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17 15:25:40瀏覽796|回應1|推薦16 | |
修行你得一步一步走,像《法華經》中的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很適合我們,因為你只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就能夠解答你一些問題,你求什麼就得什麼。現在我們的好多地區,連續的大雨水災,像「降雹樹大雨」這些問題,觀世音菩薩是可以解決的,但看求的人、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的人,要是你求的心跟觀世音菩薩的心合一了,不是為了自已而是為了一切眾生,至誠懇切的求,如果你求的力量夠大,就能轉動那個業,災害馬上就消除。如果你的業小,只要輕微的用一點功夫,就能夠解決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靈感、靈異。但是當那個業很重,甚至是共業,就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能夠轉得動的。
當這個業果是由共業所造成的,並且已經成為事實,就像現在當前的這個世界,風災、水災、火災,自然災害非常的頻繁,為什麼呢?這是共業,不但是過去累積的業,現在還在造業。科學的發達、文明的進步,雖然對我們的生活提供許多的幫助,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帶來很多的危害。像車禍頻繁、機動車所排出來的空氣污染,這個大家都見得到的,越發達的國家越嚴重。風災、地震級水災連連發生,我們可以從現實活觀察中認識到。 我們醫院的患者起碼有上千人吧!這病是業所成的,能不能轉呢?第一個是他學佛學到了什麼程度以及他是怎麼認識佛法,而轉變的方法,他有沒有去執行,執行的徹底不徹底?我在溫哥華同時看見兩位患癌症的道友,其中的一位道友就轉了,現在完全恢復健康,也是癌症三期,癌細胞都擴散了;另一位道友也是癌症三期,癌細胞擴散了,他就沒有轉,過世了,不過走的時候,走的很安詳,在大家助念、念佛聖號當中走的。那位康復的道友,他就轉了,據我所知道的,他是精進的念、晝夜的拜懺,以生命來交換生命的。我們能不能轉現前的業?那就看自己的功力如何?每位醫生、護士看見病人進來的時候病苦很重、帶著很多痛苦的包袱,希望出去的時候能讓他們很輕鬆,很健康。這是願望,願望不是事實! 就像我們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你到臨終的時候,不見得能往生到種樂世界,願望只是希望,你要是想達成這個希望,你得做!怎麼樣能使你的希望滿足呢?你要付出,有付出才能有收穫!學佛也如是,你在社會上有貢獻有付出,就自然得到社會給你的利益,如果你沒有貢獻儘是想挖社會的利益,對於整個的地球,你只想從地球裡頭挖財富,你忘了地球是會垮的! 我說這些是什麼意思呢?是要有病的善友們,好好的懺悔,佛教給我們最好的修行方法就是「懺悔」,「懺悔」就是把我們過去所做的事情,不論是大的、小的、做錯的、傷害到別人的,我們都懺悔轉化掉,現在你的身口意三業完全轉成善念了,以善心來指導你的身三口四不再造惡業了,才能懺得掉。 佛經上說,一聞到佛名號福德就很多、利益很大,這是攝受!有沒有?是有的,但你想現前能得到,就像是有病苦的想得到健康,貧困的想得到財富,你得要轉化,要真正的去做,你想要富有就得多布施,看起來好像是相反的,其實是相乘的,你只想得而不布施,那怎麼會得到呢?你必須得舍,為什麼四無量心「慈、悲、喜、舍」,把「舍」字放到最後啊?那是有相當深的意義,甚至當你達到心地清凈明了的時候,連「慈、悲、喜」都要舍掉,全部都要舍掉,才能達到無掛無礙!你不舍卻想要有,是不可能的。 我們很多道友一聽到師父們總要人布施,心裡頭總是想著錢,不是這個意思!「舍」,包括的不只是錢,還包括你的煩惱,把一天的不高興舍掉,不去執著,舍掉了就不煩惱了。 大家都讀過《心經》吧!《心經》第一個字就是觀,觀本身就是思惟修,就是三昧,就是禪定,觀是屬於慧的方面,慧就是得有智能。就像我跟大家講的,念要住,沒有智能你的念不會住的,妄想紛飛,你必須得觀。如果你想病好,要先放下,連身體都沒有了,病又從哪來呢?你必須得修觀,不修觀是達不到目的。 修行也都是這樣的,像我們念佛、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或者念經,我們就舉個例,念阿彌陀佛吧!當你初念的時候妄想很多,你想一下子念的心很靜,不可能的!妄想紛飛的時候怎麼辦呢?我們講念住,看你自己怎麼調劑,我的調劑方法就是用呼吸。往裡面吸氣的時候,念「阿彌」;呼氣的時候,念「陀佛」,只要一呼氣一出氣,等你念久了,你不用作意了,你一呼氣出氣就念住了。你把這移到別的功夫也如是,這是念住。如果念頭剛一跑馬上就要收回來,要是失念了,自已要馬上這麼想:「散亂!散亂!」那散亂就收回來了,昏沉時你自已也要警覺,就說:「昏沉!昏沉!」你就有精神了。 如果你要考驗自己信了佛之後的功夫怎麼樣?人家罵你,甚至是很煩的事,到你那裡都消失了,你知道這是假的,聲音就跟風一樣的,特別是讚嘆你的時候。你們要注意,我們出家人說,罵你或喝斥你或毀謗你,這叫「當頭棒」,你很能忍受,因為你認得清清楚楚,但是讚嘆你的時候,叫做「腦後針」,在你腦後頭,趁你不防的時後扎你一針,說你了不起啊!你修行成了,你就很高興,其實你墮落了。所以你要是不能糾正自己,不能看破,不能夠究竟放下,就自在不了。要是能夠觀得達到看破、放下、自在了,那就生起了效用。 佛教導我們這些道理都是要去除我們的執著,都因為一切有我,由我見產生的,如果不要太自私,一切的事物,不要把「我」加進去,問題就好解決了。其好比說「我的杯」,「我的花」、「我的什麼」,為什麼加個「的」字呢?因為這個東西不是「我」,是「我的」,「我的」不是「我」!「我」在哪裡呢?這個就要參了!「我」是不可得的,所以佛教講「無我」,你要怎麼能達到呢?就要觀。我剛才所講的都是修觀的方法,你怎麼去觀,觀就是思惟修,思惟、思惟、思惟,你就能夠開智能。聞了一種法,聽到一種道理,就要去思惟,心裡頭琢磨,越琢磨越清靜下來,越清靜下來就漸漸開智能了。之後再去做,做就是修,就是照著佛所教導的,這樣去觀想,這樣去修行,我們就能克服在日常生活當中所有的煩惱、所有的不如意、所有不能化解的事情,漸漸就能化解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