德遍施法界眾生,迴向愈多,不但自身的功德未曾減少,而且能利益更多的人,功德也就更為殊勝。迴向使眾生常得安樂,而我們自己也將因眾生的安樂而得到安樂,並同法界眾生共成佛道,同證菩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a6969&aid=230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